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做好包括绿色金融在内的五篇大文章,为我国实施金融强国战略、提高金融发展质效提出进一步的指导性意见。2024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从优化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强化以信息披露为基础的约束机制、促进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发展、加强政策协调和制度保障、强化气候变化相关审慎管理和风险防范、加强国际合作、强化组织保障等方面部署绿色金融大文章的重点工作,进一步推动绿色金融体系建立健全。
在此背景下,发展绿色金融的方向更加明确、市场主体更加积极,值得关注的是,除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主流绿色金融产品外,近两年政策中提及绿色保险的频率有所提升,绿色保险政策体系正在建立,绿色保险市场实践陆续开展,结合我国绿色转型过程中的新兴风险管理需求,未来绿色保险有望成为推动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力量。
绿色保险政策体系加速建立
► 2022年,继《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后,原中国银保监会印发《绿色保险业务统计制度的通知》,提出分步骤有序推进绿色保险业务统计工作的指导性要求。
► 2023年,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绿色保险分类指引(2023年版)》,建立了全面覆盖绿色保险产品、保险资金绿色投资、保险公司绿色运营的行业自律规范。
► 2024年4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推动绿色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绿色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绿色保险保障发展的重点领域、保险资金绿色投资的重点工作、绿色保险经营管理能力、工作保障等提出了更为全面详细的要求和举措,绿色保险的政策体系得到进一步发展。
《指导意见》提出了到2027年、2030年我国绿色保险发展的主要目标,也进一步明确了绿色保险发展的重点方向。
从负债端来看,《指导意见》紧扣应对气候变化、产业转型升级、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提出了绿色保险产品创新的重要方向,包括:通过建立保险多层次的风险分担及转移方式,提升应对气候风险的能力;通过加大对绿色低碳科技、基础能源供给、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城乡建设节能降碳的保险支持力度,有效助力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风险管理;通过持续推进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提供资源循环利用专属保障方案等助力环境保护与资源循环利用。
从投资端来看,《指导意见》延续了《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中关于环境、社会、风险管理等方面的要求,重点从完善绿色投资管理体系、强化保险资金绿色发展支持、加强绿色投资流程管理方向等角度提出具体要求,同时也明确提出了“渐进有序降低投资组合碳强度”的进一步目标。
在经营管理方面,《指导意见》也就强化绿色保险主体责任、提升绿色保险风控能力等提出进一步要求。总体来看,《指导意见》为保险公司构建绿色保险战略与框架提供有效引导,也勾勒出了我国绿色保险体系的未来框架。
我国绿色保险发展现状
在发展绿色金融的大背景下,绿色保险近年来也加快发展,尤其在我国经济绿色发展动能进一步提升的基础上,绿色保险对绿色产业的风险保障、资金支持作用得以进一步发挥,整体呈现出绿色保险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绿色保险产品趋于多元、市场主体积极性持续提升的发展态势。
绿色保险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绿色保险市场中,就投资端来看,根据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保险资金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和保险私募基金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登记(注册)规模近1.2万亿元,相比2020年,年均增速将近50%。就负债端来看,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数据,2022年保险业绿色保险产品数量超过3600个,69家机构建立了绿色金融管理机制及工作小组,9家机构加入了可持续保险或负责任投资原则。截至2023年6月底,绿色保险半年保费收入1159亿元;保险资金投向绿色发展相关产业余额1.67万亿元,同比增长36%。
绿色保险产品趋于多元。就保险市场来看,以负债端为例,从服务产业情况来看,除目前已有规模的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外,碳汇保险产品、针对新能源如光伏发电项目的系列保险、绿色建筑、绿色交通领域等保险产品均有布局和较快发展,以碳汇保险为例,已经覆盖森林、湿地、草原等多个类别,在福建、山东、浙江、广东等多地均有案例。从服务多主体角度来看,除服务大型绿色企业的保险进一步拓展外,以农业气象指数保险为代表的绿色保险对普惠主体支持力度提升,比如江西根据地方农业特色发展的南丰蜜桔气象指数保险、油茶天气指数保险、茶叶低温气象指数保险等。
市场主体积极性持续提升。目前中国多家保险公司从战略到执行层面,建立了推动绿色保险的具体做法。在战略层面,多家保险公司发布可持续保险战略、绿色金融发展规划、近零发展战略等,比如平安保险有限公司将气候风险作为ESG风险的一项内容纳入业务流程,同时提出责任投资战略,并对煤炭采掘以及火力发电项目的直接投资、资本市场证券投资予以限制;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升气候变化战略优先级,推动气候变化纳入公司战略管理治理框架;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明确“双碳”转型的总体行动安排,统筹推进气候战略与气候风险管理相关事项的执行与落地。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发布《绿色金融发展战略(2023—2025)》,提出提升绿色保险服务供给能力等具体目标。除此之外,部分保险公司提出深耕行业转型支持的具体目标,如鼎和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提出以“能源行业保险专家”为战略目标,构建绿色金融业务体系。
转型升级中绿色保险的机遇与挑战
(一)宏观层面:行业转型面临的改革机遇与发展困局
当前我国保险业尚处于转型发展的变革时期,多项政策引导保险业通过内源式改革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发展绿色保险为深化保险业改革注入动力。尽管保险行业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速的行业之一,但整体仍处于发展初期,目前正面临着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型问题。
仅从保险结构来看,2023年,根据原中国银保监会统计,2023年度我国保险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5.12万亿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36万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3.76万亿元,占总保费收入的73.44%,而美国这一比重仅约50%。就财产险来看,其内部的产品结构较不平衡。2022年,车险的市场份额最大,占比为64.58%,责任保险和农业保险等其他险种比例均低于10%。
保险结构的不均衡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保险业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在此背景下行业改革的内驱动力较为强烈,绿色金融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新业态与转型过程带来的风险管理诉求等为保险业丰富业务结构提出新的需求,对保险行业的结构调整也将起到一定助推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保险行业的路径依赖,增强对单一结构隐藏风险的应对能力。
但从宏观经济发展周期来看,现阶段经济周期性放缓、高通胀等因素对于保险业整体改革带来一定的挑战。保险行业具备顺周期的特征,经济发展的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保险供求的变动,从而引起保险业的波动。
现阶段中国正处于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期,一方面负债端的市场需求受限,长周期、高风险的创新投入体系的建立仍须长期投入;另一方面资产端的估值和再投资压力都相对较大,长期股权投资资产减值风险备受关注,信用风险防控压力尚存。在此环境下保险公司深化改革也面临发展困局,尤其在绿色保险发展初期,缺乏足够数据积累、对新兴行业的理解与适应时,创新可能加大保险行业经营压力。
(二)微观层面:新型风险带来的市场需求机遇与应对困局
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将出现新的市场风险、技术风险、政策及法律风险等,为发挥绿色保险的风险分散作用提供更多元的市场需求。具体来看,转型过程中的市场风险包括气候变化对市场供需关系的影响,例如,气候变化背景下高碳类产品和服务不再受到消费者青睐、原材料价格波动等;技术风险是低碳生产、能耗提升等技术升级和创新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包括清洁能源、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将对原有的企业生产成本构成、供应链等产生影响;政策与法律风险则表现在监管部门及立法机构的治理情况将随气候变化不断演变,整体趋严的政策要求可能影响传统生产活动。
贯穿市场、技术、政策与法律间的风险恰是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保险发挥作用的新机遇,保险公司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缓冲器”,新兴风险的出现也为保险公司高质量发展拓展了新空间。譬如当前针对“转型效益”“碳资产”等要素的新型责任保险和财产险等品种陆续出现,虽然目前尚未全面运用,但对于提升保险行业发展质量、丰富保险行业产品业态等提供了更多可能。
同时,也需要看到当前绿色保险产品难以规模化发展的现实困境。
从保险公司内部情况来看,一方面,保险产品的设计需要数据作为支撑,转型类保险的设计离不开大量的企业排放等绿色数据信息,目前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制度仍在完善中,叠加部分新兴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缺乏足够的数据积累,使保险机构难以获得高质量的数据,将对保险公司的产品设计带来挑战。另一方面,金融与产业的跨行业壁垒仍然存在,复合型人才较为缺乏,目前保险机构在内的金融体系中对产业转型风险的理解与认识仍较为有限,转型类保险产品的开发需要保险从业人员既对保险产品本身有深度的认识又对环境科学、能源等专业知识较为熟悉,这对转型保险的开发也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从外部因素来看,一方面,转型保险的开发本身也会容易受到政策影响,且目前市场化程度较低,例如,环境责任险在相关政策强制试点、保费补贴等政策退坡后,相关产品销量也逐渐回落,而转型类产品目前处于利基市场,市场需求量较小,保险公司难以通过转型保险自身的收益来平衡相关的人才培养、产品推广等成本;另一方面,信息不对称、需求不清晰等问题限制了转型保险的开发,目前企业仍较难设定科学稳定的转型目标,转型风险也尚未全面暴露,因而对节能降碳类的保险产品需求也不明确,对保险产品的开发及推广带来挑战。
绿色保险发展展望
发展绿色保险是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中的重要内容,虽然其发展在宏观层面正处于行业内源性改革压力较大、外部宏观经济波动的发展背景下,在微观层面面临着数据、人才、技术、观念等多方面的现实困境,但从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规律与我国经济持续深化改革的必然趋势来看,发展绿色保险面临的困境也恰是推动保险业迈出困局的机遇。在绿色发展的经济规律与趋势下,构建绿色保险服务体系,将助力行业与实体经济双向赋能。
一是从宏观层面,要强化绿色保险在推动我国建立新型风险应对机制方面的积极作用。坚持把发展绿色保险作为保险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面对绿色转型升级过程及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出现的物理风险、转型风险,在宏观层面上可从整个风险分担机制优化的角度强化绿色保险的体制机制建设,进一步从绿色保险视角分析当前转型的风险类型、风险影响等,用好绿色保险在应对新兴风险方面的作用的同时,从“支持风险分担机制优化”的角度逐步在发展绿色保险、建立绿色保险顶层制度的过程中,构建整合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市场消费者等多方的转型风险分摊路径,从根源上发挥绿色保险的关键作用,助力构建更加科学、市场化的转型风险管理机制。
二是从行业层面,要将发展绿色保险转化为推动行业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紧扣保险业内涵式发展的主旨要求,着重利用行业协同的力量,重点围绕如何界定绿色转型风险中的可保风险、如何通过市场定价给予相关风险以认定等,开展更广泛的研究、标准制定、市场检验等系列活动,同时针对在转型中如何发挥保险风险减量管理的作用形成先行做法、统一认识,利用行业力量强化绿色保险的科学发展基础,强化行业发展绿色保险的整体能力。
三是在市场主体层面,要利用绿色保险探索发展的新模式。保险机构坚持从战略层面推进绿色金融发展的同时,也须以《指导意见》中提出的加强重点领域绿色保险保障、加强保险资金绿色投资支持、加强绿色保险经营管理能力支撑的具体要求为指导,分别从负债端、投资端、运营端建立发展绿色保险的专项机制与具体路径,重点加强对新形势下绿色数据要素、金融科技手段、新型合作关系、专项人才培育等基础支撑的长期投入,通过短期的创新与持续积累,逐步建立应对新形势的可持续竞争力。
作者|任玉洁,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绿色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傅奕蕾,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研究员
编辑|邓茗文
来源丨《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2024年5月刊
注:本研究获得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保险机构参与转型金融 助力有序转型”课题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