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可持续发展·中国这十年丨高校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教育形成健康发展态势

发布时间:2022-10-14来源: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作者:周祖城

image.png

过去的十年是中国高校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教育快速发展时期,形成了社会重视、学校支持、教师努力、学生认可的健康发展态势,为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周祖城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本文为《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可持续发展·中国这十年”特别策划文章

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高校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教育发生了令人欣喜的变化。

过去十年的三大变化

变化之一:形成了良好的开展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教育的外部环境,增强了商学院和教师的开课动力和学生的学习意愿。

十多年前(2006-2007),围绕MBA企业伦理教学现状,我们曾开展过一项全国性的调查,覆盖当时拥有工商管理硕士(MBA)授予权的所有商学院(含管理学院等)。在该项调查中,我们要求受访者对问卷中所列的12个可能对企业伦理教学构成困难的因素进行打分,结果显示,“缺乏来自社会的关于企业伦理教学的动力和压力”被认为是妨碍程度最大的。

在过去的十年中,这种情况有了根本性好转。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出的一项项大政方针,取得的一个个巨大成就,对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教育都有重要的影响,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尤为突出:

一是大力强调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10日举行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 “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如今高校重视立德树人工作已蔚然成风;二是持续开展反腐败斗争并取得压倒性胜利;三是着力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并取得重大进展;四是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并取得胜利;五是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所有这些都为开展企业社会责任和商业伦理教育营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进而增强了商学院和教师的开课动力和学生的学习意愿。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强调,进一步确立了开展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教育的必要性。

反腐败和依法治国的推进,为开展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环境基础,如果腐败严重,违法行为得不到应有的处罚,开展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教育就会变得非常困难。扶贫帮困和环境保护与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伦理密切相关,脱贫攻坚战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助推了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教育的开展。

变化之二:结束了教学资源匮乏的状态,课程指南编写、教材建设、案例开发等方面取得突破性成绩,学术研究和同行交流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在2006—2007年的调查中,“缺乏合适的教学辅助材料”是被认为是妨碍程度仅次于“缺乏来自社会的关于企业伦理教学的动力和压力”的因素。现在,这种状况有了根本性改变。逐渐产生的良好内部条件不仅使得课程教学水平不断提升,而且新任课老师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胜任课程教学。

一是出版了《企业伦理》课程指南。2018 年,全国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把《企业伦理》列入核心课程,同年,国务院学位办委托全国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了《企业伦理》课程指南,于2020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虽然该指南是针对工商管理硕士教育编写的,但对其他层次的企业社会责任和商业伦理教育也有参考价值。

二是教材建设不断取得新成绩。在过去的十年中,我国学者出版了《企业伦理学》《商业伦理》《管理伦理》《企业伦理与社会责任》《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等几十部教材,覆盖研究生、本科生、职业教育等多个层次。

三是案例开发成绩突出。在全国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已主办了13届“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评选工作,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产生了不少于50个“百优案例”。中国工商管理国际案例库收录了60多个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方面的案例。

其中,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钱小军、姜朋主编的《你知道我的迷惘—— 商业伦理案例选辑》和《我不是沉默的羔羊——商业伦理案例选》(第二辑),分别于2016年、2022年出版,书中案例具有真实性、生动性、本土性和开放性,为教授商业伦理课程的教师提供了帮助。

四是学术研究广泛开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资助的企业社会责任和商业伦理研究课题大幅增加,研究成果大量面世,促进了教学的发展。

五是同行交流形成制度。自2012年起,每年举行的全国MBA商业伦理与企业社会责任教学研讨会,已经成为全国MBA培养院校从事相关领域教学的学者们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谋发展、共同提高的重要平台。

变化之三:开设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相关课程的院校数量大大增加,任课教师迅速成长,课程建设水平显著提升。

开课院校数量大大增加。2006-2007 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开设企业伦理及相关课程的商学院不足40%, 在已开设课程的学院中,只有略高于40% 的商学院把相关课程列为必选课。虽然当时的调查对象只是拥有MBA 授予权的商学院,但它们都是我国实力较强的商学院,因此这一数据从一个侧面可以反映出当时我国高校在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教育方面的开展状况。

在过去十年中,这一情况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现在商学院较为普遍地面向MBA、本科生开设了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相关课程,而且越来越多的商学院把相关课程列为必修课。

以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为例,学院自2001年起面向所有MBA学生开设《管理伦理》(2021 年起更名为《企业伦理》)必修课,2012年起面向组织管理方向的博士生开设《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伦理专题研究》必修课,2014年起面向EMBA 学生开设《商业伦理与可持续发展》必修课,2019年起面向全院所有本科生开设《企业责任与伦理》必修课。

任课教师迅速成长。随着开课院校数量的增加,对任课教师的需求也大幅增加。不同专业背景、不同从教经历的教师纷纷加入任课教师队伍。从专业背景看,有管理学的教师(包括战略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运营管理等),也有经济学的、法学的、人文学科的教师,等等。

从从教经历看,有拥有丰富教学经验、教学能力突出的资深教师,也有刚刚加入教师队伍的年轻教师。虽然他们的专业背景和从教经历各异,但大家都有一种特殊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老师们围绕教学目标,发挥各自优势,创新教学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由此,产生了一大批有担当、有能力的任课教师,尤为可喜的是,年轻教师也迅速成长起来。

课程建设水平显著提升。商学院不仅开设了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相关课程,而且围绕课程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进行了积极探索,若干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正在形成。一些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课程被认定为国家级、省市级、校级一流课程。2022年太原科技大学联合太原理工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吕梁学院等高校获批“伦理与企业社会责任课程群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

面向未来的五个建议

过去的十年是中国高校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教育快速发展时期,形成了社会重视、学校支持、教师努力、学生认可的健康发展态势,为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也应该看到,面向未来,中国高校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教育依然面临不少挑战,从数量发展到质量提升,要做的工作很多,任务还很艰巨。以下是几点建议:

第一,构建中国企业伦理学科体系,开展中国特色社会责任研究。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构建中国企业伦理学科体系,开展中国特色社会责任研究,并把中国企业伦理学科体系构建和中国特色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成果体现在教材建设和课堂教学之中。

第二,借助一流课程建设提升教学水平。目前各高校都很注重一流课程建设,企业社会责任和商业伦理相关课程也应积极参与到一流课程建设之中,通过一流课程建设,不仅可以提升建设院校自身的教学水平,而且对其他院校具有示范借鉴作用。

第三,以研究促教学。如今企业社会责任、商业伦理相关的学术研究已经受到各方的重视, 未来需要继续保持。相对而言,企业社会责任和商业伦理教学研究开展得还不够,需要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和商业伦理教育有不少问题需要研究,通过对相关课程教学中长期存在的、普遍关心的专门性问题进行研讨,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

第四,注重面向博士生的企业社会责任和商业伦理教育。与面向本科生、MBA的教育相比,面向博士生的企业社会责任和商业伦理教育相对来说较为薄弱。除了企业社会责任、商业伦理方向的博士生,商学院中非企业社会责任、商业伦理方向的博士生中也有相当部分未来可能从事企业社会责任和商业伦理相关课程的教学。因此,面向商学院博士生开设企业社会责任和商业伦理相关课程,使其理解和掌握企业社会责任和商业伦理的必备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第五,开展国际交流,互学互鉴。在企业社会责任和商业伦理教育方面,我国已经跨越了单纯学习借鉴国外经验的阶段,今后应继续积极开展企业社会责任和商业伦理教育的国际交流,在学习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分享中国经验、贡献中国智慧。


编辑丨王秋蓉

来源丨《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2022年9-10期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返回顶部
登 录

登录
说明:申请加入可持续发展行动展示厅,请联系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申请账号发布行动案例信息,联系电话:010-62160423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