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为美丽中国奠基:生态文明- 可持续发展教育

发布时间:2022-07-07来源:作者:
创伟业 开新局⑥|为美丽中国奠基:生态文明- 可持续发展教育


“率先领悟生态文明- 可持续发展教育基本涵义,加速培育与不断完善自身的生态文明- 可持续发展素养,促进和激励亿万人民群众投身到广阔的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进程之中,加快实现建成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


史根东

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全国工作委员会执行主任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


2021年5月17-1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德国政府合作召开的世界第三次可持续发展教育大会在柏林举行。此次大会发布了《2030可持续发展教育路线图》《为我们的星球而学习》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柏林宣言》等成果文件。稍做梳理可以看到,柏林大会作出了如下四个方面的贡献:

第一,提出了空前严重的危机警告:机会之窗正在迅速关闭。我们必须急切地学会以不同的方式生活。

第二,发出了空前紧迫的全球呼吁。在批评一些国家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只是“狭隘地关注专题知识教学”后,大会发出紧迫呼吁:“我们如何才能鼓励学习者为可持续发展采取变革性行动,以在为时过晚之前塑造一个不同的未来?”

第三,做出了空前全面规范的概念解读。在强调“为了可持续发展的未来,需要重新思考:我们该学习什么、在何处和如何学习?”之后,大会明确指出可持续发展教育基本涵义为“赋予学习者知识、技能、价值观和态度,使他们能够为环境完整性、经济生存能力和公正社会做出明智的决定和采取负责任的行动”,并重申了包括学习目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环境、学习内容以及预期学习成果在内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基本维度。

第四,做出了空前周密的实施部署。大会对已有推进政策、改变学习环境、培养教育工作者能力、青年赋能、加速地方行动等五个优先行动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实践,分别从要义、参与主体、建议的行动三个方面做出了具体周密部署。

可以预见,以落实《2030可持续发展教育路线图》为契机,一定会有更多国家和政府机构把可持续发展教育进一步纳入国家教育发展政策与规划;更多高校、智库、研究机构将会面向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需要,进一步重新定位教育研究与实践创新方向并提出政策建议;将有更多企业家、NGO等利益相关者、公民个人参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并建立更多国内与国际多边、双边合作联盟。质言之,国际社会定会越加快速地“制定政策以推动可持续发展教育,将这一教育纳入主流的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

同全球80多国家一起,中国教育部副部长郑富芝在会上做出宣示:以生态文明教育为重点,将可持续发展教育纳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可以相信,随着国际国内形成交相呼应发展态势,中国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将会出现一个越加令人鼓舞的崭新局面。

关于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涵义解读

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都是发展范畴的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指发展过程或发展进程,生态文明是指发展目标与发展的未来社会形态。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目标是生态文明社会,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过程是可持续发展。

基于这一认识,若对今天的全球教育功能定位做出研判,教育理应明确促进可持续发展进程的功能,这就是可持续发展教育“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SD)”概念存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同时,教育也应明确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社会实现的功能,这就是生态文明教育“Education fo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EEC)”概念存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当前,可持续发展教育已经形成世界潮流,生态文明教育也正显方兴未艾之势。所以,在一定意义上可以将生态文明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整合为一个复合型的表述形式: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教育(Education fo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ECSD)。

将可持续发展教育转变为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教育,意味着在基本理念、实践内容与研究视野上赋予其新的涵义:

——升华与扩展了关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基本理念。

在可持续发展教育基础上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就是要帮助学习者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继承、深化,是推进可持续发展进程的新阶段、新高度与新境界,并且展现了可持续发展未来的美好图景:实现生态文明社会。鉴于此,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就是对可持续发展教育基本理念的深化与扩展,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新阶段、新高度与新境界。

——丰富与补充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实践内容。

在可持续发展教育基础上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就是要帮助学习者了解生态文明领域的更多理论、政策与知识,诸如要了解与掌握关于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理论与政策;要学习与掌握绿色低碳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同时,要指导青少年与全体公民直接参与污染防治攻坚战、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等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放大与延伸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研究视野和创新空间。

在可持续发展教育基础上扩展推进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有利于进一步深化与扩展理解教育的时代功能、课堂革命、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与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同时,能够进一步丰富与拓展学习者关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思想认识,继而有利于对人类可持续发展未来与生态文明社会愿景进行前瞻性规划和全景式展望;同时,开展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教育,能够激发众多学习者共同憧憬和参与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广阔创新实践空间,并不断鼓舞青少年与全体公民雄心勃勃地参与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进程。

——有望形成积极的国际共识。

从世界视角观察,自2003年起,以发起召开10余次北京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际论坛与亚太可持续发展教育专家会议为平台,以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授权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团队成为UNESCO实施全球可持续发展教育行动计划(GAP)伙伴签约国代表为纽带,中国和国际可持续发展教育已经形成密切交流的合作网络。

随着国际社会正在起步实施新一轮《2030年可持续发展教育路线图》的新形势,正在中国广泛推进的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教育,通过日趋活跃的共同研究与多种会议渠道,定会逐步走向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前台,获得更积极的国际共识,进而越加快速走近世界教育主流。

关于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素养的能力分解

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教育不同于一般教育的实践创新价值在于,着力培养一种新的素养: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素养。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的研究,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需要发挥教育的力量,着力培养一种基础性可持续发展素养,即“所有进行学习的人都掌握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来促进可持续发展。”

同时,还要培养另外一种关键性可持续发展素养。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一结论同联合国全球契约倡议成立的责任管理教育原则(PRME)观点加以比较分析,结合中国实际国情,从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进程的需要出发,可以形成关于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素养及其能力构成的理论认识。

我们认为,新时代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进程的优秀专门人才和领军人物,应当具备如下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素养:

第一,前瞻预见素养,包含4项构成要素:预见-防范生态风险能力;预见-防范安全风险能力;预见-应对社会经济重大事件能力;预见重要发展趋势并制定应对战略策略能力。

第二,战略思维素养,包含4项构成要素:将全球与国家可持续发展方向同本领域潜力加以关联思考并做出系统研判的能力;基于全局系统研判以确定自身战略主题的能力;立足自身战略主题研制中长期可持续发展规划的能力;在中长期发展规划中优选战略重点并实现快速突破的能力。

第三,价值观导向素养,包含4项构成要素:尊重先代人、当代人与后代人;尊重文化、身份与经验多样性;尊重生态平衡、环境保护与资源使用规律;尊重国家利益和国际法则。

第四,批判思维素养,包含4项构成要素:反思社会经济环境与文化不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能力;反思现行政策与研究结论违背生态文明发展理念的能力;反思技术进步可能带来挑战与风险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反思与纠正本团队单一工业文明思维方式与技术路线的能力。

第五,创新思维素养,包含4项构成要素:面对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未来需要设计本领域创新思路的能力;面对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机遇判定本领域战略突破口与提出创新解决方案的能力;及时发现本领域突出的不可持续发展问题并提出创新解决方案的能力;抓住并参与国家-全球碳达峰碳中和等重大机遇开展创新研究与务求实效的能力。

第六,团队合作素养,包含4项构成要素:激励团队树立战略雄心追求卓越抱团奋进的能力;善于在实施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重点项目中历练团队与培养精英人才的能力;基于高质量战略思维与预见能力,确定团队中长期发展重点,并坚持砥砺前行的能力;精准选择战略合作伙伴实现优势互补,共创可持续发展伟业的能力。

第七,解决问题素养,包含4项构成要素:注重以可持续发展价值观出发设计问题解决方案的能力;注重在参与解决碳达峰碳中和等重大问题中贡献力量的能力;注重在参与解决地方生态文明建设实际问题中发挥作用的能力;注重在设计与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过程中历练队伍的能力。

第八,自我完善素养,包含4项构成要素:勇于明确个人在“生命之战”中自我担当的能力;乐于“为我们的星球”而自主学习与自我完善人生境界的能力;自我发现与批评非可持续发展价值观的能力;自我批判与改正非可持续生活方式的能力。

在各级各类教育实际操作过程中,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素养需要加以细分。

在高等院校与职业成人教育机构,面对即将走向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关键岗位的各领域专门人才、企业管理者、政府公务员与社会文化精英人士,有必要直接将上述八项素养指标加以量化并纳入人才培养过程,以促进各行动主体在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起对国家、全球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前瞻性、战略性责任。

在基础教育领域,则需要结合落实国家的学生核心素养要求,根据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学生生理心理特征,对各项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素养的具体质量标准加以分段细化编制,进而为培养未来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事业的专门人才和领军人物奠定基础。

还应当看到,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一个全新的教育领域,既没有大批的前辈理论家留下系统的经典著作,也没有许多成熟的经验直接加以借鉴,完全需要参与者一天一天的学习与思考、一步一步的实践与积累。

基于此,我们建议,从事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教师、研究者与培训者,有必要尽量加快自我学习、自我修炼,以形成如下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教育能力:

一是国家与全球责任感,即对国家与全球面临的严重生态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挑战深怀忧患意识和参与解决的责任感;

二是勤奋学习与深度理解的能力,即勤奋学习与深度理解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科学知识、基本理念与政策;

三是敏锐发现与获取课程与研究内容的能力,即敏锐发现与获取国内外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相关信息并适时纳入课程内容与研究视野;

四是指导实证研究与撰写成果的能力,即指导学习者关注与调查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实际问题,并结合学科知识进行实证研究,力求获得“从0到1”的创新性成果;

五是社会合作能力,即指导学习者总结、整理创新研究成果,注重和社会经济环境与文化可持续发展领域专家开展合作,促进相关成果产生良好社会经济效益;

六是分享与借鉴能力,即及时了解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教育最新研究成果与实际经验,并善于在相互分享与借鉴中丰富自己,加快提升自身专业发展水平等。

总而言之,面对系列生态危机与不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严峻挑战,在国民教育体系与终身学习体系中大规模开展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教育势在必行。为此,无论是政府官员、企业管理者与专家学者,还是教育工作者、媒体工作者与社区工作者,都有必要在伟大抗疫强国精神的激励下,率先领悟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教育基本涵义,加速培育与不断完善自身的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素养,进而通过教育、学习、宣传、培训与实践创新等途径,促进和激励亿万人民群众投身到广阔的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进程之中,加快实现建成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

- END -


文|史根东 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全国工作委员会执行主任、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

编辑|邓茗文

图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

来源:《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2021年6-7期

(参考文献略)


返回顶部
登 录

登录
说明:申请加入可持续发展行动展示厅,请联系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申请账号发布行动案例信息,联系电话:010-62160423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