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全国政协委员郭继孚:推行预约出行与绿色出行的几个建议

发布时间:2023-03-16来源: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作者:郭继孚



郭继孚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院长


编者按:

日前,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圆满落下帷幕。3月4日至13日,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扎实履职尽责,积极建言献策。其中,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院长郭继孚在全国两会上针对城市交通提出了“推广预约出行技术缓解交通拥堵”“促进城市交通绿色低碳发展”两大提案,备受关注。

推广预约出行技术缓解交通拥堵

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是在交通资源短缺的情况下,需求大于供给,出行者在时空上聚集超过了交通系统服务能力从而产生排队。传统缓解拥堵的做法是扩大投资、增加设施、扩充交通系统能力,如建造更多的道路、轨道等,或者通过限制出行抑制需求如限行、限购等。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用预约的办法,从技术上调节出行时空聚集来减少排队成为可能。如同去医院看病,传统的办法是排队挂号,遇到难挂的号,排队时间很长,给医院和患者均带来了负担,而预约挂号就有效减少了现场排队时间,改善了就医环境。

城市交通拥堵排队的本质是出行者为抢占时空资源,通过排队获得通行次序。多数情况下,排队(拥堵)非但没有增加系统通行服务能力,反而由于相互影响降低了交通系统效率,进一步增大了供需矛盾。采用预约出行模式,提前按照交通资源服务能力为所有出行者安排好时间和顺序,就可以有效消除在路上不必要的拥堵排队,减少无序争夺资源造成的效率下降,避免产生拥堵。用户只需要提前约好一个时间段,就能够把在路上拥堵的时间转变为在家等待,个体和系统整体收益都非常明显。

在资源短缺、供需严重失衡的情况下,采取预约的方式可减少现场拥挤排队,提高服务效率,预约挂号、预约就餐、预约车位等已逐渐被百姓接受。2020年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联合北京地铁运营公司成功在北京地铁沙河站实施乘客进站预约,3年来,预约进站取得了很好效果,有效地把乘客排队进站时间留在家里,为预约乘客节约大量无谓的排队时间,验证了预约出行技术的可行性。

由于城市交通系统具有开放性、随机性和规模大等特点,大规模实施预约出行仍存在较大难度。如同推广预约看病需要一个推广过程,预约出行的理念也仍需要经历一个逐步被大众接受和适应的过程,大范围预约出行还存在技术上瓶颈,现行的法律法规上需求要调整以适应新型交通管理的需要。为此建议:

(一)加大预约出行宣传推广力度

预约出行是现代信息技术助力城市交通组织重构的新一代创新和引领性技术。新生事物需要一个推广过程,有关方面应以创新的精神进行先行先试,可以在小规模、典型场景下开展示范应用,如开展停车预约、公交优先道预约、高速公路节假日预约,高密度产业园区预约等。随着出行者的接纳和认可,逐步扩大应用的场景和范围。媒体应大力宣扬预约出行理念,城市交通运营部门可在初期为预约出行提供便利,培育预约出行文化。

(二)开展预约出行技术攻关

未来在车联网、无人驾驶等相关技术发展的支撑下,预约将成为城市交通发展的主要趋势。实现大范围预约出行,需要强大的算法和算力支持。建议开展预约系统技术攻关,突破面向大规模交通网络的预约出行核心技术,研发超大交通网络的时空组织优化算法,实现海量需求与供给的动态匹配与全局优化。

(三)研究出台新型路权管理政策法规,为预约出行等未来交通模式提供保障

现行关于通行权的法律法规滞后技术发展,预约出行、无人驾驶等新兴技术呼唤灵活、包容、弹性的路权管理法律法规。建议提前研究新型的路权管理政策法规,为未来自动驾驶、预约出行等新型交通组织模式提供保障,过渡期可采取临时通行管理措施予以保障。

促进城市交通绿色低碳发展的六大建议

近年来,我国大城市通过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改善步行自行车出行环境及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等措施,推进城市交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机动化进程加剧,大量城市绿色出行水平提升逐渐进入平台期,大城市地铁建设和公交补贴投入大,公共交通分担率提升步履维艰,特别是近两年受疫情影响,绿色出行比例呈现下降趋势。

随着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刚性约束持续增强,交通绿色低碳发展更趋紧迫。面对交通拥堵的形势以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必须更大力度、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推进城市交通绿色低碳发展。为此,建议:

一是开展绿色出行规划编制和顶层设计研究。绿色交通发展面临供需关系和治理模式的重要变革,亟需由各种交通方式相对独立发展向更加注重一体化融合发展转变,由主要依靠政府推动向多方参与的协同模式转变。建议开展相关的规划编制和顶层设计,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的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形成发展合力。

二是建设轨道上的都市圈和车站上的城市。借鉴世界城市经验,超大城市应该大力发展市郊铁路与市域快线,加快构建多层次多模式的轨道交通体系;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在都市圈空间结构及功能布局中的引导及支撑作用,以城市更新和轨道交通建设为契机,将人口和就业岗位沿轨道交通线路布设;提高综合交通枢纽周边土地使用集约化程度,加强枢纽出入口与周边城市功能区的衔接,实现枢纽与城市综合开发的一体化。

三是降低中心城区小汽车拥有和使用强度。缓堵大城市交通拥堵的治本措施是减少小汽车使用强度。建议推动形成经济杠杆、碳减排和技术创新手段相结合的综合交通需求管理政策体系:完善差异化停车收费等经济手段,强化对于路侧违法停车的执法力度,以“停车入位、停车缴费、违停受罚”为原则加强城市停车治理,促进城市中心区机动车向外围地区疏解;深入研究以碳为介质的新型交通需求管理政策,探索设置居民交通出行碳账户,推动高碳小汽车向绿色出行方式转移;探索基于预约出行手段的需求管理工具,提高机动车出行管理的精细化程度。

四是大力改善绿色出行环境。步行和骑车人首要关心的是路权问题。目前非机动车特别是快递、外卖车等逆行严重,应加强执法和管理。同时,对出现逆行现象多的路段进行分析,对过街设施不合理、过街距离较长等问题,应尽快改造;保证公交车畅行无阻,高峰干线全线要有专用道的保证,同时应把专用道延伸到路口,保证专用道的连续性,哪里拥堵哪里越要施划。

公交专用道可调整为公交优先道(非专用,小汽车在不影响公交车运行速度的前提下,可以借道行驶,但必须保证公交优先道的连续性,小汽车不得以任何理由影响公交车的行驶速度)。

五是智慧交通助力绿色出行及运行效率提升。未来的交通应是在出行预约的前提下实现人、车、路协同发展,建立不堵车的交通系统,实现系统运行效率最优。优化交通组织管理、优化公交线网、协同预约出行,均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建议建设城市交通超算中心,发布绿色出行指数,优化交通时空资源,开展预约共享协同出行,实现千万级交通出行的组织优化。

六是加速推动机动车全面新能源化。优化车辆能源结构,大力推动机动车辆“油换电”。建立高效的新能源汽车能源保障体系,按照共享充电设施理念,统筹充换电基础设施和加氢站布局建设,满足不同区域、不同车型、不同阶段的新能源车能源补给需求,为新能源车辆推广应用提供基础保障。

— END —

编辑丨王秋蓉

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合作推广、投稿、转载可在后台留言,或加官方微信(ID:sdg-china)联系我们~

文章发布: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返回顶部
登 录

登录
说明:申请加入可持续发展行动展示厅,请联系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申请账号发布行动案例信息,联系电话:010-62160423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