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国网枣庄:“ 红石榴计划”——可持续机制助力实现教育帮扶资源最大化

发布时间:2024-08-15来源: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作者:曹凯\吕显斌\齐洁莹\鞠同心\关健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枣庄供电公司
“ 红石榴计划”——可持续机制助力实现教育帮扶资源最大化



一、基本情况

公司简介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枣庄供电公司(以下简称国网枣庄供电公 司)多年来致力于推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落实,聚焦“消除贫困、 清洁能源”等领域,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与企业业务运营管理相结 合。探索构建“三全四化”管理推进机制,将社会责任管理成功根 植于业务运营、职能管理和岗位职责。国网枣庄供电公司先后形成 了 71 个社会责任根植项目典型案例,连续 14 年编制、发布《履责 行动书》。创新开展特色实践,培育了“红石榴计划”“彩虹天使”“鲁 班在行动”等履责实践品牌,“红石榴计划”志愿服务团队获国网公 司“感动电力”团队奖、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国网枣庄供 电公司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全 国电力系统最具社会责任感企业”“山东省首批履行社会责任达标企 业”等称号。

行动概要

针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中产生的以留守儿童为主的困境儿童 教育问题,国网枣庄供电公司打造了“红石榴计划”教育帮扶品牌, 通过建立可持续管理机制、明确“五心同行”活动内容、创新抱团 履责形式、持续开展特色实践等做法,实现教育帮扶体系化推进、常态化进行、品牌化运营、社会化覆盖、示范化引领,将一项单纯自发开展的教育帮扶 活动拓展为供电公司引领、社会多方参与的可持续公益行动。1998~2023 年,活动已经 持续了 25 年,打造了“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好人”等一批优秀的教育帮扶队伍。 截至 2023 年底,累计建成 19 所留守儿童活动站、14 座“希望小屋”、6 间“电力爱心 教室”,教育帮扶儿童 953 名,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列为重大宣传典型,新华社、《光明 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进行了系列报道,获评“第十三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

二、案例主体内容

背景 / 问题

自 2011 年起,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枣庄市大量人口离开家乡在外 打工。据枣庄市统计,父母均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数量近 3 万人,以留守儿童为主要群 体的困境儿童教育问题亟待解决。其中,有的亟待物资救助,有的呼唤心理疏导;既有 安全教育的需要,也有权益维护的诉求。实现因人施策的“精准教育关爱”,有赖于专 业力量的投入。以前,国网枣庄供电公司对困境儿童也有开展帮扶活动,但活动开展缺 乏系统性、协同性和品牌性,亟须一个协同社会多方参与的可持续发展机制,以实现资 源利用的最大化。

行动方案

建立可持续机制,实现教育帮扶体系化推进 建立健全教育帮扶活动可持续长效管理制度。

一是明确“1+1171”的顶层设计,由国网枣庄供电公司党委主抓总体工作策划和 方案制定,1 个部门党建部负责活动的发动、协调和日常管理工作,17 个爱心小组负责 活动的具体开展实施,建立 1 套教育帮扶建设评价体系,将教育帮扶纳入评选树优和推 荐入党的必备项,实现了品牌运营由“趋势”向“系统”发展。

二是统一项目标识,依托枣庄 18 万亩“冠世榴园”的 地域实际,借喻“红石榴”红红火火、激情饱满、孕育希 望的精神内涵,建立了“红石榴计划”公益教育品牌,设 计推广统一的“红石榴计划”品牌标识。

三是强化全过程管控,坚持有战略、有预算、有研究、有程序、有管理、有反馈、有监督、有改进原则编制《“红石榴计划”教育帮扶公益行 动手册》,建立健全“红石榴计划”在理念、行动、应用场景等方面的管理准则和运营 流程,努力让每一份爱心都能最大限度地创造最大价值。
志愿者在留守儿童快乐成长活动站开展活动


聚力“五心同行”行动,实现教育帮扶常态化进行

充分挖掘了解不同相关方的关注点,策划相应的活动以及参与方式,明确“五心同 行”为主要活动内容,满足不同相关方的诉求。

一为“爱心”,责任让爱温暖,让留守儿童感受“爱心”。为每位帮扶儿童建立 成长档案,全面了解他们的家庭、学习、生活情况。制定“一检查三询问五教育”制度, 在生活上照料、思想上引导、学习上辅导、心理上疏导、行为上教育儿童,弥补他们在 物质生活、身心健康等方面的缺失。

二为“安心”,责任让爱放大,让外出家长“安心”。通过电话、微信、微博等方式, 定期向在外务工家长传递帮扶儿童生活成长信息,让不在家的父母“回家安心、离家 放心”。

三为“同心”,责任让爱搭桥,与学校联手教育“同心”。秉承着“授人以鱼不如 授人以渔”的理念,关注孩子们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与学校联手,充分利用单位、职 工资源,提供机会让其参与勤工俭学、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项目。

四为“放心”,责任让爱延伸,让留守老人“放心”。针对留守儿童家中的留守老人, 开展“放心行动”。为留守老人发放用电服务卡,建立供电服务档案,定期上门服务, 及时解决用电难题,让留守老人对用电放心。

五为“善心”,责任让爱牵手,让更多员工激发“善心”。在自愿参与的前提下, 建立积分激励制度,积极引导和鼓励员工投身社会公益活动。优化志愿积分评价细则, 推行积分兑换“微心愿”,并将积分结果与评先树优挂钩。让善心互相激发,培育出更 多的道德楷模与爱心团体,发扬“善小”精神,让“人民电业为人民”企业宗旨更加深 入人心。

创新抱团履责形式,实现教育帮扶社会化覆盖

国网枣庄供电公司大力倡导社会多方抱团帮扶,积极对接社会资源,充分发挥政府 部门、教育系统、外部专家、留守儿童所在学校、新闻媒体、义工联盟的优势,从机制 保障、专业培训、传播沟通等方面入手,将一项单纯自发开展的教育帮扶活动拓展为供电公司引领、社会多方参与的社会履责新行动。

一是与教育系统携手。与枣庄市教育系统联手,形成多部门联动的机构保障体系, 积极调研教育系统关注需求,“点单式”开展帮扶活动,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二是与外部专家携手。建立“红石榴计划”专业培训制度,聘请妇联、团委、义工 联盟、枣庄市心理咨询与治疗协会为“辅导员”,建立“志愿服务导师库”,定期邀请 儿童心理教育专家、志愿服务协会专家对志愿者进行培训,对活动进行监督指导,大大 提升志愿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三是与所在学校联手。共同编制《儿童安全教育手册》,提炼出“日常安全注意事 项”“学会保护自己”“养成良好的习惯”“儿童安全歌谣”四个方面的内容,用简单 精炼的语言、色彩丰富的配图,吸引孩子们主动阅读,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安全意识、学习习惯和行为礼仪。

四是与新闻媒体联手。与当地民众、媒体友好互动,策划开展形式多样、沉浸感强 的体验活动,与枣庄市电台合办“快乐起航”栏目,邀请帮扶儿童参加播音,传播“红 石榴计划”的主要活动,吸引社会各界关注留守儿童群体;与《枣庄晚报》联手合办“红 石榴”小记者栏目,依托“留守儿童活动站”前后选送 42 名儿童小记者,加入《枣庄晚报》 小记者行列,帮助孩子开拓视野,让更多的人关注并参与“红石榴计划”。
持续开展特色实践,实现教育帮扶示范化引领

紧密结合上级部署和当地社会需求,着力开展特色公益实践,不断丰富“红石榴计 划”的内容,发挥中央企业的影响力、带动力、示范引领力,带动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向 公益事业。


1998 年,枣庄市妇联开创 性地发起了“代理妈妈”活动, 在全市组织了“百名孤儿认妈妈” 活动。国网枣庄供电公司员工吕 秀芝、孙建华和高秀芳分别认领 了台儿庄区泥沟镇洪庄村的孤儿 贾凤芝、山亭区水泉乡花石岭村 的孤儿张晓兰、山亭区葫芦套村的困难儿童杨雪,是当时全市一次涌现“爱心妈妈”最多的企业,掀起了供电员工投身 帮扶活动的热潮。

2011 年,与枣庄市教育系统联手,协调留守儿童相对集中的农村小学,在全市建 成 19 个“留守儿童快乐成长活动站”,与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成为关爱留守儿童 的主要活动阵地。统一活动站建站标准,每所活动站根据面积不同,配备至少 12 人的 桌椅、300 册书籍、1 台电脑、10 余种文体用品等设施,每年定期组织各项暖心活动 150 余次,实现全市各区县全覆盖。

2020 年起,国网枣庄供电公司积极响应共青团山东省委要求,自捐自建了 14 座保 障孩子拥有独立学习和成长空间的希望小屋,这在全市尚属首家。从选择住房的向阳间 到参与房间设计改造,再到精心挑选房间用品,“红石榴计划”志愿者坚持自捐自建, 全程保证建设标准和质量。隔开的单间、崭新的书桌、舒适的小床、明亮的台灯、宽敞 的衣柜、完全独立的学习成长空间,给孩子们送上了一个大大的惊喜。

首批希望小屋启用仪式
2023 年 5 月 18 日,国网首批、山东省首个“电力爱心教室”在枣庄市薛城区陶庄 镇夏庄小学正式揭牌。2022 年 8 月,对薛城区陶庄镇夏庄小学 6 间教室进行“电力爱20 心教室”改造,累计完成 72 盏教室灯和 18 盏黑板灯等设施改造。此外,还特别打造电 力体验教室,配备范式起电球、手摇发电机等电力实验设备,捐赠教育书籍 200 册、文 体用品 80 件。教室建成启用以来,“红石榴计划”志愿者先后开展“安全用电常识”“电 力体验课堂”“争当小小雷锋”“缅怀先烈跟党走”“心理健康讲堂”“点亮微心愿”等形 式多样的活动,在点滴行动中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

多重价值

建立了全社会共同关注并参与解决困境儿童问题的持续机制

1998~2023 年,由自发参与的“爱心妈妈”活动升级为有规模、有组织、有影响力 的“红石榴计划”志愿服务品牌,三三两两的“爱心妈妈”壮大为 17 个爱心小组、565 名注册志愿者,从失亲孤儿扩充至以留守儿童为主的困境儿童群体,金钱资助、探望关 怀衍生了 19 所留守儿童活动站、14 座“希望小屋”、6 间“电力爱心教室”,以及每 年 150 余次的帮扶活动。枣庄市教育局、妇联、市义工联盟、高校大学生等政府、行业 和市民积极参与到“红石榴计划”活动中。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等中央 媒体对“红石榴计划”公益项目进行了连续报道,团队故事亮相首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 交流展示会、第十二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国际论坛等,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当地留守儿童 问题的广泛关注,实现了“1+1 > 2”的效果。

打造了一批优秀的投入教育帮扶的员工队伍

“全国三八红旗手”“感动国家电网十大人物”邱丙霞,10 年间领养了 9 名儿童, “十个孩子一个妈”创出了爱心纪录,被《光明日报》连续 6 篇报道;“公益之星”武勇,14 年如一日坚持帮扶,“儿子”考取了武汉大学研究生,他们的故事入选了《人民日报》 “100 人的中国梦”专题;“中国好人”李明强,化名“莫言”坚持捐款 20 年,汇款 单连起来长达 36 米,登上了《人民日报》;“爱心电工”刘平义开设“爱心水饺店”, 盈利收入全部用于教育帮扶,2022 年春节,勇救落水儿童的事迹在国资小新广为传播。

产生了留守儿童改变命运并反哺社会的良好效果

在帮扶的 953 名儿童中,无数孩子因为得到“红石榴计划”的帮助而改变了命运, 阻断了贫困的代际传递。1 名儿童考取了武汉大学的研究生,400 余名孩子获得了本科 以上学历,130 余名孩子回到了枣庄市,在政府、学校、企业工作。作为“红石榴计划” 的受益者,他们中的 75 人成为“红石榴计划”的注册志愿者,用感恩的心反哺社会, 将爱心接力棒传递了下去。

未来展望

未来,国网枣庄供电公司将持续深化“红石榴计划”特色品牌鲜明印记,更多关注 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和“文化自信”。制作标准化课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 打造枣庄样板。

三、专家点评

枣庄供电公司通过规范化管理和可持续机制,将关爱留守儿童项目常态化,实现了 “爱心接力”和共享价值的持续传递。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肖红军

项目关注了乡村振兴的话题,让我极为感动。关注了目前亟须关注的留守儿童问题, 通过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吸纳了社会各界强大力量,项目得以持续 25 年。

——亚太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心主任 史根东

做一件善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善事。“红石榴计划”行动从环境和心理上都改 善了困境儿童的处境,而且实现了爱的传递。帮扶对象中有 75 名成为新一代的“红石 榴计划”志愿者,有 130 余名孩子回到了枣庄市,在政府、学校、企业工作,为家乡发 展贡献力量。

——枣庄市妇联 王玉佳

(撰写人:曹凯、吕显斌、齐洁莹、鞠同心、关健)



文章发布: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文章关键词: 国网枣庄
返回顶部
登 录

登录
说明:申请加入可持续发展行动展示厅,请联系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申请账号发布行动案例信息,联系电话:010-62160423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