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比雷埃夫斯港的中国故事

发布时间:2022-06-23来源:作者:

文|张希南

比雷埃夫斯的希腊语意为“扼守通道之地”。位于地中海之滨的比雷埃夫斯港(以下简称比港),自古就是希腊最大的港口和通往欧洲的南大门。2008年,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远海运)和希腊方面签署为期35年的特许经营权协议,并于2010年正式经营比港二号、三号集装箱码头。凭借在比港优秀的海外履责实践,中远海运逐步实现自身与希腊地方经济社会的和谐共赢,探索了一条宽广通畅的可持续发展大道。

不光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

中远海运深知,“一带一路”建设靠的不是“坐享其成”、资源掠夺,而是要帮助所在国提升内生发展能力,不仅要思考如何通过“走出去”来为自身和合作企业及其所在国“锦上添花”,更要迎难而上,通过“雪中送炭”“同舟共济”的方式,为增进所在国民生福祉作出贡献,实现合作共赢。2008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和希腊债务危机的影响,受制于希腊迅速萎缩的经济以及自身低效的管理,比港亏损1300万欧元,客户几乎流失殆尽,基础设施老化,生产陷于停顿,大门被工会围堵,工人不能正常上班,业务持续下滑,经营难以为继。有些装载亚洲产品的货轮,甚至不得不前往德国或英国的港口,再辗转把货物运送往巴尔干国家。

就在比港被所有人认为没有未来的时候,在希腊最艰难的时候,中远海运挺身而出,选择站在希腊的身边,通过特许经营权接管了比港二号、三号集装箱码头的经营权。接管之初,外界普遍不看好这次合作,认为中远海运将深陷其中。然而,经过中远海运多年来的辛勤耕耘,凭借中国资本和中国管理经验的助力,比港扭亏为盈,重新焕发生机: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从2010年的88万标准箱增长至2018年的491万标准箱;全球排名从并购之初的第93位提升至2019年的第32位;为当地直接创造工作岗位2600余个,间接提供和创造就业岗位8000余个;直接经济贡献6亿欧元,缴纳税金7000万欧元。

事实证明,比港项目是互惠互利的,有力地促进了希腊经济复苏和社会发展,符合希腊国家和人民利益,得到了希腊人民的支持。

不但要自己“上路”,还要带动更多同路人

开放和包容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中远海运深刻认识到,“一带一路”虽由中国倡议,但建设仍需相关国家的理解和支持。“一带一路”不是一个人的路,而是大家的路,是所有人的路。中国不仅要亲自“上路”,更要带动其他“看路”的国家“上路”,携手各国共同走向广阔的世界。

随着比港进入快速发展,当地经济逐渐复苏,为了让比港的枢纽地位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带动更多的周边国家共同受益,中远海运自2014年起便开始探索建设“中欧陆海快线”。通过这条路径,从海上运来的远东货物在比港上岸前往捷克、奥地利等中东欧国家,比传统的西北欧路径(货物从德国汉堡、荷兰鹿特丹等港口上岸后通过海铁联运到中东欧)缩短7至10天,为远东至中东欧腹地的货源提供了更为便捷、成本更低的通道,有力提升了沿线各国的互联互通水平,促进亚欧更加快捷紧密地联结在一起。


返回顶部
登 录

登录
说明:申请加入可持续发展行动展示厅,请联系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申请账号发布行动案例信息,联系电话:010-62160423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