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夏光:答好生态环境保护的“转型之问|光影生态

发布时间:2024-02-01来源: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作者:媒体中心

近年来我国在西南地区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图为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覆盖山野的光伏发电板

编者按:

新年伊始,是回顾过去、部署下一阶段工作计划的时候。本期《光影生态》栏目,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夏光通过回顾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被提出的“转型之问”,引发了对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展历程的思考,他指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已经发生并在持续发生升级转型,新的生态环境保护形态正在逐步完善,并具有三大特点。

——————————

时间来到2024年,正是谋划新一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时候,自然使人回想起2023年年初,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同志在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的“重磅”提问: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中,生态环境部门的切入口在哪里,主要抓手是什么?

他特别指出,全国生态环境系统要结合工作实际和岗位职责,认真思考和谋划生态环境保护在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中,怎样才能做出更大的贡献?如何更加精准科学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引领、优化和倒逼作用,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如何更好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做到一石二鸟、事半功倍?这些问题事关生态环保事业长远发展,事关生态环保工作重心和方式方法的变革性转移突破,需要通过探索使我们的工作与时俱进,思路更明晰、方法更得当、举措更扎实。

这就是著名的生态环境保护“转型之问”,在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征程上,对生态环境保护新定位、新作为做出了深入思考。一年过去了,这个“转型之问”是否得到了切实回答?

事实上,近十年多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显著,解决了一大批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这种变化对于经历和见证过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历史的人们来说是深有感触的,因为在我国改革开放后的一段时期内,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人们的普遍愿望是呼吸清洁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安全的食品,这都是最基本的环境需求。现在,生态环境质量终于出现了持续改善的历史性转折,真实地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和幸福感,增强了人们对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

回顾上述历程可以看到,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已经发生并在持续发生升级转型,今天之环保已非昔日之环保,新的生态环境保护形态正在逐步完善,并具有以下三大特点。

防御性环保与建设性环保同兴

防御性环保是指生态环境保护以守住生态环境质量底线为主要目标,对造成生态环境质量退化的生产行为等进行管制和调控,例如,对新增的建设项目,通过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制度等手段控制新增排污量。防御性环保对于保持必要的生态环境质量起了很大作用,现在仍然是各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内容,不能弱化。

建设性环保是指生态环境工作深入到经济建设内部,通过提高经济发展的绿色化程度来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例如,各地在生态环保工作中出台了很多经济绿色化指标和标准,引导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的绿色化、低碳化改造,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建设性环保是釜底抽薪、改善环境的治本之策,在生态环保工作中的分量逐步上升。

情怀型环保与经济型环保共进

情怀型环保是以为人民提供优良生产生活环境、解决群众关切的生态环境问题为主要动机来开展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长期以来,各级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生态环境保护投入了巨量资金和资源,主要是出于强烈的人民情怀和公益关切,这是生态环境保护不变的初心。

经济型环保就是从经济角度看待生态环境保护,把生态环境作为一种经济发展要素,努力开发环境容量和生态系统的经济价值,使生态环境不但满足人民群众的生存需求,也满足其发展需求,这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具体实践。

简陋型环保向智慧型环保升级

我国早期阶段的生态环境保护处在比较简陋的物质水平上,机构不健全、编制不足、资金缺乏、技术落后、监管能力弱,很多地方连起码的办公用房和环境监测设备都没有,对企业的环境监管有心无力,处于“通信靠吼、交通靠走、监测靠闻、取证靠手”的状态,信息化、智能化程度很低,靠拼人力、拼体力开展工作。

近十多年来生态环境保护的物质和技术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逐步进入了信息化、智能化时代,各地生态环境保护机构建设逐步完善,监测设备、通信设施、交通工具等大大加强,大部分企业都安装了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系统,很多公共环境监测也采取了走航模式,国家还发射了资源环境卫星,各种大数据分析系统得到应用。总体来看,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今非昔比。

可以说,人们用工作实践初步回答了生态环境保护“转型之问”,其理论提炼正在进行之中。下一步,建议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要求,重点调查了解地方和基层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创新做法和问题难点,总结提炼生态环境保护模式创新的相关经验。同时,认真研究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和演化逻辑,参考借鉴相关国际经验,提出关于中国特色生态环境保护发展规律的理论研究成果。


作者、摄影丨夏光 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

编辑丨李思楚

来源丨《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2024年1-2月刊

文章发布: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文章关键词: 生态环境保护
相关内容推荐(注:通过关键词提取内容)
返回顶部
登 录

登录
说明:申请加入可持续发展行动展示厅,请联系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申请账号发布行动案例信息,联系电话:010-62160423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