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小勇 张砚
与草原、湿地,或者人工固碳技术相比,森林是天然的生态系统大碳库,除了减轻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外,森林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地球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但是,作为固碳“主力军”,如果无法良好经营,森林反而可能成为碳排放大户。全球目前因森林退化和森林砍伐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就占年总排放量的12%左右,这一数据意味着,加强森林可持续管理对于实现碳减排来说具有双倍的效应。
一般认为,碳中和需要通过增加碳汇和节能减排两种途径,以达到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与吸收的二氧化碳总量相抵消的目的。在我国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连续30多年保持双增长的背景下,森林碳汇支持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能力也在持续提升。在持续造林的基础上,通过森林认证的方式保护好现有森林,不仅可以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与利用,也能有效稳定森林固碳能力、维持森林碳汇水平。
国际森林认证的发展现状
森林认证作为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工具,其目的是通过第三方评估,验证森林经营过程中以及木材加工企业的产销链条中是否践行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森林经营方面主要表现为:林地的管理和利用可以保持其生物多样性、生产力、再生能力、活力,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的潜力,且不会对其他生态系统造成损害;在产销监管链条上则体现为林产品企业原料可追溯,以及可证实来自可持续经营的林地。
目前国际上通用且使用频率较高的认证体系有森林认证体系认可计划(Programme for the Endorsement of Forest Certification Schemes,PEFC)和森林管理委员会(Forest Stewardship Council,FSC)两大主导体系。PEFC认证理事会于1999年成立,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在世界各地有80多个成员,包括55个国家成员和31个国际利益相关者成员。PEFC认为,分布在世界的森林有高度多样化的特征,因此秉持不制定统一通行的认证标准的原则,通过监督、核准和调整世界各国家森林核证制度文本及实施情况,认证各国的标准是否符合可持续森林管理要求。其成员国的认证产品,均可获得PEFC认证标签的背书。
FSC委员会1993年创立于加拿大多伦多,其本身不进行认证工作,而是在全球授权了19家机构进行认证评估,并对授予认证单位进行定期追溯。与PEFC相比,FSC对于企业认证和小型或低密度管理森林的认证频率更高。其委员会认为,森林认证的意义除了维持生态屏障,还有可持续提供木材、药用植物、食品等经济产品的价值。因此,FSC认证一方面非常重视评估林地的保护价值,包括林木资源和其支持的物种的多样性维持,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提升FSC认证影响力来帮助相关企业通过践行社会责任获得收益。目前,FSC在建筑、家具、商品外包装和服装企业认证方面占据了相当份额的市场,截至2020年,委员会为4万余家企业颁发了认证证书,体现了其在企业产品和林产品产销监管链条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我国推动森林认证对绿色发展的多重意义
我国的森林认证体系(China Forest Certification,CFCC)于2001年开始启动建设,2010年成立国家林业局森林认证工作领导小组和中国森林认证委员会,2014年与PEFC实现互认。CFCC分森林经营、产销监管链、非木制林产品、生产经营性珍稀濒危物种、森林生态环境服务、竹林、碳汇林、森林防火几大类。截至2021年4月,CFCC已认证林地面积580多万公顷,为361家企业颁发了产销监管链认证证书,并对62家非木质林产品企业进行了认证。
推动中国森林认证与我国的绿色发展理念一脉相承:
其一,森林认证为监督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了新途径。在我国的森林资源中,国有林场占据了较大比重,但由于在长期经营中存在管理粗放、规则僵化的问题,森林抚育不到位、森林质量不高现象在过去屡见不鲜。森林认证的引入和推进相当于是在政府之外增加了一个监督手段,第三方的监管可以对现行管理体制进行有效补充,进而促进国有林场提高管理能力和森林经营水平,保障森林可持续运营。对于在日常经营中长期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手段的集体和个人经营的森林来说,申请森林认证也可以打造并保障良好森林经营者的品牌声誉,这有助于更多森林经营者走向可持续经营之路。
其二,森林认证为企业带来更多潜在的经济效益。在林产品贸易方面,随着全球采购企业和消费市场对木制品原料来源越来越重视,认证产品在工程招标中愈发受到欢迎,甚至逐渐成为硬性要求,以及国内企业进行产品国际出口的必需品。因此,推动中国森林认证体系的知名度和认可度的提升,将鼓励企业主动在不破坏环境的基础上提高对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水平,从而借助资质互认,跨越贸易壁垒,进入国际市场。此外,我国除PEFC通用认证类目之外(森林运营认证、产销监管链认证),还开发了其他颇具特色的认证项目,如非木制林产品认证、森林生态环境服务认证,这些项目可以全方位助力认证森林经营者提升经济收益,通过经济效益促进生态效益和绿色发展能力的增长。
其三,森林认证能更好地助力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首先,从自然保护的层面来说,以认证体系监督森林运营和鼓励企业使用可持续森林原料,可以减少森林破坏、增加森林恢复、鼓励人工林发展、避免森林火灾,帮助维持森林的面积和生态功能,使森林的固碳能力保持在合理水平。
其次,产销监管链认证对木质林产品原料来源的可持续性进行了限定,从而对林产品生命周期的碳排放进行了限制。目前对木制林产品固碳和碳排放的计算是依据产品的寿命和年衰减率进行的,一般认为,在一定年限内木制林产品的碳储量和排放量等同。森林认证可以佐证木材原料的来源林是否具有较好的碳汇效应,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论证认证产品自身是否符合碳中和要求。
再次,我国的森林认证体系包含碳汇林认证,通过在碳交易平台出售碳汇或者企业认购碳汇林经营权的方式,可以有效平衡其他企业的碳排放与吸收数量,助力碳中和的目标达成。同时,对于以可持续的方式利用森林资源的林区来说,认证碳汇林几乎不需增加管理成本,还能够增加森林附加值,这就自然削弱了森林经营者砍伐森林的经济动机。
以林产品绿色政府采购促进绿色供应链建设
积极落实绿色采购和原材料审查可以为企业带来多方面的好处:一是企业可以通过产品上的认证标签提高企业形象,开拓注重环保的绿色消费群体市场;二是增加合法可持续要求可以帮助企业筛选可靠的供应商,获得森林认证或者合法可持续认证代表了森林经营者的管理能力和经营能力,与这类供应商合作可以减少供应链风险;三是有利于跨越外贸和政策性采购的门槛,也可能获得协会或相关政府部门的补贴。
然而,当前来看,除了对外贸和政府招标项目需求较大的林产品企业外,其它国内企业进行森林认证或者审查林木原材料来源的积极性还有较大提升空间。这是由于我国的林产品产业还处于上升发展时期,需要资源保障,因此部分企业对木材资源价格和供应周期的重视程度高于对其来源可持续性的关注。对于原材料采购自农户的企业来说,认证工作也存在增加时间和价格成本、需要投入长期的管控监督措施来保证证书效力、管理难度大等阻碍。
企业主体的能动性决定了林产品绿色供应链建立的规模和成效,在我国CFCC认证已具备一定规模和认可度的背景下,国家角度的林产品绿色政府采购会成为鼓励绿色供应链发展的重要手段。
林产品绿色政府采购(Green procurement policy for forest product)是政府在购买商品、服务、工程过程中重视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的体现,选择那些符合国家绿色认证标准的产品和服务进行采购。其发展与森林认证的关系密切。在英国、大多数欧盟国家和美洲国家,FSC和PEFC都是通用的认定林产品属于政府绿色采购范围的A类证据,认可度最高、最普适。从较早开启林产品绿色采购政策的英国来看,据其木材贸易联合会(Timber Trade Federation,TTF)统计,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在各部门广泛执行后,极大推动了全国范围内认证林产品供应量的上升。因为,尽管公共部门占整林产品的市场份额较小,但在大型建筑中使用认证林产品会得到极大促进,大部分承接政府采购项目的大型企业也会更倾向于直接提供A类证据。
在我国推行林产品绿色采购政策的意义是多重的:
首先,保持森林的生态效益属于公共服务的一部分,可能存在市场失灵的问题,而政府的绿色采购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促进企业进行森林认证、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和可持续发展水平,在直接监督和管理国有林地外,促进了我国企业、集体经营的森林的可持续性。特别是能参与政府订单供应的企业一般都是规模较大企业,其经营的林地面积较大,通过进入政府采购市场,获得可观的生态环境效益。
其次,绿色政府采购会对私人消费和企业贸易起到示范和引导作用。政府采购市场处于供应链终端,政府制定林产品绿色采购政策,将为从源头建立绿色供应链产生示范效应和信号作用,提升相关行业头部企业进行森林认证的积极性,引导生产企业在未来的产品生产中自发采购可持续原料。个人消费者虽然对认证林产品的需求动机较低,但对毁林、生物多样性等社会议题有所关注,政府的绿色采购计划也能助力消费者的观念转变,帮助其意识到认证产品的意义,从而进一步促进企业的绿色采购。
综上所述,在我国,政府的林产品绿色采购能对行业内绿色供应链的建立起到较强的带动作用。在行业逐步发展、规模企业逐渐增多的情况下,企业应对市场和贸易的需求,也有一定主动性进行森林认证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两种效应叠加,能够有效地减少非法采伐、提升森林管理能力,从而有助于我国森林发挥其应有的生态价值,助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