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仲伟俊 梅姝娥
编者按:
自从上期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栏目对太原示范区创新经验和成果进行深入报道以后,引发了相关专家的关注。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仲伟俊长期担任科技部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专家委员会委员。自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工作启动以来,受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和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邀请,先后参加了三批示范区规划和方案编制工作推进会,并对前两批已批准的6个示范区均进行了实地调研,详细了解示范区建设工作的推进过程和各个示范区建设的总体情况。梅姝娥教授是仲伟俊教授团队核心成员。在本文中,仲伟俊、梅姝娥对太原市示范区的经验和特点进行了深入剖析,并针对示范区下一步建设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它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主线,以推动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为目标,以破解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瓶颈问题为着力点,集成各类创新资源,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探索完善体制机制,提供系统解决方案,促进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可持续发展现实样板。
从我国已经批准的6个示范区来看,既有深圳这样发达的特大型城市,又有发展中的旅游资源优质的城市——桂林市和临沧市,也有太原这样的资源型城市,还有承德和郴州等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不同地区的发展路径和水平差异较大,需要的创新模式应该明显不同,需要因地制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太原市作为第一批示范区,以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为主题,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取得了明显成效。太原的成功经验表明,示范区建设必须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必须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等多类创新的协同推进,必须科学发挥政府的作用。
创新驱动太原示范区建设的成功实践
西山是太原市东、西、北生态屏障之一,传统上也是太原的工业集聚地。2008年以前,西山地区有采煤、洗煤、石料、焦化、水泥等数千家企业,由于长期超强度开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2008年以来,太原市政府相关部门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推进西山的环境整治,积极发展新业态和新产业,探索形成了新的发展路径。
太原市大胆创新生态环境建设模式,确定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公司承载、园区打造”的思路,在西山先后搬迁、关闭各类污染企业约350家,关停小煤矿76座,并在工业废弃地和破坏较严重的前山区域规划了20多个城郊森林公园,按照先绿化后开发的要求,在确保绿化面积不低于公园可绿化面积80%的前提下对其余不高于20%的可绿化面积进行适度开发,探索建立了“以绿换地、以地获利、靠利养绿”的生态建设模式。
同时,太原市还大力开发运用先进技术支撑工业废弃地的整治和绿化,营造良好生态环境,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节能减排降耗增效。西山的环境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后,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一批文化旅游、生态养老、休闲度假等现代服务业项目落地,昔日煤矸石沟、工业和生活垃圾堆积区以及连草都难以扎根的裸露岩坡,如今变成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地方,还带动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调整了产业结构,为部分下岗职工提供了再就业的机会。
太原市的成功实践充分表明,示范区必须着力建设绿水青山,绿水青山也一定能转变为金山银山,形成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创新驱动示范区建设的鲜明特点
太原市推进可持续发展,实际上是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主线,并形成了几个鲜明的特点。
一是将社会和生态环境挑战纳入创新过程,实现经济-社会-技术范式重构。传统的熊彼特定义的创新及后来发展形成的技术创新和科技创新,实际上是经济学概念,强调创新是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太原市创新驱动示范区建设,不仅依靠创新带动经济发展,还通过科技进步支撑引领民生改善、环境保护和资源高效利用,把加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一个整体纳入创新的全过程,实现了经济-社会-技术范式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