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访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

发布时间:2022-06-23来源:作者:

文|本刊记者  王秋蓉  于志宏


访谈嘉宾简介

薛澜,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现任苏世民书院院长,清华大学工程科技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同时,兼任国家战略咨询与综合评估特邀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主任,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科学、技术和创新顾问委员会委员,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非常任高级研究员,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网络(SDSN)领导委员会联合主席等。

薛澜教授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出青年基金,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荣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等奖项。他的学术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公共政策与管理的基础研究和若干应用领域的研究,其中包括公共政策与管理、科技政策与创新管理、危机管理与全球治理等。


2019年6月17日,我国首次发布发展人工智能治理原则——《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则——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改变世界,推动人类向智能社会发展。然而对于AI未来怀揣美好希望的同时,人类也对人工智能的潜在影响感到担忧。作为未来智能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人工智能的规范和治理引起了相关国际组织、政府、学术界、企业界等的密切关注,欧盟、美国等均发布了人工智能的伦理准则。据悉,现在世界各国发布的人工智能相关准则超过40个。

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走在世界前列。2019年2月15日,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推进办公室召开的2019年工作会议上,中国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宣布成立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由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相关专家组成,清华大学薛澜教授担任委员会主任。

专业委员会成立后的核心工作就是推动编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则。6月17日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则——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以下简称《治理原则》),明确提出和谐友好、公平公正、包容共享、尊重隐私、安全可控、共担责任、开放协作、敏捷治理等八项原则。它作为首个国家层面发展人工智能的治理原则,对于中国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首个发展人工智能治理原则为什么选择这个时机发布?其初衷是什么?释放了哪些重要信号?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在哪里?未来人工智能发展应规避哪些问题?人类有能力防范和控制人工智能的发展轨迹吗?针对这一系列热点问题,本刊记者近日专访了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


全文详见《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2019.07期

返回顶部
登 录

登录
说明:申请加入可持续发展行动展示厅,请联系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申请账号发布行动案例信息,联系电话:010-62160423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