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面认识乡村振兴的战略地位与企业战略机遇——专访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汪三贵

发布时间:2022-06-23来源:作者:

image.png

访谈人物简介

汪三贵,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洲开发银行等多个国际发展机构咨询专家。


本刊记者 | 邓茗文


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如何深刻认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意义,如何把握乡村振兴于民族复兴的战略地位,如何理清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5年过渡期的核心目标与重点工作,如何在乡村振兴战略下认清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战略机遇,这些问题关系全局、意义重大。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国“三农”专家、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汪三贵教授,请他深入浅出,细细解答。

 

对话:

Q |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A |  汪三贵

 

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后,中国农村的基本现状

Q: 我国脱贫攻坚战已经取得全面胜利,如何把握脱贫攻坚完成之后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的特点?

A: 脱贫攻坚完成后最大的一个特征就是无论东部、中部、西部,哪怕是最偏远的地区,都没有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摆脱绝对贫困,主要指吃穿问题都解决了,没有家庭再住危房,所有的孩子都能上小学、初中,基本上没有看病看不了的、生了病不看的情况。以前在很多农村地区,特别是在偏远贫困地区还大量存在看不了病、看不起病的情况,现在这样的问题都不存在了。

中国是第一个提前十年完成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的国家,这在其他发展中国家是没有做到的。这是一个基本的脱贫攻坚成就。

这样的成就为我国农村下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除贫困人口都脱贫以外,现在农村各方面都有改善。比如,一些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大幅改善,可能除了极个别人特别少、特别偏远的自然村外,道路基本全部通了,饮水问题也都解决了;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绝大部分村都有村卫生室,乡镇里面都有学校,教育设施、方便程度提升了很多,能够确保孩子就近上学,并且有一定的质量。

贫困地区这些年总体来讲发展速度比全国平均水平要快,比非贫困地区要快,差距也在缩小。但总的来说,城乡差距依然很大,同时还存在一些有返贫风险和陷入贫困风险的脱贫户和边缘户,实现农村现代化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中央决定通过乡村振兴战略,到2050年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Q: 中国的农村发展处于什么水平?如何看待城乡差距的现状?

A: 中国农村发展水平很难说,不像贫困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首先,农村发展的差距很大。东中西部地区农村的差距特别大,东部地区的好多农村都已经非常现代化了,有些跟城市没有区别,特别是江浙、广东一带农村发展水平很高。第二,农村离现代化的要求还很远。特别是中西部的一些农村,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6倍多;各种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也远比城市落后;很多农村产业还是很传统、小规模的,比较低的生产方式还大量存在;农民的收入水平、生活条件、人居环境等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很多地方连卫生厕所都没有。第三,农村的产业结构还比较单一。农村主要还是劳动生产率较低的第一产业,第二、第三产业还很不发达。

因此,尽管我国已经消除绝对贫困,但必须要继续改善低收入群体的状况,甚至让农村地区的群众改善得更快,才能缩小发展差距。


乡村振兴是未来30年“头号政治任务”

Q: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再次提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那么该如何认识“乡村振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中的位置?

A: 一言以蔽之,未来30年乡村振兴是中国的“头号政治任务”。

脱贫攻坚实现了近1亿人摆脱贫困,这样一个宏伟目标为什么要在2020年实现?因为它是关系到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能不能实现的关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就是让所有人脱贫。而乡村振兴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底线任务。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到2050年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我们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最重要的政治任务。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短板在贫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短板则在农村。这才是为什么脱贫攻坚转向了乡村振兴。所以说,把农业农村发展起来是每个部门都需要考虑的问题。乡村振兴是今后几十年最重要的政治任务。

Q: 那么,2035年就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道路上又一个重要的关键节点。

A: 是的,到2035年要有重要的成果,要求乡村振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而关键就在于农业农村要基本实现现代化。城市里面不需要花那么大的精力,我国一线城市已经现代化了,很多方面甚至都超过了发达国家;二三线城市差一点,但差异不算太大,靠市场的力量继续发展没有问题。现在难就难在农村。

所以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将重心工作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来,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要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因此,各行各业各部门必须要有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把乡村振兴作为未来30年重要的政治任务。

Q: 脱贫攻坚战实现了“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这一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比起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的难度会更大吗?

A: 应该说,乡村振兴的任务比脱贫攻坚更重。脱贫攻坚毕竟针对的是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只是中国农村的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而乡村振兴是要让所有农村地区、所有农村人口都振兴起来,涉及农村的方方面面,从工作的广度、深度、目标、要求都比脱贫攻坚的更高。

同时,乡村振兴也需要动员政府各个部门,东部、西部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脱贫攻坚只是让贫困人口脱贫,而乡村振兴则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村的生活标准变得跟城镇一样。


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关键看两点

Q: 乡村振兴将是一个跨越30年的漫长历程,那么从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当前面临哪些核心任务?原来结对帮扶的企业应尽的责任是什么?

A: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为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主要完成两个任务:一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二是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在体制机制和政策上的衔接。

关于第一个任务,前面讲到有一部分刚刚脱贫但标准不高的以及不是脱贫户但在贫困线边缘的群体,他们还面临一定的返贫和致贫风险,毕竟很多贫困地区灾害多,天灾人祸都存在,因此在过渡期内对这些群体还要密切跟踪监测,扶上马送一程。要做到这一点,主要的帮扶政策还不能一下都撤了、停了,很多政策还要延续,一旦出现风险、出现问题就马上针对性地解决。这就要求在过渡期内落实“四不摘”,即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当然,显然不会像过去那样有大规模政策堆在那里,而是出现问题马上有相应的政策跟进。

第二个任务就是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所谓衔接,就是将原来打脱贫攻坚战的一套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都转换成完成乡村振兴目标的体制机制和政策,这需要一定的时间磨合和转换探索。当然,现在大的方面中央已经定了,就是乡村振兴要借鉴脱贫攻坚的经验,比如脱贫攻坚时期提出的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落实,现在乡村振兴照搬;脱贫攻坚工作五级书记一起抓、“一把手”负责制,到乡村振兴也一样。另外,到乡村振兴阶段仍然要动员全国的力量。这些大的体制机制转换之后,工作重点肯定是逐步以乡村振兴为主,但过渡期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也很重要。经过五年过渡期的稳固提升以后,返贫的可能性就更小了。

从帮扶企业的角度看,企业定点帮扶地区在过渡期内肯定不能出现返贫现象。防止返贫的主体责任在地方政府,如果出现大规模返贫,地方政府肯定担首要责任,但对应的帮扶单位就没有连带责任吗?因此,那些帮扶单位还要继续尽责,在五年关键期内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顺利衔接乡村振兴。

Q: 乡村振兴阶段可能会出现哪些不同于脱贫攻坚阶段的变化?

A: 变化就很多了。比如,脱贫攻坚阶段有那么多相关政策、不同部门的政策,以后哪些政策取消,哪些政策在乡村振兴阶段还要延续,延续多久?再比如,原来所有的贫困村都有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现在没有贫困村了,乡村振兴是不是还需要驻村书记、驻村工作队?哪些地方需要?另外,工作对象也会发生变化,比如国家会确定一部分乡村振兴重点县,今后需要帮扶这些重点县推动乡村振兴。还有,以后的定点扶贫、东西协作扶贫全部都要转成乡村振兴,今后就不叫精准扶贫而叫精准帮扶了。从机构上看,国务院扶贫办整体转成国家乡村振兴局了,各地方扶贫部门也会进行相应的调整。

乡村振兴帮扶的发力点也不同了,需要在过渡期里调整得与乡村振兴目标相关。比如原来搞产业扶贫,现在乡村振兴要产业兴旺,那么在产业扶贫的基础上怎么把这些支持政策、帮扶措施调整到促进产业兴旺,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还得考虑带动这些脱贫户、低收入人口继续发展、继续提高。这些东西都要在这5年过渡期内明确理顺。

Q: 5年过渡期同时也与“十四五”时期交叠,如何看待这一阶段的衔接工作与“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重点工作间的关系?

A: 乡村振兴的任务很重,要跨越30年完成,因此要分阶段推进。这5年就是要重点围绕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出的一些主要目标任务,落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包括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黑土地保护工程;确保种源安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从乡村振兴的角度来讲,5年之后所有相关体制机制要全面建立起来,政策体系要完善起来,各个地方政府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

Q: 如何衡量乡村振兴的进展和成效?

A: 乡村振兴不同于脱贫攻坚,脱贫攻坚全国的标准是一样的,但乡村振兴不可能是一个标准,因为差异太大了。中央农办和乡村振兴局今后5年内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要研究这些东西,搞清楚该如何推进乡村振兴。

有了脱贫攻坚的制度基础、经验基础,有些东西可以借鉴,但乡村振兴的任务确实也更艰巨、周期更长,涉及面更广,需要的资源也更多,对乡村振兴的进展和成效要建立考核评估机制。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关系

Q: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如何认识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战略之间的关系?

A: 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战略必须同步推进,新型城镇化是乡村振兴不可偏废的路径。任何国家的现代化过程都是城市化的过程,没有例外。

农产品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其需求的收入弹性是比较低的。换句话说,收入的大幅提高,不会带来同比例食物消费、粮食消费的大幅提高,食物消费在整个消费中的比例反而会越低。农业的产业特性,决定了它不可能高质量养活大量人口,因此国家越是现代化,人们的收入越高,劳动力就越会流向能产生更多价值、有更多需求的第二、第三产业,而这些产业是有规模效应的,大部分聚集在城镇,因此人口也会更多居住在城镇。

乡村振兴以县域经济为主,要把县及县以下地区发展起来,因此县城将来的地位将大大提升。农村人口进城,大部分人是进到县城。现在很多县城只有十几万人、几万人,今后可能一个县有50万人,那农村就要挪30万人到县城,镇上再吸纳一部分,那么农村里人口比例就不高了。

Q: 我们的目标是要振兴乡村,农民都转移到城市里了,那谁来振兴乡村呢?

A: 现在的问题是农村的主要劳动力进城了,把没有劳动力的老人和孩子留在村里,是搞不成乡村振兴的。城镇化加上配套改革以后,农村出来的劳动力在哪工作,户口就落在哪,老人孩子都可以跟着进城,而且要鼓励他们进城。要知道日本的农村真正的农民只有200万,不到总人口的2%。

据测算,“十四五”末,我国农村人口大概只占20%。国家已经出台了不少促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到202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要提高到65%。

未来,农村第一产业肯定还是要继续发展,而且要提高质量、增加价值,毕竟人们的需求还会提高,农民要实现更高的收入,就要想办法扩大规模、提高生产力,还要有专业化的生产方式。一亩地赚不了多少钱,但是几百亩、上千亩呢?江西种粮大户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智能化,26个人种1万亩地,人根本不用下田。


万亿财政收入将投向乡村振兴

Q: 也就是说,今后要整合农村土地资源,发挥资本的力量,促进农业产业投资,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从而推动乡村振兴?

A: 按照资本市场的规律,很多人现在不愿意到农村投资,这一阶段农村的发展更多要靠国家财政和金融支持。从今年开始,国家会有大量的财政资金,地方预算内资金,包括土地出让收入都将投向农村。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很多对农村建设的要求,农村的基础设施还要再加强,比如生产道路,现在好多路已经修到村里,但田间地头没有路也不行;要规模化经营,土地就得整治,现在的稳产高产农田才占三分之一,还有大量的农田要改造、灌溉系统要改造,而且要改造成适合机械化作业的连片地块。另外,农村应该比城市更宜居吧?除空气外,现在农村各个方面的环境比城市还差,农村人居环境还要再提升,真正把农村打造得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更加宜居。这样,今后农村就可以发展旅游业,80%的城里人就是它最大的市场。

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就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每年投入上万亿都止不住,相当部分需要依靠财政投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的意见》已经明确,“十四五”时期,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的10%,或者土地出让收益的50%,要用于乡村振兴。原来土地收益都是为城市服务的,今后一半必须投到农村去。


企业推动乡村振兴任务更多、机遇更大

Q: 您之前谈到乡村振兴的任务更重,那么如何定位企业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责任?

A: 扶贫时期,企业更多是到贫困地区开展无偿帮扶,作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一种表现;到了乡村振兴阶段,更要考虑如何利用企业自身的专业优势推动乡村发展。

总的要求就是到2050年农村的生活质量、生活条件和城市差不多,那就涉及农业农村发展的方方面面。比如,今后农村能源的问题怎么解决,生活用能、生产用能,主要用气还是用电?生活用能是按照城市的方式在农村搞燃气管道、煤气罐,还是根据农村的特点考虑成本效益,设计新的解决方案?尤其在国家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下怎么干?显然,能源行业就得考虑这些问题。

农村的电网改造是走在前面了,但今后农村里面搞第二、第三产业,电力保障肯定很重要,农村田间地头要机械化、智能化,也涉及用电的问题。而且不同地区农村的情况条件需求肯定不一样。这些工作要做30年,那相关企业的规划方案、技术方案是什么? 

所以说,乡村振兴阶段国企、央企的任务更重、责任更大了。总目标党中央已经提出来了,企业就得考虑拿出什么样的技术方案,到底怎么解决农村各个方面的问题。这些就是企业最大的责任。

Q: 从脱贫攻坚阶段的“万企帮万村”,到乡村振兴阶段的“万企兴万村”,您认为企业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有哪些发展机遇?

A: 乡村振兴对于企业来说,不光意味着更多任务和责任,也为企业创造了更大的机遇。前面讲了,乡村振兴阶段会有大量的财政投入,这些上万亿的资金除了用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外,主要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升级等方面的工程,这就为企业结合自身业务优势参与建设带来了很多机会。

与此同时,农村居民区的分布特点是地域广阔、居住分散,企业的实施成本肯定比在城市高,有的投入肯定是亏本的,那走在前面的企业是不是可以跟中央争取优惠政策?应该看到,企业的乡村振兴规划做得越契合发展需要,就越有可能获得财政支持、政策支持,从而找到自己更大的发展空间。

农村特别复杂,需要发展提升的方向也很多。今后农村的物流改善也很重要,下一步要让村里的农民买东西、卖东西更加方便,电商怎么入村,如何在农村里搭建有效的物流体系?显然,城镇里人口密度大、成本低,而农村居住相对分散、成本比较高,这里面有很多机遇,同时挑战也更大。

面向农村的金融服务也需要提升。我们的金融体系有强烈的城市偏向,今后农业农村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脱贫攻坚毕竟主要是小额扶贫贷款,规模不大,未来乡村振兴资金需求的面更宽了,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有什么相应的信贷产品、保险产品?还有金融产品在农村地区信用核查成本高和道德风险的问题怎么解决?科技金融如何针对农业农村进行创新?这些都是企业需要创新发力的地方。企业必须充分理解乡村振兴在国家战略中的高度,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

返回顶部
登 录

登录
说明:申请加入可持续发展行动展示厅,请联系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申请账号发布行动案例信息,联系电话:010-62160423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