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对象诸大建 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
文|本刊记者 胡文娟
源于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日益凸显,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消费”无疑成为一个被频繁谈论的热门话题。
城市是居民消费的主阵地。当前,消费已成为众多城市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主题之一。2021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一年半以来,建设进程如火如荼,进一步释放了城市消费潜能,也成为引领消费发展的风向标。
然而,除了在经济发展中具有基础性作用,消费还兼具社会属性、生态属性,城市消费发展过程中的可持续性也应该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日前,本刊记者就相关内容采访了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诸大建教授,以期为城市消费的复苏和可持续增长带来启示。
对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这样一种国内消费市场升级的高级形态,诸大建从消费城市、消费中心城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三个概念间的跃升给予了解读。
2001年,哈佛大学城市经济学家爱华德·格莱泽( Edward Glaeser)发表论文《消费城市》,从消费的角度研究了城市经济的增长,并提出城市的增长将越来越依靠作为消费中心的城市功能。诸大建介绍说,相较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消费城市”其实是一个在国际上广为人知,且被普遍接受的概念。他指出,从生产型城市到消费型城市的转变就是经济导向从“制造”向“消费”的转变,这也意味着城市将变成一个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求的空间。“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生产型城市都是阶段性的,最终都要走向消费城市。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很大程度上就表现为提高老百姓的消费,而对于城市发展而言,就是要提高消费在城市经济中的占比”。
以上海等中国城市发展转型为例,诸大建进一步解释说,解放初期我们建设新上海的方针是要把“消费的城市变成生产的城市”,当时提出要增加工业在城市发展中的比重,是为了将过去帝国主义买办官僚剥削压榨中国人民的旧上海,变成为国内生产为中国人民服务的新上海。随着改革开放,中国基本上完成了城市工业化发展,未来30年将完成从“制造中国”向“消费中国”的转型。
如果说从生产型城市到消费型城市是城市发展的第一个跃升,诸大建认为从消费城市到消费中心城市就是第二个跃升。他阐释说,消费城市是针对某一个城市而言的概念,而消费中心城市则是相对一个城市群来讲的存在,即一个城市在整个周边城市集群当中处于消费中心的位置。“在中国规划的多个城市群中,包括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京津冀、长江中游等五大城市群都要有一个中心的消费城市,其判断标准就是看这个城市的消费在其周边城市群中的比重” 。
对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这一概念,诸大建表示其实际上是融合全球消费资源的集聚地,反映了国际品牌或者国际首发商品和服务在一个城市中的集聚程度。他认为,从消费中心城市到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城市消费发展的第三个跃升,世界上比较典型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有纽约、伦敦、东京、巴黎等。
通过对比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全球城市(或世界城市)的区别,诸大建指出,相较于全球城市讨论的是金融、法律等生产型服务,以及讨论对象集中体现的空间为中央商务区(简称CBD),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关注对象是国际首发产品和服务,集中体现的空间则为国际性的商圈,例如英国的牛津街、美国的第五大道、东京的银座、巴黎的香榭丽舍、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等等。
对于如何将可持续消费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关联起来,诸大建直言这是一个相对超前的话题,要将可持续消费纳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需要满足三个前提条件。
第一,中产阶级成为城市消费的主体力量,富人阶层和贫穷阶层比例都较小,即城市消费群体结构呈橄榄型。诸大建认为,靠富人阶层和贫穷阶层是无法支撑起可持续消费的。“穷人收入不够,没办法进入又舒适又可持续的中等消费状态。而且穷人阶层使用一次性商品的比例相对也会比较多,因为可以省钱。富人阶层则可能会存在普遍的过度消费现象。因此,可持续消费经常会跟中产阶级相关”。他强调,一个城市的消费要变成以可持续消费为主流,就需要有非常强大的中产阶级人口。
第二,城市大众消费形成全生命周期的潮流,垃圾分类、无废城市建设要成为城市的先行节奏。诸大建认为,一个城市如果垃圾分类做不好,或者垃圾还在持续增长,是根本谈不上可持续消费的。以无废城市建设为先导可以倒逼城市消费向可持续转变。诸大建强调,应把可持续性纳入生产和消费的源头,让推动可持续消费的工作有抓手,还应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纯粹靠道德引导可持续消费,难度是非常大的”。
第三,城市消费进入升级换代。诸大建认为,可持续消费在某种程度上是消费的版本升级,实现升级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民众最初的消费需求已经得到满足。“如果满足基本需求的第一次消费还没实现,人们的消费很大可能还是数量扩张型的”。以汽车消费为例,诸大建解释道,如果人们买的第一辆车是燃油车,那么买第二辆车时选择电动车的可能性就会比较大。他认为,更新换代阶段的消费是更容易引导和带动的。
具体如何采取行动将可持续发展融入城市消费发展进程?诸大建认为从商品、商店、商圈三个维度由小及大积极引导非常重要。
他介绍说,现在在国外或国内的一些商店里已经可以看到一些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商品或品牌,不过量还比较少。如果可持续属性的商品种类逐渐变多,甚至说一个商店或超市里的商品进入条件就设定为要符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12(SDG12)——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那么就会由质变形成量变,即发生从单个商品到整个商店的变化。诸大建表示,再往大的维度发展就是城市消费主要载体——商圈的可持续转型。如果一个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消费空间里的商店或商场之间形成了一个推动可持续消费的联盟,倡导或要求商圈内的商品采购、销售等商业行为都遵守可持续发展原则,这个商圈就具备可持续消费的属性了。
对于从“三商”入手推动可持续消费,诸大建直言这些都是比较前沿的话题,而且目前在这些方面实施得比较好的商家或者商圈,在国内外还都非常少。他表示,要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里融入可持续消费可以由少及多地开展一些先导性的、探索性的、示范性的工作,可以从商品入手,例如推动咖啡行业形成一个可持续消费协议;也可以从商店着手,例如推动时尚类商店在采购时注重全生命周期的可持续性;还可以从商街或商圈入手,从消费空间的大的维度上推动消费可持续转型。
记者手记:
随着消费升级持续加快,特别是生活服务消费需求的潜力加快释放,针对老龄化、障碍群体以及二孩或多孩家庭的相关服务消费的挖掘,对于生态产品和服务的开发,以及文化旅游等精神消费需求的升级,在未来也都将成为消费领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方向。但在此次采访中,我们并未对其进行延伸或展开,究其原因就是眼前最重要的关注点还是应放在物质消费上,因为吃穿住用行等方面仍在消费中占据相当重要权重。
此外,在发挥商圈的城市消费平台作用,推动可持续消费的讨论中,关于商圈规划建设的绿色化以及商圈周边交通设施的公共化和智能化发展和改善也是推动人们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向可持续转型的重要工作或重要的基础设施,但因其涉及利益相关方更多,涉及的行动内容更多,故留在未来进行进一步的分享。
我们期待各方能够从当前的主流消费入手,联手以商品—商店—商圈为抓手,由小及大、由少及多地在消费逐步复苏中推动可持续消费,并在未来延伸到服务消费、精神消费等领域。在发挥消费力量推动经济繁荣的同时,在追求消费更多的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多人关注“质”的问题,让可持续消费被更多人重视,并成为人民美好生活得到全面满足的重要保障。也真诚欢迎更多专家、企业和消费者与我们交流,探讨可持续消费相关内容。
- END -
来源丨《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2023年1-2期
编辑丨胡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