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乡村金融”,探讨破解普惠金融发展难题——2023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在京举办
发布时间:2023-09-28来源:可持续发展网作者:媒体中心
“新起点·新突破·新格局——2023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暨数字经济开放研究平台学术峰会”(以下简称论坛)于9月27日落下帷幕。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承办,聚焦“乡村金融”主题,探讨经济新增长的发力点、新动能应在何处。与会专家认为,乡村金融、数字金融、消费金融等都可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与此同时,进一步增强小微企业韧性、在大行下沉、农商行改革的过程中优化乡村金融结构、提升普惠保险覆盖面等也被看作是构建金融新生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合力。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党委委员刘国强在论坛主旨演讲中指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提高对普惠金融的认识: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聚焦民生福祉;要坚持促进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实现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要坚持创新驱动的发展路径,强化科技赋能和数据引领;要坚持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深入推进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融合发展。当前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强化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为经营主体提信心、添合力;二是夯实涉农金融服务基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三是强化数字技术赋能,推动普惠金融扩面增效;四是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注重普惠金融安全发展。
今年恰逢普惠金融成为国家战略十年的重要节点。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助理张晓慧回顾说,中国政府积极支持普惠金融发展,从2013年开始将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制定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2017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求大型商业银行要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聚焦小微企业和“三农”等提升服务能力;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中央和各部委出台了诸多引导金融机构让利小微企业地金融措施。随着数字化技术对金融业态的影响不断深入,中国人民银行还在G20框架下发布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推动通过使用数字金融服务来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总体来看,从政策支持“红利”和金融指标改善,中国普惠金融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在普惠金融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除了充分利用数字技术,还要完善金融结构,使得金融服务能够释放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小微群体的有效动能。这其中,进一步优化农村金融体系是重中之重。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表示,从事普惠金融要有准公益心态,虽然要实现商业可持续但不可一味追求高额利润。CAFI于论坛期间发布的《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2023)》中提出,要建立“双重目标”的乡村金融生态体系。CAFI院长贝多广归纳农商行成功的基本要素为:以治理结构为核心、使命与愿景中要体现对社会的贡献、外部的法律法规和基础设施足够完善,以及自身管理能力和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围绕着与拉动经济增长密切相关的消费金融、移动支付、普惠保险、人工智能等话题,嘉宾们在论坛中也进行了学术研究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的大量讨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魏杰看好平台经济的作用;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介绍了移动支付是如何使得个体工商户群体在获得授信上受益;大家保险集团原总经理徐敬惠认为,普惠保险是普惠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的发展逻辑应为:解决好普惠保险的适用性和可及性,系统性统筹筑牢业务基础,守住风险底线,并通过创新赋能降低运营成本;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张晓燕建议,在金融领域应用人工智能还需满足金融政策的精确性要求。
文章发布: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文章关键词:
普惠金融
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