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王梓瀚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李 岩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环境学院
企业的ESG舆情已经成为企业展现社会责任和品牌竞争的重要渠道,对企业加快碳减排进程、贡献气候行动有着极为重要的积极意义。
随着可持续发展的不断深化与推进,企业承担环境社会责任已经成为共识,并受到越来越多利益相关方的关注。企业ESG表现是衡量企业在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方面最重要的尺度,无论是在国际上还是中国市场中,企业ESG表现与企业价值、融资能力、企业债券缓释成本等众多企业核心财务表现密切联系在一起。
明晟(MSCI)发布的报告显示,在2007年至2019年间,ESG指数领先的企业的表现优于ESG平均水平企业,前者年化回报率为7.1%,而后者仅为6.7%。具体而言,ESG评分高的公司在股票市场的表现更为稳定,尤其是在市场波动较大的时期,这些公司能够更好地抵御外部冲击,保持较高的股价和市值。因此,ESG已经成为影响企业竞争和经营的重要因素。
随着政府对企业承担环境社会责任的要求不断严格,新闻媒体和公众也更加关注企业在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方面的表现。新闻媒体的报道形式与企业ESG报告有很大的不同,新闻媒体报道企业ESG等方面的某一具体的正向或者负向的表现,这样零散的报道不足以影响公众印象以及评判企业ESG表现;但是大量的舆情信息就会形成有效的市场反馈机制。因此,量化舆情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自身的社会形象和公众认知,也可以作为评价企业ESG表现的另一种有效补充渠道。
在我国“双碳”目标深入推进、ESG成为热潮的背景之下,研究企业ESG量化舆情表现对企业碳减排的影响,可以帮助企业更加注重ESG舆情表现以及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对。
企业ESG量化舆情与企业市场形象紧密相关
企业的ESG责任范围与国家的政策调整有关,自我国2021年提出“双碳”目标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在ESG报告中对自身碳减排的信息进行披露,以显示企业在应对气候变化议题上的责任担当。企业不仅要对自身生产经营过程中直接的和间接的排放进行消减,而且对供应链和产品的碳排放也负有一定的减碳责任。同时,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逐渐显现,极端天气的频发以及造成的大规模危害,使减碳的迫切性更加显著,企业的碳减排信息受到更多的关注,因此减碳信息也会产生更多的市场反馈。
ESG的理念本是从责任投资发展衍生而来的,所以企业通过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或ESG报告,提升ESG表现,可以降低融资难度、缓释债券成本。但随着可持续发展的不断深化与推进,ESG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投资和金融服务,当今企业的ESG已经成为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品牌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ESG信息的利益相关方也更宽泛。国内目前关于企业ESG对企业价值或碳排放影响的研究,多数依赖ESG的评级,很少系统关注新闻媒体或公众舆情对企业ESG的影响。
舆情评分是指通过收集和分析网络上的公开信息,对企业的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表现进行量化评估的过程。这一评分体系不仅涵盖了传统的财务指标,还包括了非财务因素,如企业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方面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ESG报告发布信息的渠道不足。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舆情评分逐渐成为评估企业综合表现的重要工具之一。
在ESG舆情表中,碳减排已经成为企业最重要的环境责任之一,同时碳减排信息也容易引发利益相关方的更多关注。为了更好地分析企业碳减排的市场反馈机制,本研究深入探究企业舆情的ESG量化表现与企业碳减排的关系,抓取2016—2021年涵盖制造业、金融业、信息技术、能源、房地产等多个行业的500家典型上市公司的舆情信息,参考可持发展报告披露准则GRI的关键议题,并结合第三方评级机构的评价体系,本研究构建企业ESG量化舆情指标。
本研究通过采集国内外设计媒体、新闻报道等多种渠道获得的上述相关舆情信息,以及情感分析、主题建模等方法,提取出反映企业ESG表现的关键信息。在此基础上,结合传统的财务和披露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熵值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构建一个全面、客观的ESG量化舆情评分体系。通过舆情情感分析方法对企业ESG正面、中性、负面舆情进行量化,进而探究企业ESG量化舆情与企业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之间的关系。碳减排数据则主要来源于企业年报、社会责任报告和相关政府部门发布的统计数据。
企业ESG量化舆情表现对企业碳排放的影响
发现一:ESG表现优异的企业会促进企业碳减排。首先运用Pathon对新闻媒体和社交平台数据抓取和分析,通过Pandas等库完成数据清洗和特征工程等。清洗后的舆情数据利用Stata18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研究表明,企业ESG量化舆情与碳减排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其中ESG正面舆情比例每提高1%,企业碳排放强度降低约3%,企业碳排放量约降低4.7%。
研究表明,ESG表现较好的企业在碳减排方面做出的努力和相关成效更大,ESG表现优秀的企业采取积极措施降低自身运营过程中的碳排放量,从而实现绿色低碳转型;而ESG表现欠佳的企业很有可能因为经营短视,降低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和绿色转型的投入,而且从数据上看企业ESG负面舆情表现带来的碳排放增加比企业ESG改善对碳减排的作用更强。
本研究又将碳排放划分为过程排放(范围一和范围二)和供应链及产品的上下游排放(范围三),将这两类碳排放分别与ESG舆情进行回归,均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其中范围三的碳减排与ESG正向舆情的相关度最大,表明企业在供应链上下游和产品方面的碳减排具有更大的社会受众面,也更容易引发舆情关注。
发现二:企业在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领域碳排放的良好表现有助于正面舆情反馈。从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的三个维度分别研究,结果表明三个维度的正面舆情均对碳排放降低显著相关:环境维度正面舆情比例每提高1%,企业碳排放量减少2%;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正面舆情每提高1%,企业碳排放量减少约7%;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使企业能够有效执行节能减排战略,企业公司治理方面的正面舆情每提高1%,企业碳排放量减少约2%。
企业规模对ESG舆情评分与碳减排之间的关系起到了一定的调节作用。对于大型企业而言,ESG舆情评分与碳减排之间的正向关系更为明显。这可能是因为大型企业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技术优势,能够更有效地实施碳减排措施。相比之下,小型企业在推进碳减排时可能会面临更多的资源限制,导致ESG舆情评分对碳减排的影响相对较弱。
发现三:不同的行业对政府的减碳政策响应机制不尽相同。高污染行业如化工、钢铁等,由于本身面临的环境压力较大,对ESG评分更为重视,更倾向于采取积极的碳减排措施,减少碳排放的总量,以改善其公众形象和社会责任表现。相比之下,低污染行业如信息技术、金融服务等行业,虽然也需要关注ESG问题,但其碳减排行动可能更多地集中在运营效率提升等方面,而不是直接减少碳排放量。研究结果显示,在高污染行业中,ESG评分与碳减排量之间的正相关性更强,而在低污染行业中这一关系较弱。
一方面,企业的ESG舆情表现并不会直接作用于企业碳减排,ESG舆情反映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外部市场压力或是政策支持等因素,这些中间影响因素会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促使企业在内部管理中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这种内在驱动力可以促使企业采取更多的碳减排措施,从而实现碳排放的减少。
另一方面,ESG正面舆情也会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声誉,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消费者的关注。这不仅有助于企业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还能增加其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这表明,企业将ESG因素纳入投资决策可以带来更高的收益和更低的风险。无论是ESG的第三方评级还是企业ESG舆情表现都显现相同的结果,即企业为了维护和提升其市场地位,可能会更加积极地采取碳减排措施,以展示其良好的社会责任形象。
发现四:政府政策的支持也是不可忽视的中介变量。ESG量化舆情评分较高的企业往往更容易获得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补贴,这些支持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技术支持,帮助其更有效地实施碳减排措施。我国近些年的绿色补贴、绿色金融和绿色信贷等政策都不同程度地向ESG量化舆情评分较高的企业倾斜。
发现五:ESG量化舆情评分的提升可以通过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碳减排。ESG评分高的企业通常在技术研发和创新方面投入更多,这些企业在碳减排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上也更具优势。根据《2021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企业在环保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同比增长了15%,其中ESG舆情评分较高的企业研发投入增长更为显著,这些碳减排技术上的突破和应用,不仅有助于企业自身实现碳减排,还能为整个行业的碳减排提供技术支持和示范效应。
如今,可持续发展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企业通过践行ESG体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举措与成效,新闻舆情更加敏感地进行捕捉和报道,也会引发更多的利益相关方的关注和反馈。企业的ESG舆情已经成为企业展现社会责任和品牌竞争的重要渠道,对企业加快碳减排进程、贡献气候行动有着极为重要的积极意义。
编辑丨王秋蓉
来源丨《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2024年10-11月刊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