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枣庄市副市长张庆伟:为乡村可持续发展贡献“枣庄模式”

发布时间:2023-01-30来源: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作者:媒体中心
image.png

文丨本刊记者 王秋蓉

来源丨《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供图丨枣庄市科学技术局

2022年7月15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枣庄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简称示范区)。根据国务院批复,枣庄市以创新引领乡村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形成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模式,对同类地区乡村可持续发展形成示范效应,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实践经验。

2022年12月,山东省出台《关于支持枣庄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若干政策》,明确科技创新、乡村振兴、城乡融合、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投入、体制机制创新六大领域多项任务措施,全力支持枣庄示范区建设。

在我国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枣庄示范区正迎来可持续发展重大机遇,下一步将如何抓住机遇、聚焦主题、谋篇布局、发力推进,备受各方关注。为此,本刊记者近日针对枣庄示范区建设思路、推进举措及未来规划等相关问题,对枣庄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庆伟进行了专访。

image.png

为枣庄搭建面向全国、放眼全球的重要平台

CST : 枣庄市这次成为11个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之一,聚焦破解乡村可持续发展难题。您如何看待这份机遇对于枣庄市未来高质量发展的意义和影响?

张庆伟: 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重要指示精神的战略实践。

山东既是经济大省,也是农业大省,枣庄市作为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市和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是山东产业结构的典型代表和农业大省的缩影,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对枣庄、对山东意义重大、使命光荣。

一是有利于走上国际发展舞台。建设示范区,为贯彻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枣庄经验、中国方案。通过举办乡村可持续发展国际峰会、高端论坛,多边参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高级别政治论坛等国际平台,开展国际性合作交流,让世界更多地了解枣庄、认识枣庄。

二是有利于集聚创新要素资源。建设示范区,为枣庄搭建了面向全国、放眼全球的重要平台,提供了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集聚创新资源的重要载体。在重大项目安排、政策先行先试、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国家和省给予倾斜支持,人才共享、平台共建、技术联合攻关、成果协同转化等创新要素一体化推进,将有效破解乡村可持续发展难题,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

三是有利于积极推进先行先试。建设示范区,国务院、省政府将赋予更大的改革自主权,在科技创新、价值实现、绿色低碳等领域优先开展探索实践。我们将积极向国家部委、省有关部门汇报对接,争取在碳汇交易、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方面先行先试,为全国同类地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枣庄经验”。

image.png

CST : 各个示范区创建主题均因地制宜,各具特色。枣庄市以创新引领乡村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立足枣庄市实际情况,您是如何理解这一主题建设的定位并制定推进计划的?

张庆伟: 国务院批复同意枣庄市以“创新引领乡村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建设示范区,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缩小城乡差距、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

围绕主题,枣庄示范区的发展定位有三个:一是打造绿色转型先行区。围绕“双碳”目标布局实施零碳行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大力发掘乡村产业新动能,努力促进资本链、创新链、产业链“三链融合”,实现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三链重构”。

二是打造城乡融合示范区。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为目标,统筹教育、医疗、健康、金融等资源要素城乡之间顺畅流动,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三是打造美丽乡村样板区。聚焦抓大扶强做靓,开展美丽乡村市级示范片区提升工作;围绕建设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美丽乡村,深入推进“山水林田大会战”、强村“破十攀百”攻坚战,全面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生态空间治理体系。

按照可持续发展总体规划,确立了近期、中期、远期“三步走”发展目标。到2024年,示范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果,通过开展“科技创新、农业基础、动能培育、生态保护、城乡融合”五项重点行动,初步形成“生态、包容、美丽、活力”的枣庄特色。

到2027年,基本建成示范区,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巩固农业基础,培育城乡经济新动能,提升生态建设水平,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打造“绿色、和谐、富裕、宜居”家园。

到2030年,全面建成示范区,在绿色转型、城乡融合、美丽乡村三个方面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贡献“枣庄模式”。

image.png

确定五个方面42项发展指标

CST:枣庄市要实现示范区建设的要求与目标,自身具有哪些优势,还面临哪些主要挑战?

张庆伟:对应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枣庄示范区建设确定了五个方面42项发展指标。实现这些发展任务和指标,前期进行了一些探索,形成了一些发展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组织领导坚强有力。枣庄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示范区建设,把示范区建设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突出位置,成立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市领导任副组长,各区(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市直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邀请“两院”院士、行业科学家和专家学者组成专家指导委员会,为示范区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智力支撑。

二是禀赋优越底蕴深厚。枣庄地处京沪交通大动脉的中间节点,南北文化、南北气候交融,鲁班、墨子创新基因深厚,农业基础扎实,生态资源丰富,是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素有“江北水乡、运河古城”的美称。枣庄作为国家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试点,经过多年的创新驱动发展和体制机制创新,闯出了老工业基地浴火重生的“枣庄路径”。

三是乡村发展基础扎实。枣庄市先后成功创建了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作为全国唯一“四区”同建城市,为推进示范区创建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先行先试经验,具有较好的典型性、代表性和示范意义。

image.png

四是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突出。山东省市联合启动实施创新引领乡村可持续发展科技示范工程,省拨科研资金近1亿元,以培育乡村经济新动能、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为突破口,统筹解决科技创新、产业培育、乡村振兴等问题,取得了积极成效。突出产学研协同创新,全市与51所知名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建设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新型研发机构等各类创新平台568个,科技创新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同时,示范区建设也面临着以下挑战:城乡融合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产业融通效应不显著;产业结构偏重,开放型经济发展优势拓展不够;民生改善任务艰巨,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共享不均衡;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功能薄弱;创新对经济发展贡献不足,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较少,高层次人才匮乏,创新驱动的引擎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立足推进城乡协调、工农协调、区域协调发展

CST :针对农业资源价值实现不充分、乡村发展要素集聚能力不足等问题,枣庄市在示范区建设中将如何看待和破解这些难题与瓶颈?

张庆伟:当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农业农村领域表现尤为突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成为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为保证未来经济的高质量均衡发展,我们将从系统动态平衡理论出发,立足推进城乡协调、工农协调、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

一是实施农业基础能力提升行动,增强内生力。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本地特色资源保护和开发,加强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持续打造“厚道枣庄人•放心农产品”品牌。推动现代信息、绿色低碳技术与农业各领域各环节深度融合,建设枣庄智慧农业大平台,聚焦农业机械装备、生长环境监测、病虫害防治、动物疫病防控等领域,加大智能感知、智能控制等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打造农业全链条数字化应用体系,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夯实发展支撑,拓展增值空间。

二是实施乡村经济动能培育行动,创新驱动力。围绕培育壮大“6+3”现代产业体系,推进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在乡村发展中的场景应用,培育高质高效农业、新型商贸物流业、特色文旅康养业,筑牢乡村经济发展的产业根基。

推进公共投入资产化、生态资源资本化、集体经济社会化,培强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推广农村公共资源共享、闲置小院复活、农业社会化服务等经验,拓展农村经济发展新模式,提升乡村经济发展的组织能力。实施乡村人才集聚工程、村级集体经济提升工程,引育一批技能型人才,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打造一批示范重镇、特色名镇,扩大乡村经济发展的示范成效。

三是实施城乡融合发展推进行动,强化聚合力。坚持“一盘棋”谋划、一体化推进,优化重点镇、示范镇、特色镇建设布局,完善城镇功能,加快发展要素向城镇集聚。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乡村治理现代化,擦亮“枣治理•一网办”治理品牌,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促进城乡要素顺畅流动、资源充分共享,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image.png

四是实施乡村生态建设提速行动,提高承载力。推进“山水林田大会战”,实施生态环境修复,建设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美丽乡村。实施低碳引领示范,加快生态资源化利用、减污降碳等关键技术应用,促进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探索排污权交易、绿色生态资源价值转化路径,打造区域性生态产品交易市场、低碳产品认证中心、零碳产品交易平台和数字化绿色交易平台,推进绿色资源增值。

五是实施科技创新支撑行动,提升创新力。围绕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创新需求,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拓宽研发资金投入渠道,加快技术、成果、平台创新要素集聚,使科技创新成为乡村可持续发展的硬核支撑。

突出现代种业、智能装备、绿色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大力实施“技术攻关+产业化应用”科技示范工程;依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载体,打造“互联网+农业”“数字+农村”“教育+农民”“城市+乡村”等新模式新业态;实施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工程,建设一批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实施产学研联合基金项目,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开展工农业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

向全球推广枣庄经验、山东模式、中国方案

CST: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对地方政府在理念、管理和推进方式上提出新要求。枣庄市政府领导班子将如何适应这些新要求、做好示范区建设工作?

张庆伟:国务院批复同意枣庄市以“创新引领乡村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主题突出、特色鲜明。我们一定要自觉强化系统观念、全局意识,探索走出一条具有枣庄特色的发展模式和路径。

一是科学谋划建设思路。针对农业资源价值实现不充分、乡村发展要素集聚能力不足等问题,集成应用智慧农业、生态循环、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实施农业基础能力提升、城乡经济新动能培育、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乡村生态建设提速和科技创新支撑等行动,统筹各类创新资源,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探索适用技术路线和系统解决方案,形成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模式,对同类地区乡村可持续发展形成示范效应,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实践经验。

这一思路概括起来讲就是,“问题导向+技术支撑+重点行动+体制改革”形成解决方案,继而形成有效发展模式。

二是集聚各类创新资源。示范区为枣庄搭建了面向全国、放眼全球的重要平台。枣庄市将积极拓展全球视野,坚持主动作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生态优势、文化优势,在高质高效农业、产业动能培育、城乡融合发展、生态环境优化等领域,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和先进组织战略合作交流,实施人才共享、平台共建、技术联合攻关、成果协同转化一体化推进。

鼓励省内高校、科研机构、龙头企业等,推动人才、技术、成果等要素资源到示范区这块优质“试验田”进行集聚转化。联合省会、半岛、鲁南三个科创联盟,山东省创新创业共同体联盟,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充分发挥创新资源集聚优势、人才技术优势,广泛深入参与示范区建设。

三是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国务院批复中提出:在重大项目安排、政策先行先试、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支持枣庄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及时研究解决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省政府也明确提出,赋予示范区更大改革自主权,在科技创新、价值实现、绿色低碳等领域优先开展探索实践。

我们将充分运用好国家和省对示范区的特殊支持,一方面,积极主动地承接国家各部委重大项目、重大改革、重大试点,在绿色转型、城乡融合、美丽乡村等方面取得先行先试成果;另一方面,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破除多年来制约可持续发展的体制藩篱,在人才交流、碳汇交易、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方面,争当体制改革“排头兵”。

image.png

四是深入凝练发展模式。枣庄是全国11个示范区唯一一个以“创新引领乡村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建设示范区的市,也是全省唯一示范区建设市。我们将紧紧围绕建设主题,深入实施好五大行动、20项重点工程和典型示范项目,积极探索“财政投入+金融支持+基金债券+社会资本”多元化投入机制,解决示范区建设融资难问题。

坚持“人才、技术、成果、平台、项目”一体化推进,通过“技术创新联盟+创新创业共同体”协同联合攻关形式,破解可持续发展技术瓶颈;通过院士枣庄行、可持续发展高端论坛、网络媒体枣庄风等系列活动,深度挖掘、精深凝练乡村可持续发展经验模式,积极参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地方自愿陈述报告编制工作,向全球介绍推广枣庄经验、山东模式、中国方案。

CST: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和示范区建设目标,枣庄市对于示范区建设有哪些新思路、新计划?

张庆伟: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把新发展理念贯穿示范区建设全过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体措施如下。

一是坚持“低碳引领、数字提升”,培育乡村可持续发展“新生态”。围绕解决可持续发展瓶颈问题,以“低碳引领、数字提升”为突破口,通过“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提升绿色资源价值,汇聚绿色发展要素,推进乡村绿色发展,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探索推进乡村可持续发展“两化”“两山”融合发展的“新生态”。

二是聚力“五大行动”“二十项工程”,探索乡村可持续发展“新路径”。立足我市数字乡村、山水林田会战、乡村振兴、美丽乡村、普惠金融工作基础和经验,聚焦生态赋能、数字赋能、改革赋能、创新赋能,合力推进绿色枣庄建设,探索形成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三是着眼“资源”向“资本”转化,培育乡村可持续发展“新主体”。突出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以农村“三资”数字平台、产权交易中心、绿色金融为基础,推进生态资源向生态资本转化。创新农村新型经济主体,重组乡村绿色资源,通过集聚、集约开发实现乡村生态产业化。

四是立足“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打造乡村可持续发展“新场景”。突出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加快推进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着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数字产业、循环产业,为乡村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产业支撑,打造城乡融合、工业反哺、产业振兴的新优势。树立大乡村理念,着力发展高效农业、新型商贸物流、特色文旅、医养健康,集中建设一批示范场景,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绿色枣庄”新画卷。


来源丨《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2022年12期

原文标题:《为乡村可持续发展贡献“枣庄模式”——访山东省枣庄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庆伟》

编辑丨王秋蓉

文章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返回顶部
登 录

登录
说明:申请加入可持续发展行动展示厅,请联系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申请账号发布行动案例信息,联系电话:010-62160423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