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第十届能源转型大会 |“十四五”关键之年如何把握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3-11-27来源:自然资源保护协会作者:李一平

2023年1115日,由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和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办、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NCSC)和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协办的“2023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本次会议主题为“十四五”绿色低碳发展回顾与展望,聚焦国家、行业等层面的低碳转型,探讨能源、工业等领域的绿色发展。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关键期和窗口期,是重点工业、重点省份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关键五年。2023年是十四五规划中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NRDC与合作伙伴第十年举办国际研讨会,推动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与会专家强调,在前期取得瞩目成就的基础上,我国应继续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并大力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发言的国内外嘉宾包括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一级巡视员蒋兆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夏祖义、儿童投资基金会气候变化项目主任、中国区副首席代表刘强、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国际项目主任阿曼达·马克斯韦尔(Amanda Maxwell)、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中电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王志轩、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徐华清、国际能源署能源分析师扬尼克·蒙肖尔(Yannick Monschauer)等。来自政府部门、驻华使馆、国际组织、行业协会及金融机构的15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近2万人观看了会议直播。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一级巡视员蒋兆理表示,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社会共识,中国始终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贯彻新发展理念,将应对气候变化摆在国家治理更加突出的位置,构建完成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以最大努力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2022 年,我国碳排放强度较 2005 年下降超过 51%,水电、风电、光伏发电和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均居世界第一。我们坚持减缓和适应并重,推动落实《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 2035》,全面提升适应能力。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积极创新实践,推动绿色转型赋能高质量发展,为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主题演讲环节,国内外专家分享了国内外绿色发展实践与经验。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指出,应对气候变化从根本上说是通过创新打破碳排放空间有限对发展的约束。尽管初期会面临许多压力,创新能力一旦形成,将会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超过预期的增长动能,使增长与减排相互冲突关系转化为相关协同且共赢的关系。

 

在此背景下,刘世锦提出了一个重要概念,即“创新型碳替减”,通过低碳、零碳技术替代传统高碳技术以达到减碳目的。这种替代不仅减少了碳排放,同时也大幅降低了单位产出的碳排放强度,降低了减碳成本。他提议将“创新型碳替减”纳入全口径碳核算体系,形成包括产出增量与存量、碳替减与传统碳减排在内的全口径碳减排核算体系,客观评估创新带动的“碳替减”在绿色转型中的意义和价值,并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刘世锦还提到,中国在创新型低碳绿色技术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包括完善的产业链、强大的韧性和抗冲击能力,以及民营企业在创新中的活力和快速反应能力。他认为,这些优势将有助于中国在全球绿色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共赢。

 

中电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王志轩认为,我们国家的能源资源禀赋决定了我们国家要从由可再生能源直接替代煤炭的路径,而不是由油气替代煤炭,再由可再生能源来替代油气。当然,在这个替代的过程中,要坚持“先立后破”的原则,传统能源的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基础上,这也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核心要点。同时,新型能源体系的相关要素较过去也发生演变。首先是经济、能源、环境三者的平衡点关系发生变化:从资源价值导向生态价值、技术价值导向演变;其次是转型动力也有所演变,包括技术进步、融合发展、市场与政府等;最后是转型约束由资源禀赋约束逐步向气象要素、能源安全要素约束演变。此外,他还重点提到了新型电力系统,认为新型电力系统是新型能源体系的核心,“十四五”电力行业已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的战略方向。特别是煤电功能发生重大变化。由过去电量电力支撑要逐步的变成主要是电力的支撑,灵活性调节和兜底保供,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徐华清表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和、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有力的“双碳”目标引领与倒逼及有效的碳排放“双控”制度供给与创新是其中核心要义。在碳排放强度控制基础上,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要结合国家碳达峰实施方案及“十四五”中期评估,科学设定二氧化碳排放峰值水平,科学制定“十四五”后三年碳排放增量目标及分解落实机制;要研究设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总量控制目标及配额分配方案,做好碳排放双控与排放权交易制度的衔接;要研究制定差异化的地区碳排放总量和强度控制目标与管理模式,逐步确立“自上而下”的总量控制目标及地区责任分担模式;要加快完善省市两级行政区域碳排放年度核算方法和报告制度,实行重点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制度;要加快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立法进程,建立以碳排放“双控”为核心的制度与政策体系,确保有力有序有效做好碳达峰工作。

 

国际能源署能源分析师扬尼克·蒙肖尔介绍了国际能源署关于全球能源清洁转型趋势的研究,包括电动汽车、光伏、热泵等低碳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全球能源相关的碳排放达峰、实现《巴黎协议》1.5度温控目标的意义。他表示,到2030年,电动车销量占比过半将有助于中国石油消费在2030年前达峰,而风光储等清洁能源的快速发展也有助于中国电力行业的煤炭消费在近几年达峰。为大力推进能源转型,国际能源署提出五大建议,包括: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增至三倍以及能源强度下降的速度翻番;立即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甲烷排放;提高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对清洁能源的投资,从2022年的7500亿美元左右增至2030年的约2.3万亿美元。

 

在圆桌讨论环节,与会专家围绕多个议题展开了讨论,包括能源与工业在“十四五“期间绿色发展的回顾与展望、绿色发展的新动能等。在能源议题方面,专家们讨论了能源发展的困难与挑战,并展望了新能源的未来。

文章发布: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文章关键词: 新能源
返回顶部
登 录

登录
说明:申请加入可持续发展行动展示厅,请联系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申请账号发布行动案例信息,联系电话:010-62160423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