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于志宏 李艳芳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接近完成。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连续7年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到今年2月底,全国832个贫困县中已有601个宣布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贫困群众“两不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三保障”突出问题总体解决。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中国减贫方案和减贫成就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今年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将有1亿左右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
然而,贫困治理依然是漫长持久的过程。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如何构建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企业扶贫有效路径?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要坚持农村优先发展,按照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动城乡一体、融合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实践证明,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扶贫、万企帮万村等方式对于创新帮扶模式、推动扶贫进程、确保减贫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过去的精准扶贫实践中,工商企业界反应迅速、方式灵活、成就斐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相较于扶贫工作,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容更广、难度更大,也更需要企业的参与助力。
结合未来乡村振兴的发展方向和总体要求。企业可以发挥自身资金、技术、渠道等优势,结合贫困地区的需求,从党建、产业、生态、消费、教育等领域推进乡村振兴。
一是“党建+振兴”——培育乡村振兴的发动机
“党建+振兴”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帮扶方式,能够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强有力的保证。抓好党建促进脱贫攻坚,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经验,加大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协会、产业链等新建党组织力度,实现党的组织无处不在、作用无处不发挥,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切实把党建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
企业可以帮扶贫困地区加强基层组织阵地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能人队伍建设,改变贫困地区和群众的精神面貌。
例如,中国铁塔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建的独特优势, 4年来选派13人到定点扶贫县挂职副县长或驻村担任第一书记,强化党建引领,通过支部结对帮扶,帮助定点村选好一把手,加强能人队伍建设,留下“不走的工作队”。
中建装饰则创新精神扶贫模式,帮助村民养成文明习惯。2019年,中建装饰集团在杨家河村启动“我迈步你康福”文明习惯养成行为公益活动,助力杨家河村村民21天养成文明习惯。
二是“产业+振兴”——纳入产业链循环
在扶贫开发阶段,产业扶贫是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进入乡村振兴阶段,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石。发展现代农业是产业兴旺最重要的内容,需要大力发展以新型职业农民、适度经营规模、作业外包服务和绿色农业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农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为农民创造更多就业和增收机会,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企业开展“产业+振兴”的主要路径包括: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农业,开展劳动力密集型的第二产业,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进行可再生能源开发,进行其他资源开发。
例如,2019年中粮集团依托当地资源,统筹规划,培育和打造特色产业项目共同体,落实扶贫项目49个。在黑龙江省绥滨县,中粮在水稻上“做文章”,与绥滨国有粮食企业等共同投资7000万元,组建农业股份公司,打造“公司+合作社+贫困户,让贫困户当股东”的产业扶贫新模式,通过资金注入、规模种植、订单农业、品牌销售等措施,有效带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