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国网苏州供电:建设区域分布式光伏碳普惠市场,“化零为整”激发减碳活力

发布时间:2024-01-08来源:可持续发展网作者:媒体中心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苏州供电分公司
建设区域分布式光伏碳普惠市场,“化零为整”激发减碳活力

行动概要: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市场化碳交易是低碳转型的关键。苏州市分布式光伏建设快速,跨国公司减碳需求旺盛。国网苏州供电公司利用苏州全球第一大工业城市的优势,以苏州工业园区为试点,以分布式光伏为切入点,创建碳普惠市场,量化、核证和变现小型减碳行为。与国内外认证机构合作,建立首个碳普惠交易体系,通过市场化手段优化资源配置,“化零为整”激发区域减碳活力,加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一、背景/问题

随着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清洁低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盘活区域碳资产并将其纳入市场,以交易方式实现碳中和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路径。对此,国家主导建设了碳配额交易和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交易市场,但二者都是针对大容量的碳资产,分布式光伏等小型碳资产则无法参与上述碳交易市场。

苏州在2021年出台了全国补贴最高的整县光伏实施方案,分布式光伏呈现爆发式增长,全社会对减碳具有广泛需求。同时,作为全球第一大工业城市,苏州聚集了大量跨国企业,这些跨国企业为了更好地参与全球竞争,自愿减排需求十分旺盛。然而,相比于旺盛的需求,减碳产品的供给方面却面临着以下痛点:

一是碳普惠市场“缺”。分布式光伏等主体由于规模小,无法参与碳交易市场,造成碳资源减碳价值和经济价值无法释放;而有意愿减碳的企业难以找到小型、灵活、便捷的减碳产品,供需双方缺乏有效的连接桥梁。

二是碳资产核证“难”。分布式光伏等碳资产核证专业性强,企业缺乏相关人才,市场缺乏核证、交易、分析一站式服务。

三是碳金融产品吸引力“弱”。缺少与碳普惠市场相对应的碳金融产品,产品的效率不高,吸引力不强,全社会参与减碳的积极性无法得到有效激发。

二、行动方案

国网苏州供电公司以苏州工业特色为先导,对标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7“经济适用的清洁能源”、SDG12“负责任消费和生产”,以分布式光伏为第一类试点碳资产,依托公司掌握的分布式光伏数据的数据平台优势和连接供需各方的运营优势,联合政府、分布式光伏投资企业、减碳需求企业、银行、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合作建立区域分布式光伏碳普惠市场,应用数字化手段打造“碳普惠智能服务平台”,提供集“数字核证、在线交易、全景分析、联邦征信”于一体的碳普惠和碳金融服务。公司协同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对接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与国内外多家权威认证机构达成合作,于2022年11月16日正式建立全国首个市场化碳普惠交易体系,助力推进区域碳达峰碳中和进程。
 

图1 全国首个市场化碳普惠交易体系启动仪式


(一)资源聚合,发挥分布式碳资产整体效益

当前市场存在较多如分布式光伏等的“分布式碳资产”,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苏州工业园区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已达27万千瓦,苏州市已达381.4万千瓦,而江苏省已达到2772.24万千瓦。国网苏州供电公司采用“化零为整”的思路,推动分布式碳资产聚合打包,形成碳普惠产品,进行市场交易或抵押融资,通过市场机制盘活区域分布式碳资产,优化全社会碳资源配置,激活市场主体降碳热情,促进产业绿色升级,助力低碳发展。


图2 将分散的分布式光伏碳资产“化零为整”聚合形成碳普惠产品


(二)机制引领,协同多方建立碳普惠市场机制

苏州工业园区碳普惠体系创新并不仅仅是开发信息化平台,而是构建了由政策体系、各类参与机构、智能服务平台共同支撑的一套完整市场化自愿减排交易体系,联合分布式光伏投资者、政府机构、银行、减碳需求企业、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等各利益相关方,加快形成对广泛、小型的减碳行为进行量化、核证和价值变现的市场。

1.与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合作,协同苏州园区管委会建立碳普惠市场管理机制,协助明确碳普惠市场的商业运作规则、运作主体、规范流程、服务标准等基本内容,推动政府出台碳普惠核证方法学、市场实施办法等政策文件,明确市场运行机制。

2.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合作,在园区管委会指导下,联合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共同起草《碳普惠总体实施方案》《碳普惠管理办法》《碳普惠方法学开发与申报指南》《碳普惠项目建设指南》等规则,建立起区域碳普惠市场运行机制。


图3 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达成合作


3.与银行合作,开展碳普惠金融产品创新研究,针对产品授信标准、操作流程以及风险管理等做出规定,并将联邦学习技术应用于客户征信中,实现高效征信。

4.与国内外权威机构合作,引入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华测检测(CTI),瑞士通标标准(SGS)和英国标准协会(BSI)四家认证机构,开展基于碳普惠减排量的碳中和认证,从而大大提升了碳普惠体系的适用度,已成功为部分苏州园区企业及会展活动等提供了认证服务。


图4 与国内外权威认证机构合作


(三)数字赋能,吸引多方主体高效参与碳普惠市场

国网苏州供电公司通过电力大数据的价值再发现,融通“电市场”和“碳市场”,协同政府积极建设“碳普惠智能服务平台”,提供“数字核证、在线交易、全景分析、联邦征信”等服务,赋能政府、企业、银行等多方主体高效参与碳普惠市场。

1.“数字核证”主要为分布式光伏企业提供站点管理、授权认证等服务,帮助光伏企业将发电量转化为减排量,并以一段时间的减排量作为碳资产进行交易。

2.“在线服务”主要提供减排量统计分析和供需信息详情等服务,提供总减排量、交易总金额、交易完成数量等关键指标的统计分析,帮助企业充分掌握碳普惠市场行情以决定交易策略,有效引导企业参与减碳。

3.“全景分析”主要对光伏资产、减排排行等宏观指标统计分析,并基于苏州地图全面展示各个区域分布式光伏情况,将支持查看每个点位的发电详情和碳资产发展趋势,辅助政府把控区域碳减排走势。

4.“联邦征信”提供面向金融机构的征信服务以及面向企业的融资服务。金融机构可通过平台获取政策及企业授权范围内的信用数据,实现高效安全的信贷审批、资金发放、贷后管理等流程化服务以及反欺诈的预防和管理。企业可以发布融资需求,查询获取平台对接的碳金融产品,有效连接具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和金融机构,从而推进高效率碳金融产品的形成,刺激更为旺盛的减碳行为.

(四)生态运营,保障碳普惠市场良性发展

1.成立碳普惠市场运营中心。运营中心作为苏州工业园区碳普惠市场的交易服务、推广传播、信息共享、创新发展的重要机构,承担苏州工业园区碳普惠的管理运营职能,包括组织专家委员会对项目和场景减排量核算方法学的论证审定、项目及减排量的签发备案、个人低碳场景及减排量的管理、碳普惠减排量消纳、管理与商业化运营等。

2.创新金融渠道激发减碳活力。联合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碳金融创新,致力于通过金融杠杆撬动更大市场空间,实现碳普惠和碳金融的正反馈闭环。应用联邦学习技术保障数据隐私,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打破多方数据共享在数据隐私、数据确权方面的壁垒,赋能银行应用多方数据开展“更快速、更低成本、更准确”的金融征信,释放碳资产的金融价值,反哺清洁能源投资,催生更大规模的碳普惠市场。目前,苏州工业园区供电分公司与招商银行合作开发“碳普惠信用贷”金融产品,初步规定根据光伏企业未来一年的减碳收益确定授信额度,进一步拓展分布式碳资产的价值变现渠道。
 

图5  与招商银行合作开发“碳普惠信用贷”金融产品


三、多重价值

在经济价值方面,通过多方共建区域碳普惠市场,可以充分激发市场主体对分布式光伏的投资热情,分布式光伏投资主体不再单纯依赖传统发电上网收益,更可以通过持有的分布式光伏碳资产参与市场交易,实现清洁能源的“碳增值”,从而促进风电、光伏等绿电产业发展,降低全社会碳排放强度,也为企业降碳提供了有效途径。苏州工业园区碳普惠模式因此也得到了中国中央电视台《经济信息联播》的专题报道。当前苏州工业园区分布式光伏装机规模已超23万千瓦,“十四五”期间预计吸引超过300兆瓦光伏参与碳普惠,年发电量将超过3亿千瓦时,可实现一年交易效益1400万,融资效益1142万。若将模式推广至全国,可实现一年交易效益90亿元、融资效益70亿元,为绿色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社会价值方面,通过多方共建区域碳普惠市场,可以实现分布式光伏投资者、政府、银行、减碳需求企业、供电公司、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等六方主体共建共享共赢。其中,政府可以运用碳普惠智能服务平台,查看宏观碳信息,把控区域碳减排发展趋势,开展碳普惠市场全链路监管,科学制定碳减排政策策略;分布式光伏投资者和有意愿减碳企业之间搭建了桥梁,实现碳资产价值变现,满足个性化碳减排需求,激活了小型碳资产交易市场;银行可以拓宽碳普惠信用贷等产品,实现盈利增收;碳资产持有者在获取降碳收益的同时,也可以在金融机构申请绿色融资;供电公司可以通过协助建设运营平台,获取代理服务、征信服务、综合能源营收等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碳资产管理能力,撬动更大的综合能源服务市场份额;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可通过苏州区域碳普惠市场实践,积累碳普惠市场发展经验,向其他区域推广。该模式已获“金钥匙——面向SDG的中国行动”冠军奖、“金钥匙·国家电网主题赛”金奖、联合国全球契约中国网络“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企业最佳实践”、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青年创新创意大赛“一等优秀”项目等荣誉。

在环境价值方面,该模式已纳入《苏州工业园区“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并收到极好的市场反响,平台已吸引入驻用户60余家,绑定苏州市光伏项目超650个。按照年平均利用小时数1000小时计算发电量,十四五末苏州工业园区可实现一年减碳24万吨,并且随着市场主体的不断投入,未来将会收获更大规模的减碳效应。

供稿、供图:国网苏州供电公司


文章发布: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文章关键词: 国网苏州
返回顶部
登 录

登录
说明:申请加入可持续发展行动展示厅,请联系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申请账号发布行动案例信息,联系电话:010-62160423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