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可持续发展·中国这十年丨绿色越来越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中国现代环境治理这十年

发布时间:2022-10-14来源: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作者:
image.png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十年来,在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绿色正越来越成为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和底气。

朱留财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首席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入选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本文为《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可持续发展·中国这十年”特别策划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十年,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中国可持续发展治理取得突破性成就。其中,现代环境治理取得了显著进步,在治理理念、治理体系、治理能力、治理价值以及治理效能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现代环境治理理念显著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部署,大力推动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现代环境治理提供了理念引领、思想引领和根本遵循。传统的环境治理侧重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和生态系统等生态环境质量的物理属性、化学属性、生物属性等的变化,具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特点,环境治理效果重保护、轻发展。十八大以来的十年,现代环境治理理念创新深入人心。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下简称“两山”)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2005年,习近平亲自倡导的“两山”理念阐释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基本原理。从安吉余村到塞罕坝绿洲、从黑龙江伊春林地到三江源“中华水塔”,两山理念从观念转化为行动,从臭水荒山转化为绿水青山、金山银山。

第二、绿色发展理念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路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新发展理念,其中绿色发展理念突破了旧有发展思维、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走到了尽头,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绿色发展昭示着未来。

第三、统筹山水林田草沙系统治理理念引领美丽中国建设。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是不可分割的生态系统,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十年来,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取得明显进步,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取得突破性进展,沙尘暴天数显著减少。

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显著完善

一是初步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建立健全环境治理的领导责任体系、企业责任体系、全民行动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信用体系、法律法规政策体系等七大体系的主要目标。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形成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的制度安排。

二是制修订相关法律法规30余部,日趋完善的制度体系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重构生态环境法律体系,重塑生态环境制度体系,是我国生态环境法治建设取得成效最为显著的十年。形成了一批地方立法成果,推动出台一系列重要司法解释和政策;发挥了标准引领和倒逼作用,推进科学治污向纵深发展,推进了党内法规建设,筑牢损害追责制度之笼,通过责任清单,推动落实普法责任(别涛,2022)。

三是生态文明制度安排密集出台。党中央、国务院2015年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之后又出台了一系列创新性制度安排。例如,“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环保垂改、排污许可制度等。“四梁八柱”性质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为推进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黄润秋,2022)。

现代环境治理能力显著提高

一是党对现代环境治理的领导能力显著加强。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是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治理的第一责任人,对生态环境质量负总责。

二是创新性地建立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部署和推动下,中央督察制度的创新和实践是党和国家重大的体制创新和重大的改革举措,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重大原创性成果和制度性保障,极大促进了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执行能力。

三是建立健全了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探索实施“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这是国家落实绿色发展新理念、完善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并实施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规定(试行)》。

领导干部资源环境责任审计制度的建立和实施,通过对属地内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情况进行监督,揭露并查处资源浪费、收益流失、环境污染等重点问题,有力推动了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是打造了一批生态环保铁军。十年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部署,培养和历练了一批“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生态环境保护铁军。

现代环境治理价值显著普及

绿色和谐价值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五位一体”“中国之治”的理论精髓,更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核心价值。经济社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转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全球环境治理的美丽愿景。从全国来看,党中央将“绿色”纳入新发展理念,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从全球来看,绿色和谐治理价值日益成为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新价值观。新冠疫情增进了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反思,后疫情时代建设绿色地球家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共同价值愿景。

十年来,面对国际国内生态环境挑战,中国坚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多边主义,深度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气候治理和生物多样性治理,切实履行国际环境公约义务,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作出了中国贡献(周宏春,2022)。联合国环境署2013年通过了推广中国生态文明理念的决定草案,2016年发布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报告,2017年又发布了《中国库布其生态财富评估报告》,塞罕坝林场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孙金龙,2022)。“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成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的主题。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

现代环境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十年来,中国生态环境取得了历史性、转折性和全局性的变化,现代环境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一是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突出。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了34.8%,全国地表水Ⅰ—Ⅲ类断面比例达到了84.9%。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实施禁止洋垃圾入境,实现了固体废物“零进口”的目标。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全国陆域国土面积达到18%,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野外种群得到了很好恢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景生动展现(黄润秋,2022)。

二是绿色低碳转型成效突出。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了34.4%,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从68.5%下降到了56%。2021年,中国单位GDP能耗比2012年累计降低26.4%,年均下降3.3%,相当于节约和少用能源约14亿吨标准煤。中国能源生产结构加速转变,清洁能源占比持续提升。2021年国内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首次超过煤电,装机容量达到11.2亿千瓦,占发电总装机容量的比重为47%。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均超过3亿千瓦,连续多年稳居世界首位。2020年,习近平主席亲自对外宣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上线了全球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绿色越来越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编辑丨胡文娟

来源丨《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2022年9-10期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返回顶部
登 录

登录
说明:申请加入可持续发展行动展示厅,请联系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申请账号发布行动案例信息,联系电话:010-62160423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