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吕飞:没有完善的就业服务,残障群体就业权利难以实现

发布时间:2023-07-27来源: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作者:媒体中心

采访对象

吕飞    北京朋辈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理事长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残疾人的就业同样是其实现人生价值、获得社会参与的重要途径。为加快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发展,2022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提出未来三年全国城乡新增残疾人就业100万人的目标。

7月20日,“残障人士融合就业”项目结项研讨会在北京举行,该项目由国际助残联盟(法国)北京代表处与北京朋辈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共同发起,由国际劳工组织全球商业与残障网络-中国分支(简称GBDN-China)为雇主融合就业服务提供部分技术支持,项目旨在通过就业服务创新促进残障群体就业权利得到进一步保护。三年下来,项目已在实施的五地(湖南、陕西、辽宁、安徽、北京)为10家以上组织提供就业服务能力建设,由这些组织向企业提供服务,并且形成了一系列的促进融合就业的工具书和指导手册等。

北京朋辈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理事长吕飞长期致力于残障者融合就业研究,作为该项目执行团队的负责人,她在会后接受了本刊记者采访,就项目成果及相关思考进行了分享。



为企业上门提供融合就业服务

CST:当初设计“残障人士融合就业项目”的初衷是什么?

吕飞:当初设计这个项目,是以我们国家签署的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UNCRPD)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第27条与第8项为基础,希望促进残障群体就业权利进一步实现。而就业权利的实现与就业服务的提供紧密相关,没有就业服务或者说没有完善的就业服务,就业权利便难以实现。

中国人民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院杨立雄教授说,实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政策中,以前刺激企业招聘残障员工的策略是“一手拿着胡萝卜,一手拿着大棒子”,企业为了招而招,残障员工也很难找到适合的工作,于是就出现了企业招工难,残障者就业更难。随着残障融合理念与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越来越多就业服务机构形成了要将服务送到企业中的共识。因为很多企业不是不想招残障员工,而是对残障群体缺乏了解,对包容性的职场成本也没有概念,生怕“请神容易送神难”。

CST:在项目实施中,你们是如何为企业提供融合就业服务的?

吕飞:我们参考国际助残在40个国家采用的企业融合就业五维度服务量表,确定了为企业提供融合就业服务的五个方面,分别是帮助企业在制度中体现融合、打造融合的企业文化、建设可及的信息与物理无障碍的工作环境、提供人力资源管理流程中的各类残障事务咨询与支持、帮助企业与残联等就业服务机构形成合作伙伴关系。根据这五个不同方向的服务,进一步细化了不同的支持方式,比如在无障碍维度,可提供的服务是帮助企业实施工作场所的无障碍测评,提出可行的改进建议,给予物理或者信息无障碍知识的培训等。最终形成了5个方面17项可供企业自选的就业服务。

CST:可以详细介绍下,你们是如何帮助企业实施工作场所的无障碍测评,具体要做哪些方面的评测?

吕飞:应用RECU(Reach,Enter,Cross,Use)原则,也就是从员工到达工作场所、进入工作场所、在工作场所通行、使用工作场所设施设备这四个不可间断的部分对企业进行场所评估。比如“R到达”是指从最近的公共交通站点到达一个工厂的大门口。很多企业并没意识到这对他们的残障员工来说是无障碍地进入工作场所的重要一步,我们通过测评报告让企业了解到并且知道与市政沟通改善的重要性;然后卫生间里无障碍也可以根据测评企业的具体情况给出结果和建议。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我们会向企业说明,比如为什么紧急呼叫的按钮不仅仅是对残障员工是重要的。根据企业的需求,我们也会访谈听障员工,针对信息沟通存在的问题给出专门建议或培训,比如项目参与企业英特尔(大连)就选择了互联网信息无障碍的培训。

融合就业服务的挑战与未来

CST:项目期间企业反应如何?他们对残障融合就业持什么态度?又有哪些顾虑?

吕飞:由于就业服务机构长期在残障者这端服务,严重缺乏与企业打交道的经验,一开始接洽和企业说的话都不在一个频道上。企业的态度也是很被动与迷茫的,不知道就业服务组织要干什么。后来我们用“点菜”的方式,企业看到五维度提供的17项服务,对照自身需要提出要求,供需就通畅了。残障员工的在职培训与在职康复、无障碍工作环境改善成本这3个问题,是在跟企业交流中经常提到的非常关键的问题。解决不了就会出现总有企业找我,让我给找一些“不需要无障碍,也不怎么残障”的残障员工的情况。

CST:应该如何正确看待残障融合就业的价值?还需要哪些方面的支持?

吕飞:现在就业难且就业意愿高的残障准备员工,都是需要就业政策与就业服务技能给予强大支持的。比如视障者,很多企业因为不了解这个群体,很少招聘,但其实在数字领域如此蓬勃发展的情况下,我国至少有2000万的视障用户,需要企业招聘有共同用户体验的视障员工来开发与测试数字产品,这里没有“大棒”与“胡萝卜”,有的只是市场对企业的要求。然而我们国家残障大学生或者说残障群体高等教育的比例是1%,能达到工程师职业要求水平的人员基数真的太小了。所以,我们在就业服务的五个方向之一人力资源服务流程中设置了岗位分析与重置,将复杂且技术程度高的职位分解合并,以使更多人能够胜任。

项目参与企业“中移在线新生命平台”的员工都是重度的脊髓损伤患者,员工戴着耳麦以趴着、躺着各种“倔强”的姿态展现客服工作的热情。我特别感谢福建吴燕丹教授,自创轮椅瑜伽普拉提,通过项目为中移在线伤友员工授课、悉心指导,这种在职康复资源太稀缺了。

CST:残疾人就业稳定性通常较高,如果出现离职。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吕飞:我想如果企业发现一位残障员工突然离职了,有没有可能她已经默默坚持了很久,一些不能为人道的,不想麻烦别人的在职康复需求没有获得很好的支持?这可能就是对残障事务管理者的挑战吧。企业就业服务清单“17道菜”中,点得最多的就是“管理者培训”。残障不复杂,但在融合就业中残障事务的管理的确需要学习,因为“不知道”而无意识犯错的情况太多了。

CST:对于未来的工作,您有什么想法和思考?

吕飞:就业服务创新,从残障员工准备端转向企业服务端是融合就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服务机构有能力向企业提供融合就业服务当然是非常好的,但是现阶段很难达到商业服务的标准。另外,部分企业为融合就业服务付费的意愿不足,一些愿意付费的企业却难找到符合其要求的服务机构。只有更多的社会服务机构习得就业服务技能,提升服务品质,专业化发展,同时更多社会资源支持到能力建设的前期投入,才能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事业。包括残障自助组织这支重要的服务力量,残障者作为融合就业的服务者进入企业提供服务,本身就是很好的倡导,拉近企业对残障群体了解的桥梁。而且,我一直希望各地都形成自己的就业支持网络,让本地社会服务组织与残障自助组织之间可以互为支撑,提供更全面的就业服务。

·END·

编辑丨胡文娟

来源丨《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2023年7月刊

文章发布: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文章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就业服务
返回顶部
登 录

登录
说明:申请加入可持续发展行动展示厅,请联系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申请账号发布行动案例信息,联系电话:010-62160423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