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可回收性设计是解决塑料污染的抓手

发布时间:2022-06-23来源:作者:


——访中国合成树脂协会塑料循环利用分会常务副会长王旺


文|本刊记者  王秋蓉


塑料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是重要的基础材料,然而其带来的环境挑战亟待解决。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告称,世界上生产的90亿吨塑料中只有9%被回收利用,大多数都被扔进了填埋场、垃圾场或自然环境中。为了遏制塑料污染,各国政府都纷纷出台治理措施,全球知名品牌也积极行动,纷纷做出实现100%可回收或可重复使用的承诺。

中国政府已为塑料污染治理指明了方向。2020年2月,《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要求:以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为导向,研发推广性能达标、绿色环保、经济适用的塑料制品及替代产品。我国新修订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于9月1日正式施行,其中明确提出:国家鼓励和引导减少使用、积极回收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制品,推广应用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的替代品。

无论是国际形势、我国政策导向还是行业趋势,回收利用被视为应对塑料污染的重要途径,却也是世界难题。成立于2016年底的中国合成树脂协会塑料循环利用分会(CPRRA),着力推动中国塑料回收利用,于2020年7月15日启动了《塑料可回收性设计指南》系列标准的编制工作。可回收性设计能否有效解决塑料回收利用难题?如何推动落地实施?企业进行可回收性设计的动力在哪里?针对这些问题,8月22日本刊记者专访了CPRRA常务副会长王旺。


对话:

Q|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A| 王旺


中国塑料可回收标准存在空白

Q:如何理解和定义可回收性设计?它与绿色设计、可持续设计有何区别?

A:我国很早就出现了绿色设计(也称生态设计)的理念,可持续设计是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后来出现的。无论是绿色设计还是可持续设计,其范围广泛,要系统考虑在产品原料选择、设计与生产、流通、使用、回收、再生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的能源消耗和环境问题;而可回收性设计(recyclability design)可以说是绿色设计、可持续设计的一部分,针对塑料回收和再利用的特定概念,聚焦在塑料制品设计中油墨、涂层、尺寸、附件、胶黏剂、标签、颜色、形状、添加剂等因素,具有针对性。关于可回收性设计的理念和观念国际上已经比较成熟,只是在国内传播、推广得比较晚,因此还需要不断地宣传和引导。

国际上,2009年,美国塑料回收协会(APR)开始对可回收的塑料包装进行认证,并制定了各塑料类别相应的设计指南和检测标准。经过11年的发展和完善,这一方案已被美国绝大多数塑料包装生产商、品牌商接受、认可,美国零售商沃尔玛、Costco超市、亚马逊都以APR塑料可回收认证作为供应商的基本要求。2018年,欧洲塑料回收协会(PRE)使用APR的塑料可回收性设计指南,将其转化为符合欧洲的标准认证体系,命名为RecyClass。

目前国内关于“塑料可回收”的定义和评价并不明确,缺少为了促进塑料制品的回收和再利用,实现闭环而进行的生产前的设计。这就导致中国塑料可回收方面无法与国际最新可持续发展方向接轨。为了填补这方面的空白,2019年11月,中国合成树脂协会塑料循环利用分会与美国APR签署合作备忘录,将APR的塑料可回收性设计指南引入中国,并进行一系列本地化工作。其中,首要的问题就是对塑料的可回收性设计进行定义和建立标准体系,这也是中国与全球携手解决塑料污染难题的重要一步。

可回收性设计简单地说,就是产品设计要加入可回收设计思想,具体而言,希望达到以下四个条件:(1)制品所采用的原材料必须是可回收再利用的,不包括任何由于物理、化学、环境保护、卫生安全等因素限制其再利用的材料;(2)制品必须被普遍地收集、分类到回收体系中以进行再生;(3)制品的回收和再生过程具有商业可行性;(4)回收的塑料制品可以再生成为生产新产品的原材料,再生材料具有市场价值和(或)被纳入政策、法律、法规强制使用范畴。


返回顶部
登 录

登录
说明:申请加入可持续发展行动展示厅,请联系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申请账号发布行动案例信息,联系电话:010-62160423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