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家人通过某短视频平台下单了一个价值19.9元的“盲盒披萨”——为了防止浪费,商家把当天卖剩下的食材做成披萨,随机做成盲盒(口味“盲”、尺寸“盲”)出售。打开后,我禁不住想要拍照发朋友圈。作为一个不算爱分享自己生活的人,当时我发圈儿的真实动机是——
花比平时少很多的钱,吃到了跟平时一样品质的披萨,这也太划算了;同时还践行了可持续消费。我很想要把这件事情通过社交媒体分享出去,让大家看到自己理智而明智的消费,同时也表达可持续发展从业者的一种态度——不能浪费食物(俗人一枚,真实想法)。
虽是一件日常小事,却在如何推动可持续消费方面给予了零散的启发。尽管消费购买可持续产品和服务的意识或意愿在增强,但就目前现实情况而言,可持续性并未成为衣食住用行等消费品的卖点之一。如何增强可持续产品或服务的吸引力,让可持续消费更有“魅力”?“盲盒披萨”给出了几点启发:
可持续消费的基础是不能损害消费本身的“质感”
在消费观趋于理性的当下,人们不太可能仅凭着某件东西是环保或低碳就做出购买决策。规模化可持续消费的前提一定是商品本身,无论是从质量、款式还是价格上都可以接受、甚至更优。
“盲盒披萨”不仅保证了口感,而且做到了“低价”,对于“有意识但没有行动”的我而言,简直不要太诱人。当然可持续产品通常成本高,做到低价很难。但是可持续的产品和服务一定不要让人产生“质量不好”的事实或认识误区。保证消费“质感”是推动可持续消费的一个底层基础。
可持续消费的推广和宣传要润物细无声
没有人愿意被说教。倡导大家践行可持续消费也一定不能是苦大仇深的道德绑架,或者毫无吸引力的宣传语(例如,拒绝浪费等),而是于无意识中通过一些有趣的形式让消费者的理念发展改变,并且毫不费力地改变行为。既要有趣,也不能太麻烦。
在一个“菜上齐了,手机先吃”“美景面前,先拍照”的时代,利用盲盒的神秘感,商家不仅将不浪费剩菜打造成一种充满吸引力的事情,激发了消费者的好奇心与购买欲,更重要的是还于无形中让消费者成为了“宣传员”,让其将消费经历分享到社交媒体上,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帮商家口碑营销。
喜欢分享,是人的一种社会化本能。在互联网时代,如何激发和利用人类的分享欲望,对于做好可持续消费的传播与推广异常重要。
推动可持续消费要尽可能契合消费者当下消费观
喝9.9元的现磨咖啡,当两天走遍一座城的“特种兵”,穿军大衣、花棉袄过冬,沉浸式欣赏演唱会和电影…… 无数现象表明年轻消费者越来越青睐理性体验消费,不是XX买不起,只是XX更有性价比。然而, 理性消费并不是抠搜搜的省钱,而是要体现自我、探索、精明、悦己等。他们希望通过消费构建一种自我的生活方式。
花19.9元吃到平时要近百元的披萨,这本身就是一件彰显自我智慧的事情——我们理性,但不等于低配。推动可持续消费也一定要建立在满足真实的消费需求上,帮助消费者去实现“自我、探索、精明、悦己”等价值需求。
推动可持续性消费有重重障碍,但是将可持续消费变成一件有趣、很酷的,且值得向别人分享的事情,应该是一种解决方向。尽管很难,但是做难而正确的事情,才能赢得可持续发展时代的红利。
来源丨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编辑丨胡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