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消费、稳就业:灵活就业者的保障与激励需保险创新
发布时间:2023-09-27来源:可持续发展网作者:安然
恢复和扩大消费、稳就业保民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在2023年9月26日举办的2023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暨数经济开放研究平台学术峰会上,专家学者、企业界代表齐聚一堂,围绕“消费金融能拉动内需吗?”“数字平台经济与灵活就业”等议题共同探讨分享前沿研究与实践。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魏杰从消费议题切入,分析了我国当前消费呈现的五大新趋势。一是受疫情影响的消费慢慢开始反弹,其中反弹最快是分别是餐饮、出行、文化和旅游休闲;二是国务院相继出台一系列鼓励消费政策,聚焦汽车、智能家居等领域,对消费有所拉动;三是平台经济治理取得成效,对拉动消费增长起到一定作用;四是消费供给侧的创新,带动升级换代消费,发挥了促进消费用作;五是疫情后出现的健康医疗方面的新消费上升很快,潜力很大。
魏杰提出了我国恢复和扩大消费面临的两大难点。一方面,疫情三年造成的收入降低,对消费能力带来较大影响,抑制了消费需求。中短期来看,实行税费减免等财政政策、发展消费金融等货币政策,能够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但从中长期来看,还需要强化国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另一方面,住房消费低迷。尽管出台了“认房不认贷”“降低首付比例”“降低贷款利息”等大力度政策,但目前来看住房消费的启动仍然乏力,核心原因是住房从供不应求的市场态势已经转向了供求平衡,甚至供过于求的态势。
促进消费,收入是基础;稳就业,是收入增长、消费扩张的前提。在众多就业群体中,由于数字平台经济快速发展而兴起的灵活就业,已经催生了超2亿的灵活就业者这样一个庞大群体,例如网约车司机、快递小哥、直播达人、短视频创作者等。尽管数字平台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职业选择,但同时他们也面临收入不稳定,社会保障不充分等新问题。
在“数字平台经济与灵活就业”这一讨论主题下,中国人民大学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教授,从行业角度介绍了新型灵活就业岗位分布占比最大的两类:一是涉及交通、物流、运输的“轮子经济”——两个轮子的外卖小哥、三个轮子的快递小哥、四个轮子的网约车司机;二是涉及文化、传播、娱乐的数字文化产业。此外,还有占比相对较小的如IT领域的灵活就业岗位。
他认为,数字平台灵活就业当前还面临几大挑战:第一,产生“替代效应”,即数字化创造了大量岗位,但也消灭了很多岗位,带来了就业结构的巨大变化。第二,造成“就业极化”,一方面数据标注需要大量的人力做巨量的简单标记工作,形成“数字民工”群体;另一方面通用人工智能、ChatGPT的出现和“进化”将使一些重复性、程序化、逻辑性的人类工作被机器替代。第三,带来“收入极化”,灵活就业的就业稳定性弱,劳动关系治理难度大,有的收入很高,有的收入很低,社保方面的问题还有待破解。
“灵活就业这个群体普遍在19-25岁,非常年轻。从市场来看,供需两端的增速都非常明显。收入不稳定也是大家的共识。”58同城党委副书记、58数科副总裁余训培在分享中表示,基于灵活就业群体存在的平滑收入的需求、低成本保障的需求、“断档期”保障基本生活的需求,58同城探索从2C和2C2B的角度来设计产品解决需求。
据余训培介绍,58同城正在设计一款名叫“奋斗宝”的失业补充保险产品,去解决灵活就业者在“断档期”基本生活保障的给付问题、合规代缴社保的问题,再利用流量倾斜帮助其尽快再就业,这样可以降低保险公司的赔付率,实现商业上的可持续。此外,在58同城这个双边平台上,一边有人力资源公司和大型用工需求的企业,它们之间通常是有账期的;另一边有大量需要现结的零工群体,这就存在资金时间上的错配。在2C2B的产品设计上,58同城通过应收账款的保理来解决资金时间错配的问题,这就促进了就业市场的活跃度。
灵活就业群体的收入具有间歇性、波动性,这同样会影响到他们获得金融类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卓贤在发言中提出,按工作时长可以把灵活就业分为两类,一类是每天服务时长在3-5小时以上的,算作全职,另一类就是兼职型,对这两类人群的社会保障可以采取不同形式。对于全职的灵活就业,可以探索采取更灵活的保障方式,例如劳务公司、平台企业承担一部分,政府承担一部分,个人再承担一部分,达到正规就业的保障水平;对于兼职型就业,具有零散、零碎的特点,常规保险很难覆盖,这就需要通过保险创新来保障和激励这些群体的就业,通过更具灵活性的保障来鼓励这些灵活就业者能够大胆地去创业创新、发挥创造力。
文章发布: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文章关键词:
促消费
可持续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