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可持续发展·中国这十年丨我国交通辉煌十年与未来发展

发布时间:2022-10-14来源: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作者:陆化普
image.png

我国交通实现了飞速发展,创造了世界奇迹,改变了地理区位,提高了竞争力和幸福感,将成为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

陆化普 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文为《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可持续发展·中国这十年”特别策划文章

作为国民经济中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交通运输业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领域。建设交通强国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先行领域,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是新时代做好交通工作的总抓手。回顾过去十年,我国交通领域发生了巨大惊人的变化,令人唏嘘不已。

辉煌10 年:交通实现了飞速发展、创造了世界奇迹

过去十年,我国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特大桥隧、深水筑港、大型机场工程等建造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京沪高铁、洋山深水港、港珠澳大桥、北京新机场等一批交通超级工程震撼世界。高速列车、C919 大型客机、振华港机、新能源汽车等一大批自主研制的交通运输装备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

首先给大家一组数据(图1、图2),了解一下我国交通十年来发生的惊人变化。铁路总里程从9.3 万公里增长到了15 万公里,高铁总里程由0.66 万公里增长到了4 万公里,公路总里程由410.6 万公里增长到了528.07 万公里,高速公路历程由8.49 万公里增长到了16.91 万公里,上述四个方面增长比例分别为61%、506%、29% 和99%。

image.png

(图1)

image.png

(图2)

除了公路、铁路外,港口拥有万吨级及以上泊位由1762个增长到了2659个,增长比例为51% ;民用航空运输机场由180个增长到248个, 增长比例为38% ;城市轨道开通里程从1688公里增长到9206.8公里,增长比例为445%。快递业务量从36.73亿件增长到1083亿件,增长了2849%。

从这些数据上看,无论是交通供给,还是交通需求,以及完成的交通运输量、交通运输周转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高铁、高速公路成倍增长,在建城市轨道6988.3公里。这些交通的飞速发展,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了巨大变化。

交通的快速发展改变了地理区位,提高了竞争力和幸福感

过去十年,我国交通的快速发展改变了地理区位,提高了竞争力和幸福感。具体来说,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交通改变了地理区位特点和时空距离。二是便捷的交通是脱贫致富的关键。三是交通改变了千百年来边疆人民、山区人民的生活。四是交通拉动了社会经济发展。

第一,交通改变了地理区位特点和时空距离。从图3可以看到,北京到沈阳的时间缩短了73%,从原来的10小时缩短到2.73小时;北京到上海时间的时间缩短了63%,由12小时缩短到4.5小时;北京到广州的时间缩短了62%,由原来的20小时缩短到7.63小时;武汉到广州的时间缩短了73%,由原来的11小时变成3小时;北京到重庆时间缩短了71%,由原来的24小时缩短到7小时;北京到兰州由原来的27小时变成了6.73小时。

从这一组数据可以看到,交通的发展大幅度改变了我国的地理区位特点,缩短了时空距离,便捷交通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image.png

(图3)

第二,便捷的交通是脱贫致富的关键。交通基础设施在我国减贫脱贫事业中发挥了基础性、先导性作用,这方面的典型案例有很多。

比如,2018年底,四川甘孜州首条高速——雅康高速全线通车,开通仅一年后,2019年甘孜州接待游客达3300万人次,同比上涨48%,综合收入363亿元,同比上涨63%。围绕这条高速,四川交投在全线3个服务区设立扶贫产品专柜,为沿线地方人民提供特产销售平台。“四川扶贫产品”交投销售专区(专柜)已建成127 个,实现所辖高速路网全覆盖,年销售额超500万元。

宜昌五峰县地处湖北省西南部,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84.8%,是革命老区、国家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该地区打通了“主动脉”——“一横一纵”两条国道贯全境,对外快速通道实现突破;搭建“骨架网”——“三纵一横”骨架网,内部骨架通道实现突破;畅通“微循环”,农村公路建设实现突破,“十三五”期间5 年时间累计建设通村硬化路934.6公里,完成投资约2.88亿元。

到目前为止,该地区实现了100% 的行政村、100% 的撤并村、100% 的自然村和78% 的村民小组通硬化路,100% 的行政村通达客班车。他们解决了群众交通出行问题,畅通了深山农产品源源不断向外输出的通道;2019年旅游综合收入35.98亿元,增长12.4% ;“生态立县 旅游富民”经验在人民日报头版得到宣传。

第三,交通改变了千百年来边疆人民、山区人民的生活。我们看到,拉林铁路开启了西藏人民幸福生活的新篇章。拉林铁路于2021年6月25日开通运营,位于我国西藏自治区东南部,西起拉萨市,经山南市贡嘎县、扎囊县、乃东区、桑日县、加查县和林芝市朗县、米林县,东止于林芝市区,全线16次跨越雅鲁藏布江,攻克高原铁路建设多项难题,车站的平均海拔超过3500米,桥隧比高达75%,全长403.144公里。

拉林铁路的开通,改善了当地的经济民生,增强了民族团结,维护了国家安全,将西藏带入了动车时代。千百年来西藏出行难的状态得到了根本性解决。

我们看到,公路驰骋铁路腾飞实现了千百年来边疆人民的生活梦想。2017年贵州省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农村“组组通”硬化路,建成世界级桥梁18座,世界高桥前100名中有50座、前10名中有5座在贵州,实现了从“地无三里平”到“桥梁博物馆”的华丽转身。7600多公里高速公路、2100多条隧道、1.2万余座桥梁,架起了一片近500平方公里的“高速平原”。

成渝也是如此。2015年,成渝高铁正式开通,重庆进入高铁时代,成渝高铁也由此开启了重庆高铁建设的新时代。2016年11月底,长江三峡库区首条高速铁路——渝万高铁正式建成通车,万州至重庆、成都分别由4个小时、7个小时缩短至1个多小时和3.5个小时。我们看到,环塔克拉玛干沙漠铁路填补了世界交通史的空白。

2022年6月16日,在茫茫的戈壁滩上,长达2712公里的世界首个沙漠铁路环线将塔克拉玛干沙漠包围了起来,使戈壁飞沙不再是出行的障碍,结束了和田地区洛浦、策勒、于田、民丰和巴州且末县等多地不通火车的历史,极大便利了沿线各族群众出行和货物运输,让新疆南部地区的人民缩短了将近1000公里的出疆距离。这不仅让居住在偏僻小镇的人们能够轻松穿越万亩流沙,也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得来自中国内地的各种补给和物资支持。

我们还看到,“世界最高桥”北盘江第一桥将黔川滇交界区域融入全国高速公路网。北盘江第一桥2013年动工建设,2016年9月10日完成合拢,同年12月29日正式通车。大桥通车后,云南宣威城区至贵州六盘水的车程从此前的5小时左右缩短为1个多小时。大桥将黔、川、滇三省交界区域快速融入全国高速公路网,为推动毕( 节) 六( 盘水) 两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现代、优质、高效的交通运输保障。

第四,交通拉动了社会经济发展。2021年,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提出,展望2035年,便捷顺畅、经济高效、安全可靠、绿色集约、智能先进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基本建成,“全国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快货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基本形成,基本建成交通强国。

目前,国内主要城市快递基本实现了同城当天送达、国内第二天送达。2021年全年物流业总收入11.9万亿元,同比增长15.1% ;2021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已达1000亿件,连续8年稳居世界第一;2021年,同城快递业务占快递量的13%,同比增长15.7%。

交通拉动经济发展的例子很多。比如,“川藏第一隧”雅康高速公路新二郎山隧道助力构建川藏“经济走廊”。2017年,贯穿二郎山的雅康高速公路新二郎山隧道顺利通车。它全长13459米,是全国第四长的公路隧道,也是我国高海拔地区长度最长的高速公路隧道。

它作为成都平原进入甘孜藏区第一座高速公路特长隧道,连接雅安市天全县和甘孜州泸定县,被誉为“川藏第一隧”。雅康高速公路新二郎山隧道,作为川藏线上承前启后的咽喉路段,避开新沟至G318线二郎山隧道的长大纵坡和暗冰路段,可保障雅安至泸定常年通车,并且缩短了近三分之二的行程,对于构建川藏“经济走廊”、促进甘孜乃至西藏地区的开放与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意义。

比如,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工程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工程是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及“十三五”规划明确的重大工程,是全国内河水运投资规模最大、技术和建设环境最复杂的重点工程。

工程河段位于“一带一路”的交汇处,是长江主航道中通航条件最好、船舶通过量最大、经济效益最为显著的航段,以长江通航里程1/7的长度,承担了长江全线70% 的货物运量,年运量达16亿吨以上。工程12.5米通航水深全面提高大型海轮的实载率,进一步促进了船舶运输组织方式优化调整,降低了物流成本,有利于进一步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含金量,对于促进水运供给侧改革、高质量打造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推动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再比如,港珠澳大桥对粤港澳大湾区内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提升作用明显。港珠澳大桥作为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被英国《卫报》评为“新世界七大奇迹”,全长55公里,设计使用寿命120年,于2003年8月启动前期工作,2009年12月开工建设,筹备和建设前后历时长达15年,于2018年10月开通运营。

大桥顺利通车,使香港至珠海的公路交通由3小时缩短至20几分钟,增强了香港及珠江东岸地区经济辐射带动作用,充分挖掘了珠江西岸的发展潜力。

展望未来:交通成为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

展望未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交通将成为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这是未来我国交通发展的方向,也是新时代的重要使命。

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指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拥有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基本形成“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智能、平安、绿色、共享交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交通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在新形势下,按照交通强国建设目标,我国未来交通发展将呈现几个显著特点。

一是绿色化。《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描绘了未来30年的交通发展蓝图,要实现从规划、建设、使用、管理、服务的全环节绿色化。

二是智能化。将会通过信息共享、系统整合、业务联动和自我进化的发展轨迹全面走向智能发展新阶段。

其中,信息共享、系统整合,是能级跃迁的准备期。只有实现信息共享、系统整合,才能为大数据的深度应用和系统作用的全面发挥提供基础条件。在此基础上,我们就能够显著提升分析研判、科学决策、精准支撑各种业务需求的能力,从而实现业务联动,使系统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效率。

通过不同行业的数据融合,实现更高的效率,破解更难的难题,给出更精准的答案,拉动经济的发展,构建更美好的生活。在推进业务联动之后,将会自然进入自我进化的新阶段。智能化系统随着运行时间的推移、大量数据与经验的积累、闭环反馈机制的建立,会越来越智能。

三是一体化。为了实现世界一流水平的交通服务,实现拉动经济发展的目标,满足人们美好生活的需求,交通将在与国土空间开发的协调性、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以及不同交通方式之间无缝衔接、零距离换乘等方面实现更大的飞越,使交通运输服务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制定了“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的总目标。我国未来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将具有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整体特征,迈向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生活新时代。

对此,我们充满信心,充满期待,相信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我国交通领域将会大幅度提升绿色交通发展水平,加速实现交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编辑丨王秋蓉

来源丨《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2022年9-10期

供图丨中国中车

文章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返回顶部
登 录

登录
说明:申请加入可持续发展行动展示厅,请联系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申请账号发布行动案例信息,联系电话:010-62160423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