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序更替,华章日新。回望2024年,全球可持续发展依旧挑战与机遇并存。从COP29《巴黎协定》第六条第四款机制下两项碳信用标准的共识达成,为全球碳市场的规范与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到企业可持续披露基本准则试行版的印发,提升了企业透明度,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与信心。同时,ESG理念与绿色金融的深度融合,成为推动全球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引擎。“金钥匙——面向SDG的中国行动”迎来了五周年,不仅展示了中国在贡献SDG道路上的不懈努力,更见证了优秀企业实践的持续扩容。
值此之际,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媒体中心特别推出2024“年度SDG盘点”系列文章,与各位读者一同穿梭于这一年的重大全球事件、研究报告、企业实践与术语科普。2024,不仅是时间的刻度,更是我们共同迈向更加绿色、公平、繁荣未来的坚实步伐。
2023年10月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做好绿色金融等5篇大文章,为绿色金融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在随后的一年中,绿色金融的顶层设计、标准体系和产品与服务创新快速发展,一些细分领域如碳金融、转型金融、ESG(环境社会公司治理)等成果显著,可以发现,无论是政策层面、金融机构层面,还是企业层面,绿色金融文章在2024年一直书写不断,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为此,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媒体中心与绿色金融60人论坛(GF60)联合策划并撰写2024年绿色金融领域的十大事件,邀请专家对其进行解读分析,以期呈现金融在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的年度答卷。
01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CCER)市场于2024年1月22日在北京正式启动。据统计,市场启动首日总成交量375,315吨,总成交额23,835,280元。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国家电投、国家能源集团、中国中化、中国建材、北京国资公司、京能集团、金隅集团、中航信托、中金公司、国泰君安证券、中信证券、华泰证券、河南环能中心、岳阳林纸、北京和碳、摩科瑞、复厚碳投等企业参与了首日交易。(来源:央广网)
【关联事件】2024年10月,生态环境部发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指导制定并发布相关配套制度文件,向市场主体提供全流程、全要素的规范指引;同月,根据《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生态环境部制定发布了造林碳汇、并网光热发电、并网海上风力发电、红树林营造等4项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进一步扩大市场支持领域。
【专家点评】GF60首席经济学家张俊杰:CCER与2021年7月启动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共同构成了中国的国家碳排放交易体系,是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温室气体减排行动的一项制度创新,有利于推动形成强制碳市场和自愿碳市场互补衔接、互联互通的全国碳市场体系,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助力。CCER有利于缓解全国碳市场碳配额的供需矛盾,降低控排企业的减排成本。此外,在CCER基础上可以进一步衍生碳金融产品,丰富碳市场交易品种,让非控排主体参与到强制碳市场中,提高碳市场流动性。
02
转型金融在多地展开试点
2024年3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2024年版)》,在《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基础上增加了低碳转型相关产业,并鼓励有关部门出台和完善有关政策措施,鼓励金融机构为符合要求的项目或活动提供金融支持,为制定转型金融标准、创新转型金融产品提供了参考。目前,全国多地结合当地产业特色,已纷纷出台转型金融政策,如《湖州市转型金融支持活动目录》《上海市转型金融目录(试行)》《天津市化工行业重点领域转型金融实施指南》《重庆市转型金融支持项目目录》《河北省钢铁行业转型金融工作指引》等。(来源:金融时报等)
【专家点评】GF60首席经济学家张俊杰:高排放行业的低碳转型需要金融支持。全国多地积极推动转型金融试点,有助于引导金融资源精准投向绿色低碳领域。地方转型金融目录和标准界定了哪些传统高排放行业的项目和活动符合转型要求,降低了金融机构的识别成本,防止企业通过“洗绿”“漂绿”获得资金,进而拓宽了高排放企业的融资渠道。
03
中国持续加强可持续信息披露规范
2024年4月,沪深北三大交易所正式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采用强制披露与自愿披露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框架,接轨国际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披露要求,明确环境、社会、公司治理披露议题;2024年12月,财政部等九部门印发《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试行)》,主要规范企业可持续信息披露的基本概念、原则、方法、目标和一般共性要求等。九部门明确指出,在实施范围及实施要求作出规定之前,由企业自愿实施。(来自:证券时报)
【关联事件】2024年12月,香港特区政府推出香港可持续披露路线图,重点包括香港会计师公会发布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S1号——可持续相关财务信息披露一般要求(HKFRS S1)》及《香港财务报告准则S2号——气候相关披露(HKFRS S2)》(香港准则)。香港准则与ISSB准则全面衔接,将于2025年8月生效。
【专家点评】GF60专家委员、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原院长黄世忠:大陆和香港2024年相继出台可持续披露准则和指引,标志着可持续发展报告的规范进入快车道,有助于从根本上提升可持续信息披露质量,进一步增强信息的可比性和透明度,降低信息披露的不对称性,防范“漂绿”风险,使投资者和监管机构能够更准确地评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表现,促进绿色投资。因此,中国不断推进可持续信息披露相关工作,是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度安排,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04
金融政策支持航运业绿色低碳转型,助力绿色航运走廊建设
2024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支持长江经济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加大对长江水道航运低碳化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研究制定航运业转型金融标准,鼓励更多金融机构参与绿色航运项目。为推动全球首条跨太平洋绿色航运走廊——上海港-洛杉矶港/长滩港绿色航运走廊的顺利实施,相关金融机构已参与制定并执行一系列政策,以支持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绿色项目。目前,上海港-洛杉矶港/长滩港绿色航运走廊按照既定实施计划稳步推进,并于2024年10月发布2024年度进展报告。(来源:中国政府网、上观新闻)
【专家点评】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东亚区总监陈波平:根据国际海事组织制定的脱碳目标,航运业需在2050年左右实现净零排放,航运业的脱碳转型不仅是行业本身的变革,也将对整个供应链带来深刻的影响。要实现这一目标,绿色金融的支撑必不可少。上海港-洛杉矶港/长滩港绿色航运廊道是全球第一条以零碳转型为目标的跨太平洋绿色航运廊道,这一廊道的稳步推进展现了航运业脱碳的广阔潜力与多利益方务实行动,正在激励着更多港口加入绿色航运廊道合作。随着长江经济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推进及绿色金融对水道航运支撑的加强,未来从远洋到内河航运相衔接的绿色航运前景将逐步展露。
05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迎来首次扩围
为加快推进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范围工作,2024年9月,生态环境部编制形成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据悉,首轮碳市场扩容后全国碳市场覆盖排放量占比达到约60%,重点排放单位新增约1500家,覆盖排放量新增加约30亿吨,整体市场的碳排放权交易量将显著提升。(来源:人民网)
【关联事件】2024年12月,生态环境部发布公开征求《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 钢铁行业》和《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 钢铁行业》的意见。
【专家点评】GF60专家委员、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长赖晓明:此次扩围政策的出台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国碳市场建设安排的重要举措。新行业的纳入将引入更多减排成本差异化的排放主体,进一步扩大碳市场资源配置范围,提升市场流动性和价格发现功能,助力相关行业以更低成本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06
央行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发挥绿色金融作用 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
2024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生态环境部、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发挥绿色金融作用 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从加大重点领域支持力度、提升绿色金融专业服务能力、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强化实施保障四个方面提出19项重点举措。《意见》明确,聚焦美丽中国建设实际需要,统筹谋划一批标志性重大工程项目,加大对接融资支持。按照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要求,围绕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重点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生态保护修复等重点领域,搭建美丽中国建设项目库,有效提升金融支持精准性。(来源:中国政府网)
【专家点评】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政策所所长、企业绿色治理(ESG)中心主任董战峰:建设美丽中国,事关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出台该《意见》是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任务。《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健全金融支持美丽中国建设的政策与标准体系,积极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构建绿色金融支持美丽中国建设的项目机制。《意见》的深入实施将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有力的投融资保障。
07
强化信息披露,助力金融业识别自然相关投资风险及机遇
2024年10月,自然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NFD)发布了增强市场获取高质量自然相关数据的路线图,旨在帮助企业和金融机构评估和减少对自然的负面影响。中国在引入气候和自然相关报告标准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发展政策中,已经将自然相关信息披露纳入考量,如2024年1月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中提出了“强化自然相关环境信息披露”,为中资金融机构与企业将自然相关的信息披露纳入自身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来源:TNFD官网、北京绿金院)
【专家点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驻华代表处生物多样性金融倡议(BIOFIN)国家协调员冷斐:近十年来推进生物多样性金融倡议(BIOFIN)工作的经验告诉我们,数据是核心要素之一。很高兴看到自然相关财务披露工作组(TNFD)在2024年发布了增强市场获取高质量自然相关数据的路线图,这将进一步助力包括中国在内的各个国家制定相关的政策框架。TNFD披露建议的首批采用者的公司总市值超过6万亿美元,其中包括超过100家金融机构。对于中资金融机构与企业来说,识别并明确价值链上需要优先考虑和改进的自然数据质量,将有望赢得更多市场优势。
08
COP29各国达成气候变化融资协议
2024年11月,第2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9)在阿塞拜疆举行,大会最终达成了名为“巴库气候团结契约”的一揽子平衡成果,特别是达成了2025年后气候资金目标及气候融资安排,完成了《巴黎协定》第六条关于国际碳市场机制运行细则,这是全面落实《巴黎协定》的关键一步,也将为2025年提交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奠定基础,有力维护并推动气候多边进程。大会期间,中方代表团积极推动气候谈判,凝聚各方共识,广泛呼吁各方坚持《公约》及《巴黎协定》原则,共同应对迫在眉睫的气候变化危机,为推动大会取得最终积极成果提供了重要贡献。(来源:新华社)
【专家点评】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研究员柴麒敏:“巴库气候团结契约”的达成,是全球各方在气候投融资处于重要临界点时期形成的最大共识,为全球更有力度的气候行动提供了新的动力。中国在此次COP29的成果谈判中发挥了建设性引领性作用,中国推动全面绿色转型的底气来自于近年来在“新三样”为代表的新能源新产业领域打下的坚实基础,这也为全球降低转型成本做出了巨大贡献。展望未来,全球气候治理仍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各方需要在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气候资金路线图、碳市场机制建设等方面深化合作,共同分享绿色新质生产力发展所带来的创新“红利”。
09
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
2024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办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对支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机制进行了明确。《意见》提出,创新完善投融资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推动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符合条件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鼓励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强化政策引导。按照风险可控、商业自主的原则,优化金融服务产品,鼓励金融机构以市场化方式增加中长期信贷投放,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来源:新华社)
【专家点评】可持续金融学院联合创始人兼亚洲执行院长黄忠:《意见》出台不仅体现了中国政府对构建韧性城市的坚定决心,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提供了重要借鉴。通过系统性的资金投入与政策引导,中国正逐步引领全球韧性城市建设的潮流,为应对未来可能面临的各种挑战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也为每年上万亿美元的气候投融资提供了重要参考。
10
国内首只应对气候变化高等级债券指数基金问世
2024年12月25日,在路博迈基金、浦发银行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共同协作下,国内首只应对气候变化的高等级债券指数基金——路博迈CFETS0-5年期气候变化高等级债券综合指数证券投资基金正式成立。该基金跟踪的是国内首只应对气候变化主题的债券指数——CFETS0-5年期气候变化高等级债券综合指数。该指数综合考虑发行人应对气候变化的意愿、能力和长期战略等关键因素;在发行主体筛选方面还参考《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中关于投资级公司的相关标准,同时要求外部主体评级AAA及以上、交易中心隐含评级AAA-及以上。(来源:中国证券网)
【关联事件】2024年3月,上证科创板ESG指数正式发布。上证科创板ESG指数从科创板市场中选取中证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评价最高的50只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反映科创板市场ESG表现较好的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指数最新样本包含29只科创50指数样本和21只科创100指数样本,全部样本的ESG评级均在A或A以上。2024年11月,上证180指数引入ESG可持续投资理念。
【专家点评】GF60秘书长、上海金司南金融研究院理事长廖双辉:指数化投资以其管理成本低、透明度高等优势,正成为可持续投资的重要载体。可持续指数化投资不仅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易于理解和操作的投资工具,还为资本市场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投资基准,有助于构建中国可持续投资估值体系,推动资本市场更好服务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展望未来,随着政策引导和市场创新,指数化投资将继续引领可持续投资市场向更加绿色、高效、透明的方向发展。
本文由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媒体中心与绿色金融60人论坛(GF60)联合策划,GF60提供专业内容支持并撰稿。本文的任何信息、材料或内容仅供参考之用,所刊载内容不构成对任何金融产品、投资标的得买入或卖出建议,也不属于任何要约或要约邀请。
编辑丨胡文娟
封面设计丨郭志宇
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合作推广、投稿、转载可在后台留言,或加官方微信(ID:sdg-china)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