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钥匙资讯

2021金钥匙行动展|守卫"世界上最后的净土"

发布时间:2022-07-08来源:作者:

在2021“金钥匙——面向SDG的中国行动”【乡村振兴】类别,有这样一项行动,它来自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的喀瓦龙吉高山中药材种植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讲述的是那仁保护小区采取合作社模式,带领全体村民参与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发展特色产业振兴乡村的金钥匙行动故事。

在10月19日举办的2021金钥匙路演晋级赛上,年近花甲的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护林员路茸、那仁保护小区总体负责人阿松,用带有浓重方言口音的普通话,远程连线,向现场的评审专家讲述他们20年来在这个边陲小镇不同寻常的行动故事,以及为当地生灵与村民带来的可喜变化。

在金钥匙行动问答环节,因为担心两位老人无法听懂评委的提问,村里土生土长的女大学生刘云帆站在他们身后,认真回答评审专家提问。三人同框的画面,给现场所有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2021金钥匙行动展|守卫


路茸、阿松在过去20年里一直投身于这项致力于保护与发展的艰难事业,他们也因卓越的成就而成为村里的意见领袖。事后,在刘云帆的朋友圈中,我们看到两位带头人为了完成这场金钥匙路演,反复讨论、背诵稿件的场景,读到“背稿子200多遍,近乎魔怔”的感人故事。

尽管,他们讲述的行动在激烈的竞争中未能晋级金钥匙优胜奖,但他们仍然非常感谢金钥匙平台为他们所创造的与诸多大企业同台竞争的机会,感动于为那仁保护小区投票的539位网友。

那么,他们付诸20年的行动,究竟是怎样的,又带来了哪些改变?让我们跟随刘云帆的笔触,感受这项金钥匙行动背后的故事——

那仁村位于云南省迪庆州德钦县羊拉乡,处于金沙江西岸,位于云南、四川、西藏的三省交界处,长期以来交通不便、物资不畅,一直是深度贫困地区。那仁全村共40户,人口近300人,均为康巴藏族,保留着传统的半农半牧生产生活方式。那仁具有超过400年的悠久历史,周边山林中隐藏着无数神山圣迹,村庄的建成历史和神秘传说在村民中口口相传。在保留了优秀传统文化和村庄人情味的同时,那仁又拥有着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在历史文化传承和自然资源保护方面,都有着无可替代的价值。

2021金钥匙行动展|守卫


2021金钥匙行动展|守卫


2021金钥匙行动展|守卫


2021金钥匙行动展|守卫


2021金钥匙行动展|守卫


2021金钥匙行动展|守卫

那仁风景 摄影/那仁村村民

保护:从“破坏者”到“守护者”

那仁在藏语中的意思是“天之下的田地”,这片土地上有着德钦县最大的坝子及耕地、德钦县最大片的原始森林,人与自然的关系紧密。周边的山林是濒危物种滇金丝猴的栖息地,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又名黑白仰鼻猴,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列入IUCN物种红色名录。

那仁附近的猴群“吾牙普牙”种群,生活在海拔3600米以上的高山之中。1983年,为了保护滇金丝猴等野生动物,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成立。那仁位于保护区的北部边界之外,也属于猴群的活动范围。在村民的保护之下,滇金丝猴种群的生活环境稳定、数量持续增长,从1994年确认175只以上,增长至最新的调查结果中的至少450只,约占滇金丝猴总数的13%。村民时常能够见到猴子在村庄附近活动,人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

2021金钥匙行动展|守卫

那仁红外相机拍摄的雪中滇猴经典照片

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村民几百年来世代守护的结果。环保意识并非是一朝一夕养成的,而是经过了四季更替,成熟于岁月洪流之中的。纵观历史,那仁村民的生活方式发生过几次重大的转变,经历了从破坏到保护的过程。在国家政策、宗教信仰和现代科学理念的多方推动下,村民恪守誓词,对破坏的历史引以为戒,环保意识才渐渐明晰起来。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仁以公社的形式,响应国家号召进行大生产,砍伐林木用于建设,安排专职的猎人上山。所得猎物给全村提供肉食来源,珍贵的动物产品则卖给公司,作为集体的收入。藏族传统文化不喜杀生,认为野生动物是山神的眷属,但在生产制度的鼓励之下,村子里面的猎人陆续多起来。每家都有一个或者多个猎人,甚至开始养起猎狗,熟练掌握钢丝套和猎枪等技术。为了满足金钱和杀戮欲望,猎人们杀死了大量野生动物。

当时德钦县也把林业作为重要经济产业,几十年间砍伐了大量原始森林的粗大树木,销往平原地区。那仁由于山深无路,木材没有条件运输出去,周边的大片森林得以保留。但在当时社会风气之下,村民依然砍伐了老村边的大量栎树和松树,用于建设房屋和烧柴取暖。

1977年,几日连续暴雨之后的一个夜晚,凶猛的洪水从雪顶和两侧山坡奔腾涌向村庄。洪水不仅冲毁了那仁坝子上的农田,随洪水冲下来的泥土,也把坝子下面的大部分水田淹盖。那年的那仁村不仅在收获季节颗粒无收,还花了很长的时间来修复农田。洪水过后接踵而至的是长达两年的干旱,已经播种下的农作物因为没有水浇灌,被干死在田里。在这次大灾过后,村民开始反思破坏行为是否招致了自然的报复。

1983年,为了保护滇金丝猴,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成立。工作人员劝告周边村民停止狩猎,而村民们保护态度与自然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尚需时间,因而保护区与周边多个村子一度关系紧张。1993年,滇金丝猴吾牙普牙种群从保护区迁徙到那仁周边,村民开始留意并保护猴群。

1992年到1994年,在WWF小额赠款资助项目的支持下,白马雪山保护区在那仁周边开展滇金丝猴吾牙普牙种群的科研监测,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博士生柯瑞戈(Craig Kirkpatrick)、中科院昆明动物所龙勇诚、保护区肖林和钟泰等人在村民帮助下,进行了为期3年的野外跟踪,对其食性、家域范围、社群结果有了初步了解,成为滇金丝猴最早期的研究成果之一,当时统计猴群的数量是175只以上。

2021金钥匙行动展|守卫

肖林、龙勇诚、柯瑞戈、钟泰等4人组成的滇猴考察团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98年,摄影师奚志农带着团队来到那仁村,在拍摄滇金丝猴的同时,也在村中宣传环境保护。这次接触填补了那仁村民对环保知识的空缺,环保话题也迅速成为当时村民茶余饭后的谈辞。同年夏天,长江爆发特大洪水,下游多地受灾严重,引发了人们对林业经济的反思。国家就此出台了相关政策,保护长江上游地区的天然林,禁止过量砍伐,以保护水土。

2021金钥匙行动展|守卫

阳光从云缝隙间洒下,落在那仁这块坝子上,被美国国家地理采用作为封面,并称之为“世界上最后的净土”

1998年12月,正值农闲的那仁村举行了一次全村大会,宣传国家出台的环境保护相关法律,要求村民懂法、守法,不乱砍滥伐森林,保护环境。会上起草的村规民约获得了全村通过,标志着以村民为主体的那仁保护小区正式成立。

2021金钥匙行动展|守卫

那仁村民召开全村大会的场景 摄影/吴芮封

村民保护意识的提升既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推动,也得益于地方宗教信仰与传统文化的助力。1999-2004年期间,在白马雪山保护区的邀请之下,多位上师、活佛来到那仁村宣讲佛法,从因果关系讲述杀生带来的恶果,并举行煨桑祭祀仪式。跟以往煨桑使用清水不同,这一次祭祀使用羊血、鸡血——这是藏族最高规格的宣誓仪式。全体村民发誓不再打猎、不再乱砍滥伐。此后,村民们上山把铁丝猎套全部取下来,并且上缴了所有的枪支。

2006年,通过开展CEPF保护项目,大自然保护协会支持白马雪山保护区在那仁村召开村民大会,以当地传统文化为基础,以村规民约为准则,制定了《村社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选举社区代表,带头开展日常保护工作。项目通过安装太阳能热水器、解决人畜饮水等帮扶措施,带动村民自愿参与滇金丝猴保护行动。

2008年,在CI-山水的保护项目的支持下,香格里拉滇金丝猴保护协会与德钦县林业局积极协商,签署了县林业局-当地社区-滇金丝猴保护协会的社区保护地授权三方协议,以“特许保护协议”的方式,开展以保护滇金丝猴为主的社区共管,那仁社区保护地得到了政府部门的正式认可。

那仁社区保护的村规民约

那仁的村规民约中,特意设置了保护生态、保护森林资源方面的条款。生态保护方面的条款有:提倡村民积极主动参与公益或私人植树造林,建设美丽乡村,保护一方生态平衡;严禁在草场、林区、田间等场所乱放、乱扔垃圾污染环境;严禁开荒或破坏植被行为,禁止污染水源。

保护森林资源的条款规定:为了减少对森林的采伐和破坏,村民仅能取用已经倒掉或自然死亡的树木,绝不可以为了柴火而砍伐有生命力的树。只有在盖房等刚性需求出现时,才允许村民申请指标,适量、合理地取用自家林子里的树木。

村规民约不仅仅写在纸面上,村里还不定期举办宣讲活动,提高村民的素质和团结意识,并设立奖惩和监督机制来贯彻实行。村民严格执行规定,相互监督,发动全村的力量来保护。每到年终,村里举行总结会议,村民把自己所见的违规行为公开,而违规方接受罚款等处罚。由于村民们内心存有共同的强烈环保理念,并不会因为亲属关系等因素而包庇和隐瞒。如有异议,则全体村民去实地调查取证。

2021金钥匙行动展|守卫

那仁村资深护林员路茸,带领全村及周边村子做保护长达20年。摄影/刘云帆

在那仁,他们共同讲述保护的故事

对当地居民的深入了解是推动社区参与保护的基础。2018年起,山水与野性中国合作,重启那仁滇金丝猴社区保护地的工作,支持村民进行栖息地巡护与物种监测工作,推动建立和完善社区巡护、监测体系,以填补该区域物种分布、生境资源的本底信息空缺。山水执行团队第一次进村工作是2019年8月份,在科学志愿者的帮助下,对村庄的基本境况开展了快速调查。

2021金钥匙行动展|守卫

志愿者在那仁的草坝上合影 摄影/潘玉洁

2020年1月,山水云南团队成员再次来到那仁村。原定2周的短期出差计划,因为新冠疫情突发,导致村庄道路封闭、工作人员滞留,延长变成了3个多月的驻村。借此机会,项目人员得以深度了解村庄居民的生产生活。基于宝贵的驻村经验,在2020-2021年两年期间,山水在社区开展了大量的保护与宣传工作,与不同性别、年龄的居民群体共同探索参与保护的途径。

青壮男性——红外相机巡护员

村民是最了解这片山林的人。在过去20年间,在村庄干部及村级合作社的组织之下,村民们开展了朴素的巡山护林活动,阻止盗猎、盗伐等违法行为。由全村40家的家长轮流,每年户均巡护时间在1-3天。村民路茸是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专职护林员,周边村民们一旦目击到滇金丝猴的活动,总会及时把消息告知他,构成了民间监测的信息网络。

2019年开始,在山水、德钦县白马雪山社区共管协会的推动下,那仁建立了由全村各家壮劳力组成的志愿巡护队,通过科学的方式开展巡护监测,重新规划巡山路线,并自行选点安放红外相机。

2021金钥匙行动展|守卫

那仁全村家长共40名巡护员在雪中巡护 摄影/刘云帆

在那仁以及相邻的萨勇村,巡护队放置了近20台红外相机,积累了大量照片和视频数据。相机镜头中出现了包括滇金丝猴、金钱豹、狼、黑熊、狐狸、水鹿、林麝、中华鬣羚、黄喉貂、白马鸡、血雉在内的众多野生动物,证明了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原真性。村民巡护员积极学习填写物种记录表,辨认动植物名称,参加红外相机、GPS和电子地图的主题培训,各项护林能力在慢慢提升和进化。

2021金钥匙行动展|守卫

萨勇村民上山安放红外相机 摄影/刘云帆

青年女性——环境卫士

2020年1月,山水就垃圾问题进村开展调查。受到商品供应链的影响,当地村庄大量消费瓶装饮料,购买来的饮品是当地人认可的待客必需品。在一次婚礼上,我们看到可乐、雪碧、冰红茶、红牛等各类饮料装满了一卡车,当活动结束,大量的空塑料瓶被运到路边的填埋场和焚烧池露天堆放,极易飘散并落入金沙江,污染土壤及水源。

2021金钥匙行动展|守卫

偶然参加的一场婚礼,现场的塑料瓶装饮料。摄影/刘云帆

2021金钥匙行动展|守卫

附近村镇的填埋场和焚烧池中露天的垃圾。摄影/刘云帆

生活垃圾处理在农村地区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那么在那仁村里又如何呢?

通过在村子里的调查访谈,我们发现村民自身已经认识到了垃圾对环境及自身健康的危害。村内精通工程的能人专门设计了高温焚烧池,认为塑料垃圾最好被焚烧、不能被填埋。对于垃圾减量和分类的建议,村干部表示非常欢迎,与山水一同商讨制定了根本性的解决方案,但因缺乏项目经费——设备升级、流程优化需要约10万元——方案在短期内难以实施。

按照村子原有的分工方式,生活垃圾是家庭中的女性来负责处理,女性每天打扫居室卫生,不定期把垃圾丢弃到焚烧池。我们组织了村子年轻人,一起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其中一位女孩子对这个议题表现出浓厚兴趣。在垃圾处理项目没有后续经费的情况下,她个人掏腰包购买了分类垃圾袋,组织起各家的妇女把塑料瓶、玻璃瓶、易拉罐等可回收的垃圾单独存放,并用车集中运送到相邻县市。卖废品所得的钱,她用来给村里老人买好吃的,自发建立了一条回收链条。

2021金钥匙行动展|守卫

自己掏钱、组织妇女、开展垃圾分类回收的村民女孩白玛取宗。图片截于即将上线的访谈片《那仁村的SDG故事》

除了生活垃圾,村规民约中也有对野外垃圾进行管理的具体措施。那仁开展一年两次的垃圾收捡,过年前后组织一次,农历6月份农闲时再次组织一次。那仁的高山牧场区域,是10多个村组共同采集资源的地方。每年虫草季之后,会遗留大量垃圾,如饮料瓶、塑料食品包装袋等。那仁村民们也会集中收捡虫草季遗留的野外垃圾,避免污染土壤水源、被野生动物误食。2021年5月,村内各家妇女上山去捡拾野外的垃圾,垃圾袋装满了一卡车。

2021金钥匙行动展|守卫


2021金钥匙行动展|守卫

村庄青年在讨论会上,制定了本村的垃圾处理建议。摄影/刘云帆

2021金钥匙行动展|守卫

那仁妇女捡拾野外垃圾 摄影/袁锦欣

2021金钥匙行动展|守卫

那仁妇女设计的分类垃圾箱,简明易懂。摄影/刘云帆

青少年与大学生——村庄的记录者

那仁村居民重视子女教育,每家都培养出了至少一名大学生。2020年春节后,在校大学生们同样因为疫情无法正常返校。此前村干部在聊天中提到过,想要整理那仁的村庄历史,于是时间充裕的大学生们正好可以完成这个愿望。

2021金钥匙行动展|守卫

村里年轻人、大学生,是“全村的希望”。摄影/刘云帆

在山水和村干部的组织下,全体大学生结成了工作小组,制定了问题提纲,并且分配了访问家庭,准备采访、收集、整理自己村子的故事。我们原本以为,大学生对本村已有一定了解,而且没有语言障碍,应该能比外来人员更好地进行田野调查,然而进展并没有预期中顺利。

经过了一段时间访谈,大学生们反馈说“去了邻居家里,回答的话还没有我提的问题多”“太熟悉了,他们没有值得说的”“故事已经知道了,聊不下去”“写不出来,可以另外请专家来做吗” “好难啊,我想哭”……在约定的期限内,任务并没有完成。

村干部留意到学生们进度滞后,及时召开了一次讨论会,学生们把具体问题说出来,村干部们则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会议之后,工作方式进行了细化和调整,很快大学生们就写出了各自负责的主题文章,汇总成为5万字的那仁村庄志。村干部欣慰地讲了好几遍:“以前一直是家里出钱供学生读书,学生们为村子做事情,这还是头一次!”

2021金钥匙行动展|守卫

村干部在给大学生讲解村里的故事。摄影/刘云帆

在那之后,趁着春节村里人比较齐全,大学生又帮各家各户拍摄了全家福,自制了那仁全村居民参与保护的小视频《那人 那山 那猴》,协助整理收集村子的各类基础资料,并翻译成汉语,运用他们在学校习得的知识,搭建起村庄与外界的桥梁,用实际行动表达了他们对于村庄的热爱。

2021金钥匙行动展|守卫

大学生拍摄全家福的现场 摄影/刘云帆

2021金钥匙行动展|守卫


山水出资印刷的40幅全家福照片,对于没有墓碑和牌位的藏族村民来说,可能会更好地传承长辈的精神、维持家族的信念。摄影/刘云帆

老人与儿童——记忆的传承者

美好的生态环境、村民用智慧应对自然挑战的故事,大多保存在村里老人的记忆中。因为集中式办学,村庄的孩子们从小学开始,长时间在外面的镇子和县城寄宿,只有在寒暑假期间回到家,对于村庄事务非常陌生。

趁着孩子们在家的几个假期,我们设计了“白塔故事会”活动,邀请村子里的智慧老人们为孩子们讲述过去的故事,细数周边神山的名字,希望增强孩子们对于山林的亲近感。在那仁和萨勇两个村子,一共举办了4次故事会,老人们郑重其事且充满激情地讲述,台下的孩子们一边听一边做笔记,现场学习气氛浓厚。

然而,会后的反馈却出乎我们的意料,有好些低龄的孩子表示听不懂爷爷们的话,就连一些基础的名词都不清楚。孩子们在学校熟练使用汉语,跟我们这些外人沟通起来相当顺畅,但却听不懂自家爷爷奶奶讲的当地方言——这也是村里长老们最担心的问题,村庄的精神、传统的文化、保护的行动,在下一代还能继续下去吗?

2021金钥匙行动展|守卫

那仁白塔故事会 摄影/袁锦欣

在这两年间,已有数位80岁以上的爷爷奶奶离开人世——他们带着故事走了。在此之前,山水邀请了多位村内、村外摄影师,对老人们进行了单独访谈和视频拍摄,这些珍贵影像将把老人的音容笑貌和村庄历史一直留在村子里,成为集体记忆的组成部分。

2021金钥匙行动展|守卫

萨勇村里孩子画出的5代家谱,增强了对家庭、对传统的认识。摄影/刘云帆

2021金钥匙行动展|守卫

村民访谈小组,左前穿黄衣的老爷爷已经离世。摄影/刘云帆

村社干部与社区精英——保护先锋

那仁具备健全的社区管理制度和较高水平的村庄治理方式,值得我们外来的项目人员学习。与此同时,那仁村民也期盼能有机会走出雪域深山,接触更广大的世界,学习先进的知识和理念。因此,山水邀请那仁和相邻萨勇两个村子的村干部、村内精英和年轻人,参加了多场培训、交流和大型活动,希望与他们共同探索村子的前进方向和更多保护方式。

2021金钥匙行动展|守卫


2021金钥匙行动展|守卫


2021金钥匙行动展|守卫

2019年10月,那仁村干部在丽江接受培训,在课上发表对于村庄治理的想法。摄影/丽江健康与环境研究中心

2021金钥匙行动展|守卫

2020年9月,那仁、萨勇年轻村民在版纳植物园学习生态讲解。供图/那仁、萨勇村村民

2021金钥匙行动展|守卫

2020年12月,那仁、萨勇村民在丽江参加滇金丝猴全境保护网络年会,与众多保护工作者深度交流。摄影/刘云帆

2021金钥匙行动展|守卫


2021金钥匙行动展|守卫

2020年12月,那仁村民在昆明光崀村参加“乡村振兴村长论坛”,与云南各地各族村庄代表交流。摄影/刘云帆

2021金钥匙行动展|守卫


2021金钥匙行动展|守卫


2021年4月及7月,山水联合乡村之眼,在那仁、萨勇村内举办了2期村民摄影师的培训,把相机交到村民手上,让他们用影像记录自己的生活。摄影/袁锦欣、郭冬月

村庄的未来

那仁世世代代传承的家园,也是村民眷恋已久的故土。这片土地养育了那仁村的祖祖辈辈,村民深深地依赖并敬畏这片土地。无论在心里还是行动上,都形成了与自然共进退的理念。正因为有这样的信仰,那仁村民有意愿、有信心也有能力来管理好这片土地。

自然资源是村庄最大的财富,村民认可“保护的最大受益者是自身”。这一代的村民也希望把绿水青山留给子孙后代,让村子永远享有雪山和山神的庇护。在实施保护的前提下获得自然的馈赠,学习外界理念的同时保持团结互助的精神,让村庄得以永续发展,这就是那仁村提倡的“养山吃山”模式。

考虑到本地生态的脆弱性,村民一致选择不破坏、污染小的产业。那仁村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全体村民对农牧业进行现代化改造,把传统自给自足的藏香猪、牦牛肉,打造成有机绿色的土特产品出售。原先村民依靠采集野外的珍贵药材来赚钱,但随着野外药材越来越少、越来越小,合作社尝试在平坝农田上引种栽培高山原生的贝母、当归、秦艽、重楼、木香等药材,通过种植经济作物让村庄摆脱贫困。

过去20多年来,这片区域已成为科研院所和保护机构眼中的宝地。那仁接待过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等来自国内外的诸多客人。村民深知本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对于外界的吸引力,也愿意接待热爱自然的朋友来村子考察、调研、体验。村民希望能与外部机构采取共同行动,并发展生态旅游这个新兴行业,增加村内高技术含量的岗位,留住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本地年轻人。

为此,村子集各家之力自筹自建了乡村自然中心,希望成为村庄保护与发展的载体。村民们深知,只有让外界了解村子,让城市人亲近村庄,让大众参与生态保护,村子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在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那仁希望走在前面,作出示范。

2021金钥匙行动展|守卫

自然体验志愿者协助村民耕地,随后紧急吸氧。供图/自然体验志愿者

那仁保护小区,一路有你同行

2021金钥匙行动展|守卫

那仁保护小区,出现在UNEP的宣传片中

随着山水在社区工作的深入,那仁村民20多年来的社区保护实践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外界关注,村子登上了《中国新闻周刊》《正大综艺—动物来了》以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的宣传报道中,这些肯定也反过来鼓励了村子持续做保护。

2020年9月,那仁保护小区入选中国公益保护地名录;那仁村护林员路茸,成为2020“桃花源巡护员奖”10名获奖者之一,以及滇金丝猴全境保护网络2020“优秀滇金丝猴一线保护工作者”8名获奖者之一。

2021金钥匙行动展|守卫

资深村民护林员路茸,获得了多项荣誉。摄影/刘云帆

那仁社区保护地的案例,入选了《云南省生物多样性研究论文集》《云南民间生物多样性保护案例集》《生物多样性100+全球案例选集》和《守护多彩家园——COP15生物多样性主题征文集》,并在2021年举办的生物多样性缔约方大上作为优秀案例,向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保护工作者和社会公众展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践历程。


策划|邓茗文

文|刘云帆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文章发布: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返回顶部
登 录

登录
说明:申请加入可持续发展行动展示厅,请联系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申请账号发布行动案例信息,联系电话:010-62160423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