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共识与创新照亮北京冬奥会可持续之路

发布时间:2022-06-23来源:作者:

文|本刊记者  王秋蓉


北京冬奥会是第一届从申办、筹办到举办,全过程践行《奥林匹克2020议程》并将可持续性融入赛事筹办各阶段、各方面的奥运会,书写了可持续办奥的生动实践。1月13日北京冬奥组委发布的《可持续·向未来——北京冬奥会可持续发展报告(赛前)》总结了冬奥筹办中可持续工作的阶段性进展,其中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建立可持续性管理体系。

殷格非作为金蜜蜂智库首席专家、ISO 26000利益相关方全球网络(SGN)联席副秘书长,全程参与了北京冬奥组委可持续性管理体系从建立到实践的过程,对本届冬奥会可持续性工作具有专业而深入的见解。如何看待北京冬奥组委可持续性管理体系的意义与价值?冬奥可持续性管理的成功密码是什么?针对这些问题,近日本刊记者专访了殷格非,聆听北京冬奥背后的可持续发展故事。

我国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能力的高度体现

“北京冬奥会亮点纷呈,全球瞩目,受到国际国内的赞誉和肯定,从各个方面的细节和环节都充分体现了简约和绿色,这离不开北京冬奥组委从一开始就以国际标准和专业水平建立的可持续性管理体系。”殷格非说。

他认为,北京冬奥会“遇上”可持续性管理体系是多方诉求和期待共同促成的结果,可谓天时地利人和。相比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北京冬奥会迎来了新机遇。一是国际奥委会(IOC)在2014年12月通过的《奥林匹克2020议程》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改革措施的核心内容之一,要求将“可持续性”理念引入奥运会的方方面面。二是全球对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高度重视,国际社会希望借助国际大型赛事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进程。三是我国多年来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需要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引和实践方向。在此背景下,北京冬奥组委落实可持续性政策、计划,创新可持续性管理模式,创建可持续性管理体系,将可持续性要求融入赛事筹办和举办全过程。

殷格非坦言,虽然建立北京冬奥会可持续性管理体系意义重大,但是最具有挑战的是让体系高效运行、兑现可持续性办奥承诺。这次之所以能让“可持续性”贯穿北京冬奥会从筹办到举办的全过程,殷格非认为有几个方面的有利因素,一是我国全社会的意识到位,能够调动各方面的资源让可持续性管理体系从文件变成实践,从目标变成成果。二是各个利益相关方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共同视角。三是多年来我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能力。“这是全社会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能力汇聚而成的结果”。

“从某种意义上说,北京冬奥会是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次优良体现,也是我国向国际社会展示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契机。” 殷格非说,“从全国到区域,从企业到公众,从高层重视到具体执行,可持续发展的共同视角贯穿始终。正因为全方位的共识,各方都愿意积极参与,主动发挥各自优势,共同为冬奥会可持续性管理的落地路径和方案贡献力量。”

创新点燃冬奥可持续之光

北京冬奥会可持续性工作成果显著,其中离不开创新性。殷格非强调,在此之前没有参考样本,北京冬奥会要把可持续落实到细节,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意识没能力不行,且必须是创新的能力。“一方面,从政策到法律和标准,允许你这么干。另一方面,从能力、技术到资源等协同作战,大家一起干才能达成目标。”

谈及创新,殷格非特别提到,北京冬奥会期间全部场馆使用绿色电力供应,这是北京冬奥组委认真落实可持续性申办承诺的重要内容,如今也成为北京冬奥会践行“绿色办奥”的亮点之一。然而,要实现这一承诺,绝非易事。冬奥会场馆全部使用“绿电”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发挥“发、输、变、配、用、储”整个电力系统的作用,需要技术体系和政策体系的支撑,需要政府和市场共同发力,并需要专门配套建设重大工程。

北京冬奥会“绿电”的使用,从生产到消费,既是一次技术创新,也是一次政策创新,场馆全部使用可再生能源的解决方案,在北京冬奥会上首次实现,为我国未来的大型活动清洁能源使用提供了可行而有效的示范样本和宝贵的经验。

除了能源使用,氢能汽车开进冬奥会也是一大亮点。“这是一次汇聚产业链力量协同创新的成功实践。”殷格非如是说。北京冬奥会实现了首次大规模氢燃料电池汽车(即氢能汽车)的示范投入,其间,超过1000辆运行的氢能汽车,成为冬奥会的运输主力。在殷格非看来,这一创新示范,得益于政策方面的支持,也是我国氢能源产业全产业链在冬奥会特定场景下以高效协同的模式让氢能汽车成为了绿色交通的“主角”,从氢燃料电池公交车、作为燃料电池汽车最核心部件的燃料电池发动机、制氢工厂、加氢站到数据监测采集平台等,每一个环节都缺一不可。

乘上可持续性管理的“东风”

北京冬奥会为大型活动可持续性管理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典型示范,未来要如何以此为契机推动我国大型活动可持续性管理?殷格非表示,诚如此前所说,这项工作门槛高,确实有难度,要落实到位需要政策支持、多方共识、实践创新、能力支撑等多因素助力。不过,不能因为门槛高就不做,这是大势所趋。

对于大型活动组织者而言,殷格非提出了几个建议:一是提高站位,从国际趋势到国内方针政策等视角充分认识可持续性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既是全球共识,也是现实需求。二是要有战略意识,把它当作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契机,举办一次成功的可持续性活动,对于区域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提升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三是汇聚和发挥各个利益相关方参与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北京冬奥会开创了大型活动可持续性管理的新高度,但这只是一个开始。殷格非提到,作为北京冬奥会的遗产之一,《大型活动可持续性评价指南》北京市地方标准已发布,填补了大型活动可持续性实践成果评价的空白。该指南结合北京冬奥会可持续性实践成果和大型活动特点,参考了国际、国内相关标准,规定了开展大型活动可持续性评价的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价过程,为科学地评价大型活动可持续性提供参考。

“至此,我国大型活动可持续性管理从体系建立、运行到效果评价,都有了可参考的标准。可谓,万事俱备,希望未来大家乘着北京冬奥会可持续性管理这股东风尽快加入中国可持续发展先锋行列。” 

返回顶部
登 录

登录
说明:申请加入可持续发展行动展示厅,请联系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申请账号发布行动案例信息,联系电话:010-62160423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