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王微:发挥超大规模消费市场优势推动绿色消费

发布时间:2023-02-23来源: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作者:王微
image.png

采访对象 王 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

文|李思楚 胡文娟

随着消费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促消费、扩内需已成为摆在优先位置的重要任务,受到中央和国家各部委、各地方政府高度重视。而在技术进步、收入水平提高、人口结构变动、城市化、绿色发展等因素的驱动下,消费也迎来了一系列新变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长期跟踪研究消费创新发展,为各级政府提供决策支撑,所长王微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就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以及不断涌现的绿色消费(或可持续消费)的增长潜力等消费热点问题进行了分享。王微强调,绿色消费预估将迎来万亿级市场,但如何让消费者自觉选择绿色消费还需要政策创新和机制创新。

国际消费中心:国际大都市的重要核心功能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在长期研究和跟踪的基础上,向国务院提交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政策建议,并最终纳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2021年,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5个城市率先成为首批试点城市,此外也有众多城市对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给予高度关注,并将其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作。作为最早提议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权威专家之一,王微向记者详尽介绍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来龙去脉及其重要性。

她介绍说,电商的飞速崛起给实体零售业带来了巨大冲击,然而2016—2017年,他们在各地开展内贸流通方面调研时却感受到了线下消费的活跃与创新。王微回忆说,在上海调研时,她们发现各大奢侈品品牌、时尚品牌等持续进入线下市场,线下商场、购物中心也在不断探索转型、创新消费形式。不仅如此,作为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上海还吸引了很多外来消费。

在深圳,他们发现依托毗邻香港的地理优势,深圳吸引了很多香港人和外国人前来消费;深圳消费品创新不仅有手机,还有珠宝、女装和深圳设计,其中罗湖区的水贝国际珠宝交易中心集设计、加工和销售等产业链于一体,在首饰设计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形成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消费产业体系。

image.png

深圳水贝国际珠宝交易中心

后来经过对广州、成都、武汉等城市的深入考察和研究,王微分析总结认为,国际化大都市的消费中心功能非常强,这种“强”具体体现为“三张牌”:一是中高端消费;二是外来购买吸引力;三是消费产业消费品牌的全球引领性。

在与大量国内外消费品牌企业、零售和服务企业及各地商务部门的座谈访谈,对标国际化大都市的经验的基础上,经过深入研究和反复讨论后,王微领导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团队系统性地提出了加快培育和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一系列政策建议。

2017年,这项成果得到了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批示。此后,商务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认真研究并推进了此项工作。2019年商务部等14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2020年,十九届五中全会把这项工作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强大国内市场,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一项重要举措。

王微指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国内消费市场升级的高级形态,也是对接全球消费市场、吸引国内外消费者的枢纽和平台。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全面促进消费、培育增长新动能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力支撑。她表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关键阶段,一些消费市场发展领先的大型中心城市,已具备向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转型的条件和基础。

绿色消费为中国经济发展添动力

随着消费结构升级、消费细分化以及消费方式和消费理念的改变,新型消费不断兴起。作为一种新消费理念和新消费领域,绿色消费也是王微关注的重要内容。王微指出,绿色消费不是不消费,而是通过生活习惯和消费行为的转变,在满足合理消费需求的同时实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碳排放降低。

王微指出,绿色消费带来的消费升级将为中国经济提供新的增长动力和发展空间,预估将带来万亿级的市场。促进循环使用,如发展二手交易是推动绿色消费的一个重要方面。王微表示,过去二手车等大件的循环使用较多,现在一些日用品,例如女士背包、母婴用品、钟表等也都有二手交易的可能。“在绿色消费的万亿级市场中,二手市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增长点”。以二手车为例,王微进一步解释,现在中国家庭的汽车拥有率将近50%,最早一批拥有汽车的家庭到现在已有二三十年。置换型购车将比纯新购要多,二手车市场的发展将迎来巨大机遇。

image.png

二手车交易市场

王微介绍说,中国的消费市场规模巨大,一点点绿色的进步就有可能引爆一个很大的市场。预计到2025年,我国绿色出行、二手商品交易将形成万亿级的消费市场;“十四五”期间绿色建筑、资源循环利用带来的累计投资也将超过万亿元。

高频消费领域可以创造很多绿色增长点,需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共识。她指出,“尽管目前相关工作和研究开展得还不够,但是我们有超大规模的消费市场,会创造很多外国人做不到的事情”。王微说,一旦大众绿色消费的理念形成,就会反向带动供给端转型。“现在因为绿色消费成本高、供给少,‘用脚投票’还出不来”。

另外,绿色消费在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方面潜力巨大。王微团队分析研究指出,至2030年,节能节水产品、新能源汽车、二手商品等绿色产品,以及形成循环型生活方式所需服务的消费规模将持续扩大,替代传统非绿色消费,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732亿吨。王微认为,“双碳”目标提出以后,各个行业都在聚焦绿色低碳转型。不管什么产业的发展,最终都会落实到市场、消费者。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绿色消费,没有生活方式的转变,各行各业的绿色转型也很难完成。

通过数字技术让绿色消费显性化

现阶段如何推动中国绿色消费的发展?王微建议,新阶段激发绿色消费潜力需要政策创新。应加强顶层设计,从供需两侧出发,出台政策工具包,采用倡导、约束、激励、支撑、示范等多种方式,协同引导和培育绿色低碳消费新风尚。加强绿色低碳知识宣传教育力度,优化社会政策,提升居民消费保障能力和水平,具体可以从五方面推进。

一是健全绿色低碳消费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市场监管体系。二是优化绿色低碳消费价格机制,利用税费、补贴等鼓励绿色消费并抑制非绿色消费。三是激励生产者加大高质量绿色产品供给,丰富绿色消费场景和完善绿色消费实现渠道。四是加快补齐短板,完善绿色消费相关基础设施。五是借助数字技术建立个人碳账户和创新消费模式,推动绿色消费机制创新。

在分享中,王微强调了消费者绿色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作用,“要让消费者能够自觉地做这个事”。她指出,通过产品包装标识告知消费者产品的环境信息,例如使用可再生材料、碳排放量等,具有很好的理念传递和行为引导作用。另外,通过数字化方式提高绿色消费行为的显性度也非常重要。她表示,结合数字化让消费者了解自身消费行为与碳足迹的直观关系,会给予消费者成就感,进而更容易激励消费行为改变,而且数字技术可以提高绿色消费的便利性。

image.png

个人碳账户

对于未来绿色消费在中国的发展前景,王微非常乐观。她表示,绿色、节约、低碳的消费意识已在广大中国消费者心中埋下。近年来我国居民对绿色理念的认可度不断提高,约八成居民认可推进绿色消费对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且认可率持续提高,特别是对购买绿色产品和垃圾分类的认可度超过90%。

“从理念上讲,老百姓肯定是接受绿色消费和绿色生活的,只不过诸如垃圾分类等绿色生活方式的便利性,以及随手关灯等小小的行为改变的正向激励缺失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王微强调,无法显性地去辨识出日常生活和消费行为改变对绿色低碳发展的贡献,就无法激起消费者绿色行为的自觉和热情。

- END -

*此次专访为《“圈”出美好:城市商圈推动可持续消费指导原则》项目过程中专家系列访谈之一,VISA为此项目支持单位。

来源丨《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2023年1-2期

编辑丨李思楚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发布: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文章关键词: 绿色消费
返回顶部
登 录

登录
说明:申请加入可持续发展行动展示厅,请联系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申请账号发布行动案例信息,联系电话:010-62160423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