自1993年起,世界气象组织(WMO)每年都会发布《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旨在提供关键气候指标的年度总结和更新。在2025年3月21日世界冰川日、3月22日世界水日、3月23日世界气象日前夕,WMO发布了最新报告《2024年全球气候状况》,指出人为气候变化的明显迹象在2024年达到了新高度,可能会造成大量经济和社会动荡,部分后果甚至在百年乃至千年内都无法逆转,并呼吁国际社会加强早期预警系统和气候服务,以帮助整个社会更好地适应极端天气和气候。
以下是对该报告中一些关键发现的内容梳理: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达到最高
报告显示,全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的浓度达到了过去80万年来的最高水平。2023年的二氧化碳浓度为420.0±0.1 ppm,比2022年高出2.3 ppm,是工业化前水平的151%。这个数字相当于大气中有3.276万亿吨二氧化碳。另外两种主要温室气体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的浓度也在2023年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分别为1934±2 ppb(工业化前水平的265%)和336.9± 0.1 ppb(工业化前水平的125%)。根据特定地点的实时数据,2024年,这三种主要温室气体的浓度还在继续上升,并会在大气中留存数代之久。
全球年平均温度达到最高
受持续升高的温室气体水平和强烈厄尔尼诺现象的双重影响,2024年成为175年观测记录中最热的一年,比工业化前(1850年~1900年)的平均气温高1.45±0.12℃,同时全球平均近地表温度也创下新纪录,达到了1.55±0.13℃。事实上,在2015年~2024年这十年中,每一年都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十年之一”。特别是2023年6月至2024年12月,全球每个月的月均气温都超过了2023年前各月的记录。不过报告提示,仅一年的全球年平均气温高出1.5℃,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完全超过了《巴黎协定》规定的升温红线。
海洋热含量达到最高
地球系统内温室气体捕获的能量中约90%储存在海洋中。报告显示,2024年,地球海洋热含量达到了65年来观测记录中的最高水平。过去20年的整体海洋升温速率是1960年~2005年期间的两倍多。尤其是在过去的8年中,每一年都在刷新纪录。相关气候预测显示,即使是在低碳排放情景下,至少在21世纪的剩余时间内,全球海洋都将持续升温。这将导致海洋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损失、海洋碳汇减少、热带风暴增加、海平面上升等各种问题,且在百年乃至千年之内很难逆转。
全球平均海平面最高
2024年,全球平均海平面达到自1993年有卫星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在1993年~2002年期间,海平面平均每年上升2.1毫米,在2015年~2024年期间,海平面增长率已达到每年4.7毫米,是前者的两倍多。这一变化和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ENSO)有关,这是一种低纬度的海/气相互作用现象,在海洋上,厄尔尼诺/拉尼娜的转变会引起降雨模式的特征性变化,从而引发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和下降。2023年~2024年的强烈厄尔尼诺现象使全球平均海平面暂时上升了几毫米,并在北半球冬季达到了高峰。
海洋表面pH值持续降低
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大约有四分之一被海洋吸收,这一过程导致了海洋碳酸盐化学的变化。在全球范围内,1985年~2023年期间,海洋表面的pH值每十年以-0.017±0.001个pH单位的速度持续下降,这意味着海洋表面的酸化仍在继续。其中,印度洋、南大洋、赤道东太平洋、热带太平洋北部以及大西洋的部分海洋区域(占全球海洋采样总量的47%左右)海洋表面酸化的速度明显快于全球平均水平。预测显示,海洋酸化在21世纪可能继续增加,速率取决于未来的碳排放情况。
冰川质量平衡负值最大
冰川质量平衡为负值是冰川退化的标志。自1950年以来,在10个冰川质量平衡负值最大的年份中,7个发生在2016年之后。约90%的冰川观察初步数据显示,2023/2024水文年又是一个冰川质量极度负平衡的年份。特别是在挪威、瑞典、斯瓦尔巴群岛和热带安第斯山脉,负值都异常大。截至目前,各地初步报告的一百多个冰川中,只有2个具有正质量平衡。此外,2023/2024水文年平均质量损失与前两年数据相一致,换言之,2022年~2024年是有记录以来冰川质量平衡负值最大的三年。
海冰范围持续较低
报告显示,2024年南极和北极地区的海冰范围都低于1991年~2020年的全年平均水平。其中,北极海冰被卫星记录的18个最小日面积都发生在过去18年中,2024年9月11日的最小日面积为428万平方公里,是46年卫星记录中的第七个最小面积,比1991年~2020年的数据低了117万平方公里。南极海冰面积则全年低于1991年~2020年的平均水平,2024年2月20日的最小日海冰面积为199万平方公里,等同卫星时代的第二最小日冰面积,这意味着南极最小海冰面积连续第三年降至200万平方公里以下。
因气候流离失所人数最高
2024年,极端天气事件导致的新流离失所人数创下2008年以来的最高纪录。其不仅给房屋、关键基础设施、森林、农田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破坏,还进一步破坏各地恢复能力,为流离失所者和已经生活在流离失所环境中的人们带来重大生存风险。受极端天气事件(包括干旱、热浪、热带气旋、强飓风、洪水等)、地区冲突加剧等多种因素冲击,全球18个国家的粮食危机在2024年年终出现恶化,8个国家在2024年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的人口比2023年的最高值至少多100万。
文丨朱琳
来源丨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