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粮集团:依托农业产业链 探索消费扶贫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2-06-23来源:作者:

文|本刊记者  李艳芳

消费扶贫是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力武器”。5月12日,中央企业消费扶贫工作推进会在京举行。推进会上,央企消费扶贫电商平台正式上线。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党委委员任洪斌表示,国资委党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大力推动中央企业消费扶贫工作,组织开展中央企业消费扶贫专项行动,线上线下相结合,有针对性加大采购帮销力度,推动中央企业消费扶贫金额力争比上年增加50%以上。

目前央企消费扶贫电商平台开设央企扶贫馆92家,上架贫困县农特产品1500多种。其中,中粮集团发挥产业链优势,通过培育产业、深挖消费、做强电商,以消费扶贫带动脱贫攻坚。2019年以来,累计采购贫困地区农产品原材料30多亿元,7个定点扶贫县和2个对口支援县全部脱贫摘帽。可以说,作为国内最大的国有农业企业,中粮在消费扶贫方面有天然的优势,并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手联弹 让消费扶贫“实、细、精”

作为全产业链的农粮企业,中粮集团依托所在农业产业和行业优势,结合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发挥中粮产业链优势,通过培育产业端、深挖消费端、做强电商端、集成供应端等,多措并举,精准发力,以消费扶贫带动脱贫攻坚。

订单农业,促进消费扶贫长远发展 。如何使消费扶贫工作有组织,串联生产、销售等各环节,形成长远发展的产业?将企业和农户的利益捆绑在一起的订单农业是很好的方式。中粮集团充分发挥在农产品产业上下游的影响力、带动力,打通线上线下农产品销售渠道,通过在贫困地区建立农业种植养殖基地、农产品加工厂等,积极探索可持续的订单农业消费扶贫新模式,带动当地农业产业发展,促进了消费扶贫的长远发展。

下属企业中粮糖业在地处“三区三州”的新疆乌什县,通过设立中粮屯河乌什果蔬制品有限公司,以产业项目为依托,创立“企业+基地+农户(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开发当地番茄、杏子、坚果等资源,利用订单农业,打造了可持续的产业扶贫模式。另外,下属企业中粮粮谷在黑龙江延寿县直接收购延寿县大米,把稻米加工利润留在当地,2019年累计采购大米4450余吨,收购金额达到2127万元。

连接供需,破解消费扶贫对接难题 。供需对接是消费扶贫的难点。中粮集团开展消费扶贫时,聚焦消费的供需两侧,利用一头联接上游农产品生产基地,一头服务下游消费者的产业链优势,打通上下游,破解消费扶贫对接难题。

下属企业中国茶叶在集团定点帮扶的7个扶贫县以及国家确定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积极开展产业扶贫。湖北作为疫情重灾区,省内春茶的采摘、加工、销售、流通和出口等均受到严重冲击。对此,中国茶叶在湖北春茶上市的第一时间签订意向协议,从贫困县采购花茶茶坯和出口茶叶,采购金额约2000多万元,有力地带动了湖北茶企的复产复工。此外,集团的纺织、酒业、粮谷等业务板块,通过产业带动贫困地区棉花、葡萄、核桃、大米等优质农产品原料采购,2019年初至今累计采购超过32亿元,既直接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更夯实了消费扶贫长远发展的产业基础。

电商辐射,放大消费扶贫惠民成效 。拓展消费扶贫必须善于借力于网络电商和科技力量。中粮“我买网”是专门从事食品销售业务的电商平台,自2013年起深入开展电商扶贫,扶贫足迹已覆盖全国27个省、53个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累计销售国家级贫困县农特产品6000余万元,架起了“千家万户小商品”与“千变万化大市场”之间的桥梁。

2019年以来,“我买网”在原有线上销售方式基础上,新增扶贫县“一县一店”店铺模式及线下集采模式,扩大扶贫范围,塑造产品品牌,帮助更多当地优质农产品走出去。受疫情影响,众多农副产品都不同程度地遭遇到销售难题。对此,“我买网”持续发力,不仅助力四川甘孜县、石渠县等地的农副产品销售,还携手集团旗下大悦城控股,上线“湖北助农”专场爱心活动,开通销售绿色通道,帮助售卖湖北秭归橙,扩大湖北农产品销售渠道。目前,各地农产品已通过“我买网”走进了东南沿海以及北京、上海、深圳等高端产品主销区,显著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有力带动了贫困地区群众增产和增收。

中粮集团挂职扶贫干部甚至亲自上阵,以“直播”的形式带货。延寿县挂职副县长蔡显凯走进直播间与网络主播一起化身延寿特色农产品“实力代言人”,两个小时的直播时间内,共销售1万袋香其酱、100袋富硒米以及80箱大樱桃。


返回顶部
登 录

登录
说明:申请加入可持续发展行动展示厅,请联系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申请账号发布行动案例信息,联系电话:010-62160423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