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新征程上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正确处理五个重大关系,首先是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指出“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通过高水平环境保护,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其核心思想就是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策略。
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三个标志
什么是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高水平是相对于低水平、中等水平而言的,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至少有三个明显标志。
一是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当前,我国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但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部分区域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尚未根本扭转,人民群众还面临很多切身的生态环境问题,对更高水平的生态环境质量怀有强烈的期待和诉求。
二是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融合程度明显提高。随着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我国人与自然的关系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但人与自然的关系仍然是偏紧的,因为生态环境作为一种自然要素,其直接满足人的生存需要(洁净的空气、清洁的水、安全的土壤和粮食安全等)与用来满足人类经济活动的生产需要(使用空气和水体来承纳和净化污染物、使用土地堆存固体废物等)之间,走向是相反的,人民群众盼望更好的生活环境,经济发展提出更多的空间需求,两者矛盾十分突出。
环境与经济关系仍然是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主要矛盾。我们不能走牺牲生态环境换取经济发展的老路,也不能靠削弱经济发展来保护生态环境。在当前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形势下,必须增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和统一性,推进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三是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明显提升。现代战争必然要求装备先进武器。要实现上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和环境与经济关系融合程度上升这两个目标,必须大力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的支撑和保障能力。近十多年来,我国各级生态环境保护的人员和装备水平确实有了很大提高,初步进入了数字化、智能化时代,但离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要求,以及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增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必须步步为营,久久为功,持续推进国家和地方(特别是基层)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数智技术助推高水平保护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深化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中将“数字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作为2025年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目标。为了达到上述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要求,特别是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要求,必须大力增强数字化、智能化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一是以数智技术升级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程度。监测是生态环保的耳目,耳不聪、目不明则行不便。无论是污染物排放、温室气体排放,还是生态损害行为,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监控和测量,就不能进行严格的管治和惩戒,改善生态环境就失去基础。可是我们有那么多企业、单位和个人的行为需要监测,如果都靠上门监测和手工监测,很难有足够的人力和时间来完成,因此生态环境监测有一个尖锐的效率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数智化技术来帮助。
在线监测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提高监测水平的手段之一,通过安装在线监测系统,无需人工操作,就能直接完成采样和分析,同时通过数字网络渠道及时把监测数据传输到政府生态环境监管部门,而且监测频率可以提高到每小时一次或更密。目前在线监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特殊气候和地理条件下的在线监测还有一定缺口,因此,要重点突破水下机器人、高寒监测站、海洋工作站等特殊领域应用的数字传输难题。
走航监测是另一个应用数智技术的环保场景。有些流域或园区等会发生突发的污染事故或环境质量异常变动情况,或者有些企业发生污染物超标排放等环境违法行为是比较隐蔽或在夜间进行的,此时不易调动人员直接进入现场进行查看,就可以使用无人机进行空中采样、拍照等监测作业,所得数据及时传输到信息中心进行解析,为环境管理部门进行决策提供依据。在这方面,目前亟须突破生态环境天空地立体化多源监测感知网络体系,优化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地面自动监测站、物联网等大数据采集技术,构建监测数据智能感知“一张网”。
二是用高效数智化提高生态环境管理科学化水平。针对京津冀等大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等大规模攻坚工程需要,大量采样监测数据需要进行模型模拟计算和大数据分析,以此形成对污染物来源和迁移规律的总体把握,进一步形成有针对性的污染减排对策。从数字化走向智能化,这是数智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升级。在这个过程中,人口、资源、地理、风向、水流、排放等各种数据不计其数,现代网络和人工智能可以大显身手,让数据“跑”出大价值。
大数据计算和人工智能分析是制定大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对策的基础。例如,为了治理京津冀等区域的严重雾霾,需要根据大数据结果测算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替代散烧燃煤的数量,以及这种替代在各年份中的分配比例,以便于做到既逐步改善大气质量,又在经济上能够承受。
生态环境执法是生态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现代化数智技术也为生态环境执法提供了“信息高铁”。企业生态环境在线监测和监控探头是生态环境管理部门的千里眼和顺风耳,通过远程监控和专业网络执法程序,可以及时向企业提供预警信息,避免企业污染排放超标或发生污染事故,还可以对已经出现的违规行为进行非现场处罚,免除了大量现场执法的执行成本,也有利于做到对企业无事不扰。
总之,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对数智技术的需求将会日益增加。正如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指出的,要实施生态环境信息化工程,加强数据资源集成共享和综合开发利用,推进生态环境卫星载荷研发,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
作者、摄影丨夏光 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
编辑丨李思楚
来源丨《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2024年10-11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