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2022年气候变化绿皮书发布丨本刊受邀撰文分析中国企业落实“双碳”目标进展

发布时间:2023-01-03来源:可持续发展网作者:胡文娟

image.png

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经济学模拟联合实验室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权威发布发了第14部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2):落实“双碳”目标的政策和实践》(以下简称《气候变化绿皮书》)。

气候变化绿皮书指出,2022年夏季罕见的持续高温干旱警示我们,适应气候变化、提升应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风险能力极其重要和紧迫。社会需要构建气候变化风险早期预警体系;开展气候变化综合影响评估,提升重点行业领域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适应韧性;建立高温与人体健康预警平台和开展跨部门适应行动试点。气候变化绿皮书还分析了风能、太阳能预估的重要作用。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受邀参与2022年气候变化绿皮书编写工作,完成了第20章《中国企业落实双碳目标行动进展分析》的撰写。

image.png

基于对中国企业低碳转型的长期观察和优秀案例挖掘与传播,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撰写团队在该篇文章中指出——

中国企业响应“双碳”目标阶段性特点

2020年9月,“双碳”目标提出后,以央企为代表的一批领先企业率先响应,迅速启动碳中和战略路径研究,陆续宣布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和路线图。此外,金融机构和互联网科技公司也积极布局、抢跑碳中和。与此同时,一些地方和行业企业也因认知不准确、不全面出现了工作“跑偏” 现象。2021年7月,中央提醒拒绝运动式“减碳”后,伴随认知不断深化, 企业更加注重遵循科学方法设定碳目标、规划减排路线。一些重点行业提出的碳达峰行动方案、配套措施等; 研究机构和国际组织发布的有关企业碳中和路径指导文件, 为企业实施行动提供了专业服务支撑。

2021年10月,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文件出台,企业低碳发展共识显著增加, 降碳措施也更具体、深入。与前期更多强调的转型压力相比,碳中和对企业经济效益的积极影响逐步显露,低碳技术、低碳产品不断涌现, ;绿色低碳逐步成为企业和品牌增强韧性和竞争力的重要砝码。

中国企业全面落实“双碳”目标

在落实“双碳”目标中,中国企业重点从战略制定、技术攻关、金融创新、赋能社会四个方向开展行动:

(1)确立减碳战略与目标。企业制定的碳中和战略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以企业自身减碳为首要目标,具有经营特色;二是围绕“30·60双碳”目标,将自身转型视为国家战略目标实现的前置条件,常见于涉及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行业,且多为央企。

(2)聚焦低碳技术攻关和应用。企业技术突破方向因领域不同各有差异。工业、交通、建筑等高排放行业的低碳技术创新主要体现在优化生产工艺,降低能耗等方面。高科技产业更专注挖掘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减碳潜能。

(3)创新绿色金融产品。金融机构的低碳实践主要集中在,一优化自身业务,减少投资造成的碳排放, 二为其他行业绿色转型拓宽融资渠道。

(4)依托自身优势赋能社会。以技术、产品、资本赋能社会, 借助品牌影响力加强区域、行业、公众的减碳意识与参与。

中国企业创新破解低碳发展难题

中国企业从碳资产管理、能源使用、节能增效、技术创新、供应链管理等方面先行先试,破解碳减排行动中的各类发展难题。

例如,为解决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具有波动性、随机性及间歇性的问题,国网冀北张家口风光储输新能源有限公司采用世界首创风光储输联合发电技术路线, 自主设计建造新能源综合性示范项目——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破解了大规模新能源集中并网、集成应用的世界性难题。

例如,针对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 技术成本高、商业化落地难, 中国石油和国家能源集团积极开展CCUS 产业布局和示范工程,为彻底解决能源电力企业的碳减排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例如,为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达成共识,步调一致采取碳减排行动,2017 年, 京东物流发起“青流计划”, 携手供应链上下游伙伴, 推动供应链端到端的绿色化、环保化。如今, “青流计划” 已有超过30 万家企业、亿万名消费者参与其中, 已带动行业减少一次性包装100 亿个。

绿皮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气象局的专家联手国内气候变化领域一线学者联合编撰的权威性年度出版物。绿皮书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融合的独特视角,见证了国际气候进程,紧扣中国绿色低碳发展的脉搏,反映气候变化领域研究的前沿问题,为社会公众全面了解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行动提供了丰富、及时和有前瞻性的思想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影响。

欢迎阅读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2):落实“双碳”目标的政策和实践》了解详细内容。


文|胡文娟

文章关键词: 双碳
返回顶部
登 录

登录
说明:申请加入可持续发展行动展示厅,请联系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申请账号发布行动案例信息,联系电话:010-62160423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