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绿色生态减贫: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发展之关键

发布时间:2022-06-23来源:作者:

文|雷明  邹培

十九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绿色发展作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之一,是实现美丽中国梦的重要保证。如何在绿色发展的框架下实现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是摆在各级政府和全社会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

新中国成立70年、改革开放40余年来,中国在谋求发展、消除贫困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国内贫困现象依然存在。经过7年多的精准扶贫,4年多的脱贫攻坚战,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仍然还有551万人,未摘帽的贫困县还有52个。而这些贫困群体大多分布在“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老少边穷地区、生态脆弱地区,如何帮助他们摆脱贫困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最艰巨的任务。

在当今世界推动和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大潮中,为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在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发展的框架下制定绿色生态减贫战略,是突破现实扶贫减贫瓶颈,实现广大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可持续性脱贫,进而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关键。究其原因,一方面,暂时缓解收入上的贫困并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减贫,必须关注人类的长期发展问题,以防止贫困人口脱贫后重新返贫,同时尽量减少非贫困人口陷入贫困的风险;另一方面,消除贫困的目标不是孤立的,而应当有机融合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中,与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加速经济增长等目标紧密联系,形成一种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这样才有助于每个目标的最终实现。


绿色生态减贫的基本内涵

实现全面小康的两个突出短板是贫困和脆弱的生态环境。绿色生态减贫恰好能把脱贫和生态环境保护这两项国家重点工作有效结合起来。真正理解绿色生态减贫的内涵,就要抓住两个关键,一是生态,二是扶贫。生态是什么?生态即自然界的状态,是我们身边的大气、水、土地等各种自然资源和由其组成的人类生存环境,既是我们的栖息之地,又是我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和资产,以及我们发展之承载平台。扶贫则是对贫困群体的帮助,使他们能够提高收入,改变生活状态,摆脱贫困,过上有尊严的生活。绿色生态减贫的内涵既不是生态和扶贫两个概念的简单叠加,更不是割裂的两个部分,它应该是二者的有机组合,两位一体的有机统一体。

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绿色生态减贫体现了必须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理念:牢固树立“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既要“赶”又要“转”的方略,统筹推进精准扶贫与同步小康工作。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创新理念、创新思路、创新举措,努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加快推进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小康建设。

目前,绿色生态减贫模式有原地绿色生态减贫和易地绿色生态减贫两类。原地绿色生态减贫是针对位于农牧业生产条件较好或区位条件较好地区(如地区经济中心郊区)的贫困人口和少数民族地区,因文化、教育等差异难以移出的贫困人口实施的扶贫开发模式。这种模式有两大实现路径:一是针对当地的特点,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中医药产业等特色产业;二是利用贫困地区自然景观保存完整,民族文化和人文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打造特色旅游产业,进而提升生态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易地绿色生态减贫模式主要以水源涵养林区、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风沙及荒漠化威胁严重、生态环境脆弱、重要生态功能地域等区域为重点,通过推进生态移民范围和补助力度,以及对处于地质灾害频发地区的贫困劳动人口,积极探索实施和支持劳务移民,促进就业地落户安家的一种绿色生态减贫模式。


返回顶部
登 录

登录
说明:申请加入可持续发展行动展示厅,请联系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申请账号发布行动案例信息,联系电话:010-62160423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