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可持续发展·中国这十年丨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可持续建筑发展道路

发布时间:2022-10-14来源: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作者:
image.png

过去20多年,我国建筑领域明确了绿色建筑理念,涌现出了一批效果出色的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典范,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朱颖心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本文为《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可持续发展·中国这十年”特别策划文章

到今年,中国的绿色建筑之路已经走过了20多年。回望中国绿色建筑发展历程,最大的收获是绿色建筑理念的澄清和明确,也是一个逐步建立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的过程,为助力我国建筑行业如期实现碳中和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盲目崇拜西方到探索中国特色之路

1999 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建筑师大会发布的《北京宪章》,对绿色建筑理念在中国的普及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这之前,国内业界还没有多少人知道“绿色建筑”这个概念。在此之后,很多人也并不了解什么是绿色建筑,一时地产业打着“欧陆风情”旗号做卖点的风气开始转向“ 绿色建筑”,但五花八门的宣传 体现了各家对绿色建筑的不同理解。

例如:绿化好的建筑、高档建筑、3A/5A 智能建筑、低容积率建筑、恒温恒湿“X 恒”建筑,等等,并把美国的绿色建筑认证体系LEED 看作是国际标准,认为只有拿到LEED 认证的建筑才是绿色建筑,同时误认为照搬西方国家的产品和技术的建筑就是绿色建筑,等等。一时间出现了一批LEED 认证的建筑,堆砌了很多高科技产品与技术,造价昂贵,但实际上实测的建筑能耗远高于我国同类的普通建筑。

1999 年起,清华大学团队开始开展绿色建筑研究,从那时起我们开始学习、思考:什么是绿色建筑?什么是适合中国的可持续建筑发展的道路?通过深入调研、认真分析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建筑能耗数据, 以及双方的生活模式、采用的技术、气候资源条件的差距,我们发现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经验以及评价体系并不适用于中国国情,不能直接套用。

实际上,无论是单位面积建筑能耗还是人均建筑能耗,中国都远低于发达国家同类建筑的水平。即便是被公认在建筑节能方面做得很好的德国和日本,其单位面积建筑能耗和人均建筑能耗都远高于中国。而且我们还发现造成这种显著差别的重要原因中,人的行为模式和用能理念是决定性的。而中国人传统的节俭型生活模式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发展的建筑环境控制系统及产品,都应该符合中国人的节俭型生活模式。

比如说,应该贯彻落实部分空间、部分时间、个体局部调控室内环境参数的策略,并最大限度地保障居住者在室内环境调控方面的主动权;摒弃追求全时间、全空间、全自动化恒温恒湿控制的技术路线,更反对为居住者营造全机械化控制的、与外界自然环境隔绝的全封闭室内环境。而我国发展的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的评价体系和标准也应该与这些理念相契合。

我们所获得的上述这些认知,实际上与西方发达国家传统上使用的建筑环境营造技术,以及他们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建筑节能技术的差别非常大,甚至是南辕北辙。因为西方发达国家推行的建筑节能技术都是在他们高能耗的基础上的“减肥”之举,而中国则是要在全面提高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基础上,避免重蹈西方国家“先浪费后节约”的覆辙,因此需要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中国的这些探索过程,也为新兴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未来发展的经验。

回望我国绿色建筑领域发生了巨大转变:从一开始盲目崇拜西方,相信中国的建筑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3 倍,认为引进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和产品就能在中国实现建筑节能,到最终弄清楚了中国无论是人均建筑能耗还是单位面积建筑能耗都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而且发现了中国人节约型的用能理念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是更先进的东西,清楚地认识到中国应该发展符合这种先进用能理念的建筑设计方法和建筑用能产品,走一条中国自己的可持续建筑发展道路。

所以,时至今日,盲目崇拜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技术,盲目信奉西方国家绿色建筑认证体系的思潮已经逐渐消退,更多的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都在针对我国的地域气候资源特点以及人民的生活模式特点等, 开展城乡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技术研究与工程实践,涌现出了一批效果出色的节能建筑典范和绿色建筑典范。

中国学者的国际影响力逐步扩大

中国学者发表的有关绿色建筑的建筑节能、室内健康环境营造的科研成果,也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很多中国学者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学术大会或者国际学术机构的邀请做大会主旨报告或者讲学,本领域多个著名国际学术期刊的主编、副主编均由中国学者担任。国际学术组织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任职。

例如,在本领域最大的学术组织之一的“国际室内空气与气候学会”(ISIAQ)中,中国学者的影响力急速上升。目前ISIAQ 的学会主席、ISIAQ 的科学院主席均为中国内地学者担任,中国学者还在ISIAQ 下的多个技术委员会担任主席。

ISIAQ科学院现职的150位研究员中,有12位是中国内地学者,占比8%。ISIAQ 有史以来12名雅格鲁杰出青年学术奖的获奖者中,有4名来自中国内地,占比1/3,且均在近10年内获奖,反映了我国科研领域新生力量的异军突起。近10年来,国际能源署社区与建筑节能项目(IEA-EBC)中先后有4个国际合作项目由中国内地学者发起并担任项目负责人,其中有两个项目的负责人还是青年学者。由中国学者牵头IEA的国际合作项目,这还是有史以来第一次。

我国内地第一个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为2008北京奥运会建筑达到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目标保驾护航。而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再次在绿色建筑方面有了新突破:在低温严寒的条件下,所有新建场馆既满足了竞赛要求,还坚持建筑节能、建筑节水、建筑节地、建筑节材,充分利用零碳能源,取得了我国绿色建筑三星级设计标识。因此,2022年北京冬奥会不只是推动我国建成体育强国、冰雪强国,也为我国冰雪运动场馆的绿色设计与建造树立了样板。

作为在全球碳排放中占比1/3 的建筑领域,在实现我国“双碳”目标中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建筑行业来说,既要满足人民对幸福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又要在2060 年实现碳中和,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因此,我国建筑行业要降低碳排放,绿色建筑的营建与运行依然是至关重要的。“双碳”目标的提出,不仅给建筑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样也为我国绿色建筑的健康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这也是向世界输出绿色建筑“中国方案”的重要契机。


编辑丨王秋蓉

来源丨《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2022年9-10期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发布: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文章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返回顶部
登 录

登录
说明:申请加入可持续发展行动展示厅,请联系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申请账号发布行动案例信息,联系电话:010-62160423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