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李思楚 杜娟
4月28日,上海首位“夜间区长”和首批“夜生活首席执行官”走马上任。这是4月19日上海印发的《关于本市进一步优化供给促进消费增长的实施方案》中提出的新制度。霓虹斑斓的南京路步行街、灯火辉煌的十里洋场,“不夜城”创造了上海现代化大都市的经济地位。这些繁荣得益于璀璨的城市灯光,赋予厚重的历史文化以现代的跃动。
今年3月,昕诺飞完成上海外滩万国历史建筑群核心区的灯光改造工程。长约1.2公里的外滩核心区在夜幕中焕发生机,这是昕诺飞智能互联LED照明解决方案赋予的美丽。加上此前交付的南浦、杨浦、徐浦跨江大桥以及陆家嘴中央商务区,昕诺飞共完成三座大桥和77栋建筑的夜景改造。随着灯光一起点亮的,是上海经典的历史记忆,是“智慧城市”发展的创新科技,是绿色经济的节能指标。
留住“唯一的外滩”
上海,是中国最早开启城市夜景照明工程的城市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上海率先在外滩和南京路启动夜景照明工程。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夜游外滩已成为来沪游客的必选项目,每年约有300至500万名游客乘坐游轮观赏两岸夜景,还有超过3000万的游客选择在岸上欣赏夜景。
在这十余年间,国内的夜景建设也进入了繁荣期。夜游经济将城市夜晚点亮创造特有的城市景观,体现城市文化的同时增加了旅游消费及夜间消费,为城市、景区等旅游目的地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根据高工产研LED研究所(GGII)的调研数据,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景观亮化市场,预计2020年行业规模达到近1000亿元。
而全国城市的一片热闹,却映衬出外滩建筑群上传统钠灯的“冷清”。
2018年中国国际进口贸易博览会,为上海景观灯光提升改造创造了契机。“我们不需要一个跟别人对齐的项目,我们需要一个唯一的外滩。”如上海市黄浦区灯光景观管理所所长陶震所说,一座城市是一个自然生长的有机体,其魅力在于特色,没有特色的城市也就不可能有品牌效应。既要保留老上海的历史风貌,也要增添时尚摩登的现代气息,让身处其中的人们有认同感和亲切感——作为全国城市夜景照明建设的典范和发展标杆,对于“光”,上海有着独到的需求。
全文详见《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2019.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