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邵超峰:桂林景观资源价值转化路径的对策与建议

发布时间:2023-03-16来源: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作者:邵超峰


文丨邵超峰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来源丨《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编辑丨王秋蓉

桂林拥有得天独厚的漓江山水生态景观资源和世界上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享有“山水甲天下”的美誉。资源景观优势尚未有效地转化为发展优势,保护与发展的互促互融机制尚待形成,如何畅通景观资源价值转化路径,推进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桂林市成功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和世界级旅游城市的关键。

景观资源转化能力是制约桂林市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的关键要素

桂林地处西部多民族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小、财政实力弱,在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改善、环境治理等领域仍然存在短板,导致景观资源优势尚未有效地转化为发展优势,景观资源保育成果在景观的生态、生产、经济、社会、文化等多元功能的价值实现上仍然不充分,尚未形成保护与发展的内生动力,景观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仍然面临巨大压力。

(一)景观资源多功能融合与拓展速度慢,价值实现链条延伸不够

多元化、差异化的景观资源优势发挥不充分,景观资源由单一生态功能向包括生产、生活、文化等在内的多重功能延伸和拓展不够,未能体现出景观资源对于提高特色的旅游产品、农产品、文创产品等附加值的作用;由景观资源直接或间接带动的旅游文创业、农产品加工业带动能力与农产品流通辐射力不强,上下游衔接不紧密,品牌影响力弱,消费者体验不高,旅游消费市场竞争力不强。

(二)促进景观资源多途径价值实现的新型经营主体支撑条件不充分

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加工能力强,能够对景观资源进行多维度、高水平开发的新型经营主体较少,旅游、农业、生物医药等领域龙头企业全国影响力和地方经济发展带动力不强,景观价值转化能力差,主导产品的竞争力有待加强;景观衍生产品普遍缺乏商品标准。以景观资源为依托的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大量地标产品未形成有效的经济推动力,品牌价值没有得到充分挖掘。个性化、差异化旅游产品短缺,高附加值的农产品供给不足,多元参与景观资源价值实现的激励机制和风险抵御机制不够完善。

提升生态价值转化能力、畅通景观资源价值转化路径的主要对策

桂林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为桂林市探索景观资源优势转化为社会经济发展优势提供了充裕的资源禀赋条件。在建设世界级旅游城市的征程中,应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定要用系统理念来保护漓江”的殷切嘱托,坚持把漓江保护治理作为生态立市战略的“头号工程”,有效提升景观资源品质,探索生态价值转化提升的新路径和新模式,使桂林山更绿、水更清、村更秀、城更美,将桂林建设成为“美丽中国”的典范城市。

(一)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构建绿色发展动力机制

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探索生态价值向人文价值、经济价值、生活价值转化的实现路径,搭建生态价值实现平台,鼓励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探索生态产品多途径、多功能、全链条开发模式,构建以山水景观为核心的绿色发展动力机制。

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前提下,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山水景观建设,因地制宜发展创新经济、节能环保、生态旅游、健康休闲、高效农业等生态型产业,提高生态产品价值。鼓励将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和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权益挂钩,构建以EOD为核心的生态建设运营双平衡机制,完善生态建设成本定向提取等制度,探索以土地增值收益平衡前期投入、以市场运营收益平衡后期维护的可持续投入方式。

健全生态产品供给标准体系,打造桂林特色生态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打响罗汉果、米粉、油茶、禾花鱼桂林地标特色农产品公用区域品牌,推动成为全国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区;提升桂林喀斯特、桂林丹霞地貌等世界自然遗产品牌影响力,打造世界级和国家级旅游品牌产品。探索开展全市域 GEP 核算,建立反映生态产品保护和开发成本的价值核算方法,建立体现市场供需关系的生态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推动桂林市成为国家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城市。

(二)创新生态资源交易经营机制,推动生态价值转化的多元投入

加快建立健全能够充分反映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环境价格机制,提高生态保护与修复综合效益。推动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建立生态资源资产经营管理平台(如“两山银行”等)。在确权登记和自然资源核算评价基础上,行使资源收储评估、资产提质增效、产业导入发展、市场交易和全过程风险控制等功能。

探索建立生态产品高效开发运营机制,通过引进专业团队直接运营、引进金融投资主导运营、投资生态产业间接运营、参股招商项目参与运营等方式,逐步构建投资多元、股权清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生态产品开发运营体系。打造生态资源权益交易平台,探索建立用能权、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等有偿使用制度,逐步拓展排污权交易的污染物种类。

创新景观与生态资源市场化运营模式,探索建立支持生态资源转化的绿色信贷融资担保机制、绿色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绿色贷款贴息制度等,推动绿色信贷、绿色保险产品创新。

创新生态产品价值融资模式,推动设立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和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价值转化基金,加大桂林绿色金融支持力度建立自然景观、公园绿地、生态带要素支持制度,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投资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产业发展,重点开展景观资源保育、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产业发展等,促进景观资源价值转化和可持续利用。

(三)实施旅游品牌化战略,推动景观资源价值实现提质增效

瞄准桂林市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需求,实施旅游业新产品开发、新业态培育、新服务提升工程,做好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等国家级品牌创建示范工作,建设好中国(桂林)RCEP国际旅游博览中心、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片区,推动建设桂林综合保税区、免税购物中心,培育国际一流服务品牌,形成具有全球吸引力的旅游产品体系,打造具有桂林特色的生态休闲旅游、夜游、红色旅游等精品旅游线路。

着力提升景观资源价值转化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建设区域性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轨道交通、城市更新等,集中实施旅游服务品质提升工程、公共服务设施促进工程、景观衍生价值挖掘工程,支撑景观资源生态、生产、经济、社会、文化等多元化价值的实现,增强景观资源直接或间接带动特色旅游文创业、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产品流通的影响力,将景观资源由单一生态功能向生产生活文化等多重功能延伸和拓展,加快塑造“山、水、城、文”融为一体的城市格局和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推进世界级旅游精品景区、旅游精品线路、精品旅游带等景点建设,开发新观光旅游产品,发展新兴特色旅游业态,构建全域化、国际化度假体系。培育“旅游+文化”“旅游 + 农业”“旅游 + 康养”“旅游+会展”新业态,构建覆盖“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消费环节的公共服务体系,积极推进桂林市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向旅游产品转化,打造特色旅游商品,形成系列桂林特色伴手礼,为游客消费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开展旅游服务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服务能力、服务质量和服务诚信制度,营造良好的旅游消费环境。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通过消费促进桂林旅游业、生态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健康医药产业、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加快发展大宗消费、线上消费、健康消费、文化和旅游消费,鼓励发展新消费模式。完善促进消费政策,推动传统商品消费提质升级,开拓城乡消费市场,提升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乡融合消费网络节点,打造专业化、特色化、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四)强化科技创新赋能,加快产业链与创新链双链深度融合

积极培育技术市场,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加快构建与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要求相适应的科技成果转化新机制、新模式,培育高效技术交易市场,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交流平台,引进培育市场化的科技成果和技术转移中介机构,打造国际技术合作与贸易机构落户示范区,加快推进市场化的广西绿色技术转移中心、绿色技术银行桂林分中心的建设。

紧密对接景观资源价值转化的技术需求,完善科技创新机制,探索政府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新机制,完善知识产权交易体系和交易机制。依托开发开放优势,集聚高水平科技创新资源要素,支持建设一批景观资源价值转化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引导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机制灵活、互惠高效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或其他创新联合体,整合国内优势科技资源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探索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科技成果高效快速转化。

推动绿色技术银行西南分中心建设,深化推进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等国家级重大开放平台的建设,深化中国-东盟可持续发展创新合作国际论坛交流,探索设立域外创新中心,为桂林市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全方位提升转化景观生态价值搭起更高平台。

— END —

(本文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编号:2019YFC0507505)基金项目支持)

来源丨《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2023年1-2期

编辑丨王秋蓉

供图丨桂林科学技术局

文章发布: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文章关键词: 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
相关内容推荐(注:通过关键词提取内容)
返回顶部
登 录

登录
说明:申请加入可持续发展行动展示厅,请联系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申请账号发布行动案例信息,联系电话:010-62160423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