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欧国立 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交通运输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对交通运输的理解与认识(基于FSO视角)
交通运输是人类社会的基本活动之一,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社会经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是社会和经济运行的基本载体,也是必要条件。
时至今日,交通运输业已经发展成为由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组成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随着科学技术以及交通新质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每种运输方式在原来基础上还在创新并衍生出新的服务工具、手段和模式。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更加重视综合交通运输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和促进作用。关于综合交通运输的理解和认识经历了不同阶段。早期的综合交通运输更强调五种运输方式的简单组合,这个时期不同运输方式各成体系,独立发展,因此,在英文表述上也是用Comprehensive Transport一词。20世纪90年代后,综合交通运输的发展走向强调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联合与协作,英文表述上也开始使用Intermodal Transportation。
近年来,关于综合交通运输更加强调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无缝隙衔接以及是否能够提供全过程、完整的运输服务,英文表述上也更多使用Integrated Transport和Multimodal Transportation。
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综合交通运输理解和认识也在不断变化和进步。然而,上述关于综合交通运输的阐述都基于某一特定方面,例如或者强调五种不同运输方式,或者强调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联合、协作和高效率衔接。国内外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实践表明,综合交通运输既不是五种运输方式的简单组合,也不仅仅是不同运输方式的联合与协作,无论是从五种运输方式的角度还是从联合协作的角度,都还不能全面准确反映综合交通运输的内涵,综合交通运输应当是具有更广泛含义的系统性概念。
本人认为,综合交通运输是一个三维的多因素系统综合体,包括功能维度(Function dimension)、结构维度(Structure dimension)和运作维度(Operation dimension)。三维综合交通运输理论分析框架对应了交通运输“生产什么、用什么生产和如何生产”的问题,极大方便了对交通运输多视角和全方位的分析和研究。
基于功能维度视角,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其最重要的功能是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要素资源流动的需求。从服务区域经济、国民经济和国际经济的角度看,综合交通运输又分为城市交通运输、城乡交通运输、城际交通运输和国际交通运输等不同类型。从功能维度看,与社会经济紧密关联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正是由城市交通运输、城际交通运输、城乡交通运输和国际交通运输等组成的。
基于结构维度视角,综合交通运输是由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等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组成,结构维度更多地体现了不同运输方式、不同交通工具各自的特点以及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所发挥的不同作用。
基于运作维度视角,运输业提供完整链条的运输产品需要由不同运输方式(不同交通工具)共同协作才能得以实现,即不同运输方式间的一体化运输。不同运输方式间的高效协作是一体化运输的关键。高效的一体化运输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不同运输方式在联合运输节点上的有效联接,取决于不同运输方式的基础设施、生产设备等硬件和经营管理等软件在物理和逻辑上相互联接和配合的紧密性、融合性和一体性,即不同运输方式间的硬联通和软联通。三维综合交通运输理论为基于经济学视角分析交通运输“生产什么、用什么生产和如何生产”打下了基础。
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现状
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上,各国领导人一致认同交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中心地位。为促进和支持可持续交通发展方面的国际合作,联合国于2016年在土库曼斯坦召开首届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就交通可持续发展及其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支持作用达成了初步共识。近年来,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我国“双碳”目标深入推进,降低交通碳排放、推动交通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领域。
(一)全球交通碳排放现状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各项生产经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给自然界带来了从未有过的巨大变化,碳循环体系尤为显著,碳源和碳汇之间难以保持平衡,由此带来了诸多问题。
交通运输是能源消耗大户,也是碳排放大户。从世界范围来看,80%的碳排放来自能源消耗,而交通运输是高度依赖化石能源的部门,约有92%的交通能源来自石油燃料,其能源消耗约占总能源消耗的三分之一。交通运输业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国际能源署(IEA)数据显示,交通运输行业为全球第二大碳排放部门,碳排量占比约为25%,是引发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近30年间,全球交通运输领域的排放量以约1.7%的年平均增长率增长,增速超过其他部门。
根据国际能源署预测,在可持续发展情境下,全球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将在2025年左右达到峰值,之后将逐渐下降。发达国家交通领域碳排放总量及人均碳排放均高于发展中国家及新兴经济体。
从人均碳排放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北美和欧洲发达国家在碳排放方面已经由增长到出现拐点并呈现下降趋势,而发展中国家仍处于上升阶段。此外,城镇化水平也会影响交通运输的碳排放。据联合国统计,2018年发达国家城镇化率已经达到78%,发展中国家及新兴经济体的城镇化率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随着未来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这些国家的交通运输业碳排放也会有相应变化。
(二)我国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状况
我国交通领域碳排放比较突出和明显。数据显示,自1990年以来,我国各行业二氧化碳排放持续增高,其中运输行业排放量仅次于电力和工业部门,占我国各行业碳排放总量的10%左右。截至2023年,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碳排放量约13.2亿吨,占总碳排放的10.6%。从2008年到2022年,中国交通碳排放的年均增速保持在5.5%左右,高于中国整体碳排放的年均增速3.9%。
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我国单位GDP的碳排放量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但单位货物周转量排放却显示出波动上升的特点。从全国范围看,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量占比超过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0%,因此,交通运输业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方面的任务十分艰巨。绿色是可持续交通的底色,也是交通运输未来的发展方向。
基于FSO视角的交通碳排放分析
(一)功能维度视角:着力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高城市物流效率
交通运输的一项重要功能是服务城市发展。城市是要素资源高度集中的地方,同时也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城市承载了大约全球55%的人口和80%以上的GDP,产生了约占全球75%的碳排放。2024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7%,产生了超过全国70%以上的碳排放。城市交通是城市运转所必须的基础和保障,但同时也是城市碳排放最主要的来源之一。
目前,城市交通仍然以燃油车为主,虽然电动汽车数量在逐渐增加,但对交通碳减排尚未产生足够影响。我国电能的一个特点是煤电占比较高,长期以来,我国电能中约70%是煤电,最近一些年风、光、水、核等发电不断增加,但煤电占比仍然约为60%左右,而煤电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因此,从生产和消费全过程看,使用电力并非完全清洁。减少城市交通碳排放,应当着力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高城市物流效率,减少机动车的使用强度。
(二)结构维度视角:公路运输是交通碳排放的关键环节和领域
基于结构维度视角,交通运输是由铁路、公路、民航、水运等不同运输方式(交通工具)构成,它们具有不同的技术经济特点,在碳排放方面也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其中,公路运输的碳排放因子较高,公路货运尤其明显。从世界范围看,公路运输碳排放在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总量中的占比超过了3/4。我国情况同样如此,公路货运碳排放占各种运输方式货运碳排放总量的比重已从2000年的65%上升到2023年的80%,重卡运输的碳排放尤其需要关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公路货运量仍将保持增长态势。基于结构维度视角,公路运输是交通碳排放的关键环节和领域。
(三)运作维度视角:解决好“中间一公里”问题,降低或消除无效运输所产生的碳排放
一个完整的运输活动通常需要由不同交通工具协作完成。不同交通工具间能否实现高效一体化衔接(即“中间一公里”)对交通碳减排(主要是货物运输)影响非常大。例如,铁水联运中,一些港口无法实现铁路与船舶间的直接接驳,需要先把货物在铁路车站卸下来,再由卡车运至港口装船,不仅效率大大降低,同时也产生了额外的交通碳排放。基于运作维度视角,应当降低或消除不同交通工具间的硬联通和软联通障碍,实现高效一体化联接,降低或消除无效运输所产生的碳排放。
推进交通碳减排的路径
减少交通碳排放、推动可持续交通发展,应当高度关注对城市交通、公路运输、不同运输方式高效一体化运作等关键领域和环节的治理。
(1)城市交通方面,应当着力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小汽车出行。同时,提高城市物流效率,减少物流碳排放,探索利用地铁开展城市物流,创新物流运输方式。
(2)公路运输方面,高度关注公路货运特别是重卡运输的碳排放,通过技术创新,包括推广使用清洁能源,运用数字化技术,推进车货匹配平台发展,提高车辆使用效率,减少无效运行。另外,加强推进公转铁,通过采取相关措施让铁路分担更多公路完成的运量。
(3)多式联运方面,提高不同交通工具间的一体化衔接效率,打通公联运、铁水联运等方面的卡点和堵点,减少无效、无用的换装运输,提高联合运输效率。
(4)探索建立交通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以及居民个人出行碳账户制度。对运输企业实行碳排放配额,每个运输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碳排放情况进行碳排放权交易,以此控制社会总的交通碳排放。另外,鼓励建立城市居民个人碳账户,根据相关情况(如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步行等)予以积分奖励,居民可以使用积分购买公交车票等。
编辑丨王秋蓉
来源丨《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2025年1-2月刊
原文标题丨《降低交通碳减排 推动可持续交通发展——基于三维综合交通运输理论视角》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