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可持续发展·中国这十年丨倡导金融健康,为普惠金融发展新征程助力

发布时间:2022-10-14来源: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作者:
image.png

拥有健康底色的普惠金融体系一定能在高质量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

贝多广 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院长

本文为《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可持续发展·中国这十年”特别策划文章

9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2021年)》(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基于人民银行组织开展的普惠金融问卷调查和指标填报,从使用情况、可得性、质量等多维度反映普惠金融发展情况。《报告》中的一些分析不仅印证了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此前的多项研究结论,比如普惠群体金融服务获得感持续增强,数字化对于普惠金融纵深发展的推动作用等。

更为可喜的是,《报告》还关注到了信贷问题,并将普惠保险、数字金融可得性等都纳入到了分析范畴。在《报告》中关于“发展建议”的那一部分,专门将“有力谋划和促进金融健康建设,不断提升普惠金融发展能级”写进了研究结果中,体现了我国从上到下对于金融健康的重视程度大幅提升,这对于广大的普惠金融服务的中小微弱群体在持续三年的疫情中,以及疫情后找到适合自身家庭财务状况保持健康的节奏,减少金融风险至关重要。

党的二十大召开在即,我想在回顾普惠金融走过的历程的基础上,再结合金融健康的必要性来对行业的未来进行展望。

普惠金融卓越发展的成绩及经验

第一,普惠金融理念深入人心。2016年国务院发布《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普惠金融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部分,并成为金融发展阶段的一项里程碑内容。在普惠金融国家战略的引导下,各级政府强化了信息分享平台的建设,这些平台成为各类金融机构解决针对中小微弱服务对象信息不对称矛盾的金融基础设施。犹如汽车可以在高速公路上疾驰,金融机构借助于信息分享平台得以较为顺畅地开展各类金融业务。全国无论大中小银行都全面投入普惠金融业务,呈现出中国独有的一道风景。国家的制度优势形成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全面覆盖中小微弱服务对象的巨大能量。而且,在让利政策的背景下,中小微弱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在新冠疫情肆虐的日子里,中国的小微企业表现出坚强的韧性。

不只是金融基础设施的搭建,普惠金融国家战略在“点”和“面”上都有亮丽的表现。从“点”上看,国家选择了若干地区作为普惠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这是我国改革开放数十年一贯的做法,即通过“点”上的试验获得经验,然后逐步推广到全国各地。从“面”上看,在五年历程中,全国基本实现了在60万个行政村设立金融便民服务点,这种国外称之为CASH-IN/CASH-OUT的简易设施,许多国家都有尝试,但真正能够做到全国普及的,恐怕只有中国。

第二,数字普惠金融的迅猛跃进,成为另一大亮点。数字支付已成为中国金融发展的一张名片,数字信贷日趋成熟,数字保险、数字理财等正在成为未来的热点。传统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已经蔚然成风。除了引领数字化的金融服务风潮外,数字技术在解决具体问题上也发挥了不可小觑的作用。比如在解决全球普惠金融面临的最大难题,即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方面,金融科技利用数字技术大幅降低交易成本和获客成本、提高征信覆盖范围,提升风险控制的质量,缓解商业可持续与普惠金融定价之间的矛盾。

第三,包容、健康、可持续的普惠金融体系正在各方的努力下日益完善。为了推动普惠金融制度、政策和机制创新,中国人民银行在货币信贷政策、金融基础设施、发展监测与评估、试验区建设、金融教育与消费者保护、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银保监会坚定实施普惠金融领域的激励与约束、差异化监管,证监会不断推动资本市场发展深化,地方政府积极探索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制度创新、改善金融生态环境。

落实到金融体系中,大中型银行在普惠金融专业化发展方面取得突破,小型银行在改革与转型中继续下沉,互联网银行通过技术创新开辟了新的市场,政策性银行逐步探索批发性贷款新模式,保险业、证券业机构积极尝试普惠金融产品创新,同时以社交平台、电商平台为基础提供场景化金融服务的模式更加普遍,共同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结构不断深化、市场层次愈加丰富,金融体系更加包容。普惠金融的意义早已超出最初人们理解的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在保险、资本市场等诸多领域,其带来的“普惠价值”越来越巨大深远。

第四,普惠金融展现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在助力脱贫攻坚方面,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为消除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加速世界减贫进程贡献了重要力量。在支持疫情响应方面,数字普惠金融解决了“短、小、急、频”的贷款需求,支持了微弱经济的持续经营。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普惠金融致力于改善金融结构,进而改变经济结构不平衡的状态,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我们欣喜地看到普惠金融与金融稳定实现了相互促进。更值得自豪的是,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为加强国际经验借鉴、促进国际治理做出了突出贡献。

第五,在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进程中,普惠金融相关改革积极开拓创新。自2008年至今,普惠金融相关的改革试验区包括了农村金融改革试点/试验区、城市群金融改革、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普惠金融改革示范区/试验区、普惠金融全球倡议(FIGI)中国项目试点县、金融支持产业转型升级改革创新试验区六类。各试验区努力施长补短,做法亮点多多,积累了值得推广的宝贵经验。

倡导消费者金融健康正当其时

在国际上,关于金融健康的探讨一直伴随着普惠金融的发展历程。最初业界将重心放在了解决金融可得性方面,关于金融健康的问题要不要马上提上日程还有争议。但由于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弱势群体在疫情中受到最沉重的打击,普遍恶化的金融健康状态不得不引起人们广泛的重视。于是,金融健康日益成为国际上一个主流话题。

对我国而言,在举国上下的推动下,普惠金融已取得了上述诸多成绩,在未来5—10年,我国的普惠金融事业将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于此时倡导金融健康,主要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在金融健康的框架中,普通人的储蓄和保险应该是两大基本内容。如果我们有一个量化的金融健康指引,我们的普惠金融事业可能会走得更加平稳扎实。

第二,倡导金融健康概念,要重点从金融服务供应商的角度出发。众所周知,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中小微弱,特别是弱势群体。这个群体的普遍特征恰恰是金融素养较差,金融能力偏弱。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强调在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的同时一定要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尽管我们知道每个微观单位自身能力建设,自我保护是何等重要,但是我们仍然必须坦诚地承认,金融消费者保护的主要行为者是金融服务供应商。只有供应方真正认识到客户保护的重要性,摈弃竭泽而渔、杀鸡取卵的短视做法,并将客户保护的各项原则内嵌进产品战略、业务战略乃至于企业战略之中,客户保护才能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并成为国家普惠金融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三,中小微弱的金融健康状态事关整体的金融稳定。当金融亚健康或金融不健康成为普遍问题,社会意义上的金融稳定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危及社会的安宁稳定。

金融健康是整体金融稳定的底层逻辑

CAFI在2021年发布的《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中提出要布局能力建设的长效机制。今年的研究证明,金融健康目标恰好是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标志,金融健康是普惠金融生态体系建设中关于能力建设方面的重要内容。

如同提升自身的免疫能力和健康程度是帮助个体抵御疾病的最好方式,足够的金融知识、与时俱进的金融素养是金融消费者保持家庭经济体财务健康的基础,而这种能力在对抗疫情冲击的时候又尤为关键。因此作为普惠金融的倡导者,我们将致力于从提高小微企业和微弱经济体的自身免疫力的角度来推广金融健康。从本质上说,金融健康就是提升中小微弱的金融能力和金融素养。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增强居民、家庭和小微企业的金融健康意识,推进金融健康建设不仅能够促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也能够增强消费者尤其是小微企业解决因疫情带来经营困境的能力,进而起到保护消费者和稳定金融形势的作用。也就是说,小微企业能否经受住疫情冲击、渡过难关,能否在疫后恢复生产而且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是否具有良好的金融健康状况。

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致力于建设“好金融”和“好社会”,普惠金融生态体系是好金融的具体表现。当然,所有这一切的基础是金融消费者对普惠金融生态体系的信任。如果广大金融消费者对所处的生态体系缺乏信任,就不会愿意参与金融市场,就不会接受金融服务,发展普惠共享、包容、健康、负责任的好金融就缺了基础。假设农民都觉得保险就是骗人,就不会买保险,就可能失去一个抵御风险的好工具。假设普通民众觉得资本市场不靠谱,就可能不会愿意购买养老理财工具,那么个人养老制度就可能是纸上谈兵。从这一意义上说,金融健康是整体金融稳定乃至社会稳定的底层逻辑。

正如前文中提到的人民银行发布的《报告》在“普惠金融发展展望”部分所写:“(未来一段时期)金融消费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更加完善,消费者金融素养稳步提升,以金融教育、金融消费者保护和普惠金融‘三驾马车’为一体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更加健全。”我们相信,通过研究机构、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共同的努力,拥有健康底色的普惠金融体系一定能在高质量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


编辑丨邓茗文

来源丨《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2022年9-10期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返回顶部
登 录

登录
说明:申请加入可持续发展行动展示厅,请联系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申请账号发布行动案例信息,联系电话:010-62160423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