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电力低碳保供研讨会:电力市场体系应体现多元化价值

发布时间:2023-09-21来源:NRDC自然资源保护协会作者:李一平

9月20日,由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和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主办的“‘双碳’目标下电力低碳保供策略与政策研究系列研讨会”第四期在北京举办。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为“政府和市场在电力低碳保供中的作用”。国网能源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马莉、中电联规划发展部副主任张晶杰、中国电科院电力自动化所电力市场室副主任郑亚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朱磊等专家参会。直播观看人数近3000人。

国网能源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马莉表示,随着新能源比例增加,电力市场机制设计中需要处理新能源低边际成本和高消纳成本之间的矛盾。为更好地促进新能源接入和充分消纳并应对极端天气,一些国家陆续通过容量市场与电量市场匹配优化、扩大电力市场范围、优化灵活性调节资源市场机制等方式,支撑新建常规发电容量所需的投资和挖掘大规模互联电网资源优化配置潜力,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充裕度。她认为,当前电力市场建设应该包括保供应、促转型、稳价格的多元化目标,不光要体现电能量价值,还有安全价值、绿色价值等,应当建立体现多元化价值的电力市场体系,逐步推动利用市场化机制保障新能源消纳、发挥政府和市场作用来保障系统的容量充裕度,并建立转型成本的合理疏导机制。


中国电科院电力自动化所电力市场室副主任郑亚先介绍了促进低碳发展目标下电力保供能力提升的电力容量市场机制。郑亚先表示,低碳发展目标下电力系统面临由于供电灵活性和充裕性不足分别引发“保消纳”和“保供电”的双重挑战。当前主要面向火电设计的容量补偿机制会解决一部分火电机组成本回收的问题,但没有办法激励新能源通过配储等方式主动提升可靠容量水平。因此,需要逐步建立一套有效的容量市场机制,以保障长期的容量充裕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郑亚先建议,容量市场机制建立要考虑多种参与主体,包括新旧机组同台竞争、不同主体可信容量和碳排放水平差异化等因素。并提出容量市场可分为三个阶段有序推进:第一阶段在容量补偿机制的基础上,选择一些供应相对宽松的的省份尝试建立容量市场并引入少量新能源参与市场;第二阶段对容量资源价值进一步细分,放宽新能源和储能的准入门槛;第三阶段火电、风电、光伏、储能、需求侧响应均成为容量市场参与主体,容量有效性分配考虑各主体贡献度,形成可靠性容量和调节容量有机融合的成熟容量市场。


中电联规划发展部副主任张晶杰提到,目前煤电正逐步转变为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多元高效的绿色发电供应体系加快推进,电网配置资源能力和电力装备制造水平不断进步,电力市场容量机制与碳市场也在建设之中。同时她指出,我国新能源渗透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市场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反映源荷互动与供需协同、针对不同电源的不同容量电价机制也需要进行系统性的考虑。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应当遵循差异性原则,根据各地的资源禀赋循序渐进、因地制宜进行建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朱磊介绍了北欧国家天然气对电力价格的影响及传导机制。朱磊提出虽然天然气占北欧国家能源消费比例很小,但俄乌战争后的天然气短缺对北欧国家电价产生了普遍的影响。对此,朱磊介绍了其最新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结果表明天然气确实对北欧国家的电价水平产生了直接和间接的影响,这并不是由天然气短缺所直接导致的,而是风电和光伏可再生能源供应商基于他们比较大的市场份额和利益最大化考虑,参考天然气发电价格作为一个标杆报价水平,进行了价格控制所致。朱磊认为在市场不完善、发生突发事件的背景下,政府对电价进行一些有效介入,或者是对电价进行更加强力的监管,可以保障能源转型的稳定推进。


在圆桌讨论环节,参会专家围绕近期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包括优化煤电布局的新措施、省内省间电力市场定价的平衡性、市场化减排机制的协同性、以及如何更好的体现灵活性资源调节价值等。

站在全国一盘棋和煤电区域布局优化的角度上,朱磊表示,煤电装机和地方需求没有办法完全靠可再生装机替代和满足,储能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储能技术的应用可以在时空尺度对大量可再生能源进行调配,煤电装机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下降。张晶杰认为,发挥好各个能源品种的作用,重要的是确保能够安全,这里包括供应安全、系统可靠与电网安全,要强化规划引领。首先要考虑的是资源禀赋与发展阶段;其次是时空分布特性,根据对不同时段不同地域的需求,推动新能源与调节能力因地制宜、同步建设 、同步投运;最后是多元化,考虑源网荷储的系统性互动,以更加系统的概念做相应的能源电力规划。


围绕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电力市场体系,主要存在各地区省内市场和省间市场发展进程并不一致和市场间的定价不平衡。对此,郑亚先认为省间和省内现货市场的关系主要有几个方面。一电力系统运行平衡定位的衔接。通过平衡全国各个省之间的负荷时空分布差异,一定程度上可以平抑成本。二是全国市场和省市场之间的公共参数、条件设置等的衔接。三是价格的衔接。两个市场价格的良好联动可以使价格激励响应政策起到更好的效果。马莉强调,省间和省内市场的衔接需要考虑三个因素。一是各省之间不同的能源资源禀赋,由于我国能源分布不均,未来需要建立全国性的统一市场;二是我国以省为实体的能源管理和财税体制,各省肩负各自的能源保供责任;三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各个地区的价格相差较大。因此未来的省间市场应当定位于国家能源战略,省内市场则应当定位于电力电量平衡,保障各自的电网安全。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认为,各省的电力生产是不平衡的,省间壁垒很难完全打破,在机制设计的过程中要尽可能考虑双赢,双方才有动力。同时,政府也应该做到减少对省间市场运行的干预。


谈及市场化减排机制的协同性问题,朱磊表示,经过“十三五”、“十四五”以及这几轮快速变革以来,中国建立了统一的碳市场,污染减排也走在世界前列,发达国家可以被借鉴的经验越来越少。国外有关市场协同的研究表明市场重叠会带来配置效率下降。但在国内行业不完全竞争的背景下,市场重叠反而可以激励企业更多的减排。张晶杰表示,我国电力市场和碳市场的建设目的、覆盖范围、市场主体都有一定差别,需要在重点关注安全要素和价格要素的基础上,在配额分配机制、数据质量管理、交易机制、价格传导机制和监管机制等方面加强协同。


就如何更好的体现灵活性资源的调节价值,郑亚先表示,应用灵活性资源应当考虑两点,一是考虑它的灵活特性;二是报价,要考虑是否能够报出来体现价值的价格,而不是说覆盖成本。因此,要着重考虑市场设计,包括品种设计、申报方式和出清方式等。马莉认为,随着新能源比例的提高,长期将会面临容量不足,需要有容量市场来体现容量价值从而吸引投资,短期则会面临大量平抑波动性的需求,需要通过合理的价格机制和市场机制进行补偿。张晶杰认为,灵活性资源的调节能力和支撑作用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关键之一。理解了调节能力也就能够理解现在中国对于煤电功能定位的调整、对于储能、氢能这些能源品种技术创新的重视,理解了能源综合利用、梯级利用以及系统优化的重要性。


提及我国能源电力的改革速度以及持续追加煤电投资的决策。林伯强表示,一方面,尽管近十年来我国煤电装机容量有所上升,但利用小时数其实一直在下降。另一方面,在今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进程中,面对价格仍在高位、成本有待降低的储能系统,煤电是当下相对具有经济性的调峰调频选择,我们要利用好煤电的调节性来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马莉认为,当前煤电作为重要的灵活性资源,容量是在增,但是在增容减量,因为需要煤电在新能源不发的时候顶上去,但是利用小时在下降,未来随着新兴灵活性资源的品种丰富、技术成熟,煤电再逐步从增容减量到减容减量。

文章发布:李一平
文章关键词: 碳中和
返回顶部
登 录

登录
说明:申请加入可持续发展行动展示厅,请联系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申请账号发布行动案例信息,联系电话:010-62160423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