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追光吧,青年③|跨越山海的青春对话

发布时间:2024-07-24来源:甬派客户端作者:记者-石承承 林微微 通讯员-张娅玲
甬派君有话说

时代的浪潮中,总有一些光,指引前行的方向。

7月16日,“千户万灯”服务品牌暨追寻“点灯人”传播实践活动在宁波正式启动。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校的第一批学子,将紧跟“时代楷模”钱海军的步伐,一同奔赴浙江宁波、四川凉山、云南东川等地,深入“千户万灯”服务所覆盖的社区、乡镇、村落。

7月19日起,我们在甬派客户端推出“追光吧,青年”专栏,记录他们和钱海军之间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讲述他们如何在大山深处、偏远之地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探寻他们会以怎样的方式诠释青春的价值。

这将是一次青春与稳重的邂逅,热忱与执着的碰撞,理想与使命的交融。青春在山野间绽放,梦想在困境中闪耀,勇气在挑战中迸发……

相信,沐“光”而行的他们,也将成为那束努力照亮世界的微光。

视频制作 记者 杨辉


从俄里坪镇合洛村,到特里木镇日呷村,再到拖觉镇嘎锅村,7月21日到7月22日,“千户万灯”山海行小分队跟着钱海军,深入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的乡镇、村落,遇见返乡当村支书的叶次尔子,遇见走出大凉山求学的俄的此聪、日力比吾……

年轻人遇上年轻人,这场跨越山海的青春对话,打开的不止话匣子……

35岁的他成了全村人的“儿子”

“看到了心无杂念、脚踏实地、坚持到底的精神和传承”

合洛村位于海拔2700多米的高山,全村310户1363人。尽管这里拥有如宫崎骏漫画般梦幻的景色,但因为缺乏能支撑收入的产业,村里的青壮年大多下山务工,剩下老人和学龄前的孩子留守。

合洛村。


在村委会,队员们见到了年轻的村书记叶次尔子。

1989年出生的他有很强的领导力。高中辍学后,他就带着村里的年轻人在浙江、江苏、广东、辽宁等地务工,干得风生水起。上一任村支书卸任后,在镇里的推荐下,他在2023年6月回到村里,成了全村老人的“儿子”,“村里年轻人在外务工,家里老人有什么事,都需要我们村委会去处理。”

返乡当村支书,对叶次尔子来说,并不是个“聪明”的选择。一方面,他要面对收入的减少,而家里还有个弟弟正在读高中,正是需要用钱的时候;另一方面,他要和在县城生活的妻子、孩子两地分居,从县城到村里,有着近三个小时的车程,而且沿途多是如回形针般弯弯绕绕的山路。

叶次尔子(前排左二)带小分队参观村庄。


“你为什么要回到村里来?”叶次尔子的选择,让队员们满是好奇。

“我是2009年入党的!”叶次尔子的普通话不是很流利,很难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但这句话他反复了好几遍。或许,对他来说,这是一份荣耀,也是一份责任。

“这个原因是我们之前没有想到的。”中国传媒大学学生龚亦玲说,在思政课上听过很多次的“初心”“使命”,在这个高山上的小村里,在这个朴实的年轻人身上,一下子变得具象化了。

随着交谈深入,叶次尔子坦言,刚回村里的头一两个月,他也有过挣扎和纠结,但这些念头就像山间的风,很快就吹散了。

“这些年,村里通了路,通了电,通了自来水;后来钱师傅又带着电工来帮我们改造电路,现在村民用电饭煲、电磁炉、电蒸锅,都不用担心跳闸;接下来我们还计划给村里安装太阳能灯,日子总是在一点点变好……”

正是这份希望,让叶次尔子选择留下。

“在叶次尔子和钱师傅身上,我感受到心无杂念、脚踏实地、坚持到底的精神和传承。这对我们将来无论走上哪个工作岗位都是有启发的。”坐在山坡上,眺望远处的白云、群山,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高荣说道。

村民翻阅彝文版“千户万灯”报道。


不满十八岁的他们走出大山

“和他们交流的过程,也是自我梳理和思考的过程”

在前往拖觉镇嘎锅村的路上,恰逢当地火把节活动。蜂拥而至的人流、车流,让原本只要一个小时的车程拉长到近三小时。队员们有些打退堂鼓:翻山越岭的走访,值不值得?

在钱海军的坚持下,一行人沿着只容一辆车通行的小道上山,走进俄的此聪家中。

俄的此聪今年18岁,初中毕业后到位于慈溪的宁波行知中等职业学校“大凉山班”求学。

他认识钱海军,是在学校的讲座上,面对“时代楷模”“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他的第一感觉是“这个人有点伟大,但好像离自己有点远”。

俄的此聪(左三)与大学生交流。


这次,钱海军带着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的师生专程赶到家里来,在他内心激起了一丝涟漪:这个老头,好像真把自己放在了心上。

“你最喜欢电商哪个岗位”“你觉得家乡有什么土特产可以向外推销”“你读完书之后想回来,还是想留在外面发展”……

交流中,队员们聊得最多的是俄的此聪今后的发展。

俄的此聪听得格外专注,“以前因为文化课成绩不好,觉得自己未来没啥出路,学习也不是很努力,但听了哥哥姐姐的分享,感觉自己可以去试试看的东西还是挺多的。”

俄的此聪(中)与大学生交流。


在特里木镇日呷村,17岁的日力比吾因为和队员们的交流多了些盼头。他和俄的此聪一样,都是“大凉山班”的学生,刚到宁波时,“感觉学习挺吃力,而且电商已经发展得挺好,自己好像很难做成功什么。”

当日力比吾的妈妈向队员们展示彝族民族服饰时,“火花”一下被点燃:“你可以通过短视频向大家介绍民族文化”“最近不是火把节嘛,你可以试着拍点花絮”……

你一言,我一语,性格有些腼腆的日力比吾听着,眼里绽放出惊喜的光芒。

“千户万灯”山海行小分队穿上彝族服装同日力比吾(左)交流。


在听说俄的此聪和日力比吾毕业后想留在外地工作时,队员们表示很能理解:“先去外面锻炼几年,如果有合适的机会,也可以把好的经验和做法引进到布拖来。”

“因为我们也同样面临深造还是就业、留在北上广还是回家乡的选择,和他们交流的过程,也是自我梳理和思考的过程。”中国传媒大学学生张诗雨说。

“在他们身上,我们也看到了自身的薄弱之处。比如对家庭的责任感,就像放暑假时,他们总会把帮家里收农作物放在第一位;比如他们对土地的热爱,在聊起家乡的土豆、苞米、黑土猪时头头是道,一看平时没少干农活;还有他们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面对生活的种种困难,从不抱怨,而是积极想办法去解决。这些品质都深深触动着我们,让我们反思自己在面对困境时的态度和行为。”

看到年轻人们交流得如火朝天,还彼此加了微信,钱海军脸上浮现一丝笑容,这正是他坚持要带队员们走进村里的意义:

“带他们来这里,不是来看生活条件的差异,而是希望年轻人能交个朋友,相互鼓励和加油,一起努力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不止这一次,还有下一次。”


“千户万灯”专题报道:

追光吧,青年①|从纸面到现实,寻访“点灯人”足迹

追光吧,青年②|三张照片,定格眼眶红的瞬间

追光吧,青年③|跨越山海的青春对话

追光吧,青年④做一根小小的“电线”,也挺好


文章关键词: 千户万灯
返回顶部
登 录

登录
说明:申请加入可持续发展行动展示厅,请联系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申请账号发布行动案例信息,联系电话:010-62160423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