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循环未来:6个探索零废弃的城市案例

发布时间:2024-04-08来源: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作者:媒体中心

联合国的数据显示,人类每年产生约22.4亿吨城市固体废物,其中只有55%在受控设施中得到处理。想要实现零废弃目标,就必须探索基于“零废弃”的可持续城市和社区管理模式。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寻找减少碳排放和污染、节约资源并为居民创造更健康生存环境的方法。在城市/社区范围内实施零废弃战略被许多城市视为最有前途的解决方案之一。本文介绍了6个来自不同国家的零废弃城市/社区建设案例,希望启发更多人关注并投入到零废弃实践中。



何为零废弃

根据零废弃国际联盟(ZWIA)的定义,“零废弃”指的是通过负责任的生产、消费,重复利用和妥善回收产品、包装和材料,而不是焚烧和排放污染进入土壤、水或空气,造成对环境或人身健康的危害。该理念鼓励促进废物全生命周期管理,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防止废物产生。



德国基尔市

连根头发丝都不放过

图片

德国在垃圾回收方面一直走在欧洲前列,基尔市是德国第一个获得零废物城市认证的城市。该城市的目标是到2035年人均每年减少15%的废物,同时将残余废物量减少50%。为实现目标,基尔市政府通过研讨会等方式与当地数百名居民代表共同制定除了符合各当地情况的零废弃城市战略。这套细致入微的战略包含100多项措施,除了禁止公共机构使用即弃产品、安装更多公共饮水机、在学校里推广减废教育等公共措施外,还包含了大量鼓励居民在生活细节中减废的内容,例如建议购买块状肥皂而不是瓶装皂液、为愿意购买布尿布而不是一次性纸尿裤的父母发200欧元补助等。甚至就连理发店里的头发丝,都会拿走用作过滤含油废水的材料。


中国深圳市

AI出马一个顶俩

图片

废物管理的难度会随着城市规模而不断提高,到了人工不能应对的时候,就必须要启用技术的力量。作为一座科创之城,中国深圳市就充分运用了自身科技优势,搭建了一套基于大数据和AI技术的生活垃圾管理数字化平台。目前,深圳全市2.1万余个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已有50%以上覆盖AI摄像头,可同步提升垃圾分类参与率与准确投放率。此外,该市还有近900座生活垃圾转运站视频监控基本覆盖AI智能化应用,应用场景包括散落垃圾、袋装垃圾、未正确着装、设备脏污破损、非作业时间作业等,可以快速发现处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过程中的风险问题,保障全市生活垃圾100%安全无害化处理。


希腊蒂诺斯岛

永久关闭垃圾填埋场

图片

蒂诺斯岛是爱琴海的一个小岛,岛上经济严重依赖季节性旅游,因而给废物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几年前,由于没有高效回收系统,岛上居民每年产生的城市固体废物为770公斤,其中87%都会被送往垃圾填埋场。2021年开始,为了彻底解决这个硬伤,蒂诺斯市政府与废物管理公司合作,永久关闭了岛上的垃圾填埋设施,改为定期上门收集垃圾。收集来的垃圾会被运送到岛上的循环创新中心,并被分成15类具有不同再利用方式和处理方式的垃圾。经过这一措施,岛上每年产生的城市固体废物降低到了440公斤(其中只有54公斤是残余废物),与之前相比减少43%。


比利时佛兰德斯市

谁生产谁回收

图片

比利时的佛兰德斯市当前已实现70%的垃圾回收率。令人瞩目的是,当地自2000年实现60%的垃圾回收率后,就一直处于人口、经济与回收率同步提升的状态,这也使其成为了证明“经济增长不一定会导致更多废物”的城市案例之一。该市核心思路是“将回收责任转移给生产者”,强制要求生产商、进口商、零售商等产品出售源头回收并处理电子设备、油、药品等难以靠居民自行分类回收的物品,并以补贴支持建立包含上百家二手商店的“二手销售网络”,在处理二手物品的同时增加就业。这种循环经济模式不仅减少了垃圾,还为当地带来了数万工作岗位和上千万欧元的经济营收。


日本上胜町

把垃圾回收当门生意

图片

日本属于垃圾分类经验较多的国家,而日本德岛县的上胜町作为日本第一个提出“零废弃宣言”的町,更因其精细到45种的垃圾分类模式和将近80%的垃圾回收率而闻名。当地政府会把资源回收企业当作“甲方”,根据企业的分类标准来不断扩充自己的垃圾分类清单。在町上的垃圾回收站,可回收垃圾箱会写着绿色的“入”、出售价格和日后用途,需要付费处理的垃圾则写着红色的“出”和处理价格。如此一来,垃圾分类就如同经营游戏,居民可以清楚看到自己行为的成本和价值,从而养成避免产生某些垃圾的生活习惯。无法回收又还能用的物品还会被送到特定免费商店,任有需要的居民领取。


印度浦那市

“收编”城市拾荒者

图片

2000年,印度开始要求各地政府挨家挨户进行垃圾分类回收,但位于西部的浦那市政府没有资金进行大规模的垃圾回收。于是,当地自行成立了印度第一家由数千拾荒者组成的全资自有合作社,这些拾荒者大多是穷困女性,她们购买合作社股份,利用自己以往的拾荒经验,为该市的60多万个家庭提供上门垃圾收集服务,每年回收超过5万吨废物。通过和当地市政公司签订服务协议,以及向废品经销商出售可回收物,合作社不但帮助当地政府有效提高了废物管理水平,也让大量穷困妇女获得更有质量的生活,让她们不再做缺少尊严的底层拾荒者,而是具有稳定收入并享受一定政策福利支持的垃圾分类产业工人。



来源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文丨朱琳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发布: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文章关键词: 循环未来
相关内容推荐(注:通过关键词提取内容)
返回顶部
登 录

登录
说明:申请加入可持续发展行动展示厅,请联系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申请账号发布行动案例信息,联系电话:010-62160423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