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王石:以运河可持续发展带动城市转型播

发布时间:2022-10-08来源:北京日报作者:王石

去年9月,我开始了世界运河城市的穿越。9月20日之前,我走过了76个城市、13个国家。

在这些运河城市中,苏伊士运河从开挖到运行已有不止4000年的时间,是历史最长的运河,可以说,运河和城市的发展进程浑然一体、息息相关。尽管穿越了这么多运河,但让我感受最深的还是通州的大运河,这里五河交汇,景色美丽,通过穿越五河汇聚的大运河,我感受到了过去的历史、现在和未来的发展。

2012年,北京首次正式提出将通州打造为城市副中心。10年的工夫,通州大运河飞速发展起来。运河不仅是城市的象征,还是一处运动与生活场所,塑造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和气质。

76个运河城市的故事

但其实在国外,我在讲中国大运河的故事时,外国人往往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他们印象中的运河不是中国的大运河,而是全长只有7、8公里的威尼斯运河。中国的运河有两种统计方法,如果把隋唐大运河也加进来,差不多长4000公里,绝对是世界第一。如果不统计进隋唐大运河,中国运河全长也有2000多公里,这是什么概念?世界上第二长的运河到第十位长的运河加起来都没有中国的大运河长。运河的文化和价值还有非常多值得挖掘的空间。

过去,我专门到德国的基尔运河划赛艇,它虽然不及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有名,但通货量排在世界第三位。记忆里,我们安排在一个星期六去划赛艇,但是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周末不上班,今天去的话没有人接待。当时我就说,能划更好,不能划的话就在河边看看也好。意料之外的是,工作人员还是把经理叫来接待我们了,能感觉到他们对我们中国人非常友好,虽然互不相识,但是划赛艇却成了我们之间友谊的通行证。

还有一段有意思的经历是穿越日本的运河。起初我们查资料发现,日本的运河就在北海道的小樽,是只有十几公里的一条小运河。但后来才发现日本运河非常丰富,运河城市就有约有100个。我们在日本,划了差不多20个运河城市。由于运河网的发达,赛艇运动在日本也非常普及。

对于运河文化,莎士比亚的家乡挖维克郡埃文河畔令我印象深刻,那里是运河的源头。我常常思考,为什么那里可以出现这样的大文豪?其实,这和商业往来的文化交流有关系。在欧洲,很多渡槽已经失去了运输功能,完全被景观化,变成了旅游景点,随之而来的是变成了一个文化旅游的聚集点。如果中国能够把运输枢纽和现代的艺术、景观结合起来的话,那就是非常好的。例如在苏格兰运河,有两个地方的位差达28米,为了将人输送上去,苏格兰运河设置了一个如大转轮般的摩天轮,一个水槽装上100多个游客,这边的人上去了,那边的人就下来了。把现代工业的大转轮的原理用在了这个方面,叹为观止。

运河历史的文化变成了这样的旅游景观,游客可以亲身感受运河文化的开发过程,西方在将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的结合方面,显然走得比我们远得多。

在建筑节能领域再创业

零污染、零废水、零碳排,是我在做赛艇的活动中不断呼吁的几个概念。我之所以对推广赛艇特别关心,除了因为喜欢这项运动,还在于通过赛艇运动可以推动水污染治理,净化水源,为城市提供更适合生活居住的环境和空间。

2017年我退休的时候还想做一点事情。第一,我成立了两个基金会,一个是农村可持续发展基金会,第二是猛犸基金会,第三就是推广运动健康。但是真正地投入到碳中和,是2020年9月份之后的事。

其实,我做碳中和已经有了非常好的基础。第一,我在万科的时候就打造了绿色低碳的小区。什么叫绿色,什么叫低碳?一定是能源用到效率更高,就是减少碳排放。在辞去万科CEO之后,我一直推荐绿色建筑、PC、住房产业化、生态环保,这都是我非常熟悉的领域。但是,比如碳汇市场、微电网,这些东西是我不熟悉的,还需要继续学习。如今,在建筑节能减排领域再创业,我发现我又回到了80年代,我又开始带兵打仗了。

按照我最初的想法,退休后,不再触碰房地产的事儿,房地产做了30年,没有挑战。然而,2020年9月,中国向世界作出了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我像是“老战马听到冲锋号”,我说我要再创业,做碳中和社区。一不小心,违背了原来说的不能涉及房地产的初衷。第二年,我创办了一家SPAC(特殊目的收购公司)——深石收购企业有限公司,聚焦碳中和经济增长趋势中的绿色科技及环保服务领域的标的资产,包括清洁能源、智慧城市、物联网、地产科技等。

2022年4月,深石公司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计划在主板上市。目前,我们正在推进深石公司的上市筹备工作。

作为能耗大户,中国城市里大约40%的能耗是在建筑领域。我认为,传统居民楼里的采暖、制冷等生活能耗水平都很高,有很大的减量空间。如果在建筑上进行一些改造(如提升房屋的密闭性),使用新材料(如保温涂料)和新技术(如微电网改造),以及适当的社区生活管理,就可以将能耗和碳排放降下来。按照这一逻辑,仅在城市更新领域,就蕴含着庞大的低碳市场。

探索碳中和社区

早在1999年,万科就启动住宅产业化战略,在建筑领域实施节能减排。经过20多年的实践,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源。这足以让我们在建筑节能领域大显身手。

在房地产与双碳领域,我选中的结合点是“碳中和社区”。

当前,深石公司正在深圳大梅沙一个3平方公里的社区里,进行碳中和社区改造示范工程,预计今年10月份完工。改造项目分两个片区,一个是靠海边的居住区,共407户,有居民1000人左右;另一个占地6.2公顷,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2500人在此办公或学习。

如何改造?这两个物理空间不连在一起的项目,将利用“虚拟电厂”技术,通过能源互联网连在一起,构成一个融办公、学习、居住、休闲和运动于一体的“碳中和社区”。

在减碳效果上,深圳“碳中和社区”一期改造项目的面积为1.6万平方米,采用微电网采用数字化智慧控制系统,产生的“绿电”供应比例达到85%。据测算,一期改造项目将使建筑的综合节能率达到85%,预计2023年二期改造完成后,将实现100%“绿电”覆盖。

但是,对于该模式的商业前景仍然需要保持谨慎。在项目交付后运转一年,才能更准确地评估效果,我现在已经可以开始接活了,但是我不愿意接。很多地方说要打造样板项目,很着急,但是我只能接不急的活儿。因为到目前为止,微电网都是理论上的,没有实现商业上真正的成功

今天是风口,也许明天就不是风口了。所以,要提前动手。碳中和的道理也是一样的,谁先动手,谁就会有竞争力。


(作者王石系万科集团创始人、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名誉副主席)



文章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返回顶部
登 录

登录
说明:申请加入可持续发展行动展示厅,请联系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申请账号发布行动案例信息,联系电话:010-62160423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