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块内容信息

以绿色消费推动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2-06-23来源:作者:

文|崔晓冬   张小丹   刘清芝    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

 

当前,我国经济正在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其中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同时,消费规模扩张对资源环境的负面影响正在逐步增加,已经成为我国绿色转型发展的障碍和制约因素,绿色生活方式亟待形成。我国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提出了“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的“十四五”规划目标,以及“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2035年远景目标。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绿色转型和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攻坚期,大力推动绿色消费,形成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引擎。

绿色消费的概念

1992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 世纪议程》首次提出,“所有国家均应全力促进可持续的消费形态”。1994 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发布《可持续消费的政策因素》报告,将可持续消费定义为“提供服务以及相关的产品以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使自然资源和有毒物质的使用最少,使服务或产品的生命周期中所产生的废物和污染物最少,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求”。

2015 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了 17 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其中第12项为“可持续的消费与生产模式”。提出“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是指促进资源和能源的高效利用,建造可持续的基础设施,以及让所有人有机会获得基本公共服务、从事绿色和体面的工作和改善生活质量”。

我国的可持续消费相关理念与实践与国际发展进程基本同步。早在1993年原国家环保局就建立了中国环境标志计划,通过减少产品生命周期过程中的环境影响,促进企业环境绩效改善,推动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2016年国家发改委与原环境保护部等十部委发布《关于促进绿色消费的指导意见》,明确绿色消费是“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特征的消费行为,主要表现为崇尚勤俭节约,减少损失浪费,选择高效、环保的产品和服务,降低消费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总体上看,我国绿色消费内涵与外延,可以从五个维度理解:一是在理念上,绿色消费鼓励消费的可持续性和绿色化;二是在数量上,绿色消费体现消费的适度性和减量化;三是在结构上,绿色消费体现消费的合理性和平衡性;四是在内容上,主要体现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五是在方法上,以消费环节带动生产、流通及处置全过程绿色化。

绿色消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分析

我国改革开放40年以来,伴随经济与社会发展,城乡居民的消费无论是规模、结构还是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特征,包括:消费规模持续快速扩张,居民消费增长空间巨大;居民消费已从温饱向小康转型升级,消费方式也日益多元化;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快速提升,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同时,消费对资源能源的需求持续刚性增长,过度型、浪费型等不合理消费方式加剧了对资源环境的影响,消费已成为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绿色消费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绿色消费可以通过多重传导机制推动绿色转型。消费的绿色化对生产的绿色化发挥着引导和倒逼作用,经过绿色理念和措施引导的消费规模、消费方式、消费结构、消费质量、消费偏好的变化必然会传导到生产领域,影响着生产要素资源的配置方向、生产方式的改进、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产品品质的改善。绿色消费也是促进绿色生活方式形成的核心内容,是推动全民绿色行动的有效途径。绿色消费活动可将绿色理念与要求传递、渗透到公众生活的各个方面,引导、带动公众积极践行绿色理念和要求,形成绿色生活全民行动,培育生态文化价值观。

二是绿色消费能够成为绿色转型的新动能。当前我国绿色消费需求和市场不断扩大,居民消费不断升级,绿色消费种类不断丰富,绿色消费群体规模不断扩大,绿色消费意愿不断提升。绿色消费的转型升级可以引领以中国环境标志产品为代表的绿色生态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创新,通过绿色生态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创造新的绿色消费需求,这种绿色生产与消费、绿色供给与需求的良性互动循环不仅能够促进经济绿色增长,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可以大幅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退化,成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内生条件,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双赢。

三是绿色消费有助于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建立引领绿色消费模式的制度机制,一是可以将生态环境治理结构从生产环节拓展到消费环节,拓展了生态环境治理的领域,有助于建立激励与约束并举的制度体系;二是消费是社会公众的基本行为,绿色消费可以促使公众真正进入环境治理过程,用其绿色消费行为以及绿色生态产品选择倒逼企业改善环境行为,增加绿色生态产品和绿色生产供给,是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切实行动;三是消费端可通过供应链将绿色选择要求传导至生产端,可以引导产业链条中的“绿色先进”企业管理“绿色落后”企业,开辟生态环境治理的新途径,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绿色消费推动绿色转型的典型案例:中国环境标志认证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提出“我们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之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提出要“引导公众绿色生活,推广环境标志产品、有机产品等绿色产品”。

中国环境标志是我国在绿色消费与绿色生产领域,最有代表性,也是最成功、最权威的绿色生态产品认证制度,是1993年原国家环保局按照国际规则建立起来的,其绿色的“十环”标志,寓意着全民联合起来,共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中国环境标志秉持生命周期全过程管理理念,以产品为载体,向上连接着生产者,向下连接着消费者。通过在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包装运输、使用和废弃等各环节提出绿色标准和要求,以认证为手段向市场提供绿色产品供给;同时,通过向消费者释放绿色产品信息,促进消费者绿色选择,并倒逼生产绿色转型。每一个中国环境标志标签,都是一面生态环境保护的旗帜。经过20多年的实践,中国环境标志对可持续生产和消费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和示范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为市场提供了大批绿色产品供给。截至2020年底,生态环境部发布的现行有效的中国环境标志产品标准共104项,产品种类涉及汽车、办公设备、家具、电子产品、日化产品、纺织品、建筑材料等300多个大类。有5000余家企业获得了中国环境标志认证证书,涉及证书1万余张、产品型号近160万个,年产值4万亿元。中国环境标志也为我国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提供了支撑。据财政部统计,2010-2019年全国优先采购环境标志产品金额共1.228万亿,其中2019年达718.7亿元,占当年同类产品采购规模的88%。

二是促进了污染物减排和资源能源节约利用。中国环境标志将产品生命周期过程中的污染减排和节能降耗作为主要关注点,并通过标准的持续提升,有力地促进了污染物减排和资源能源节约,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实现了较好的环境绩效。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中国环境标志产品减少VOCs(挥发性有机物)排放213.9万吨,二氧化碳653.75万吨,总磷5297吨;减少难降解的塑料包装5026.6吨,塑料原料消耗0.95万吨;节能194.03亿千瓦时,节水2.53亿吨,节省纸浆149.04万吨。我国自2011年起实施环境标志绿色印刷,推动了印刷行业的绿色发展。该行业VOCs(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每年减少15%,设备能耗降低15%;全国13亿册中小学教科书全部实现了绿色印刷。

三是积极拓展国际合作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从2005年起,中国环境标志与澳大利亚签署了第一个环境标志双边合作协议,开启了中国环境标志国际化征程。目前中国环境标志已与德国、日本、韩国、北欧、美国、俄罗斯等13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双边合作协议,推动了中国环境标志国际互认,提高了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减少了国际绿色贸易壁垒。2008 年中国环境标志加入全球环境标志网络(GEN),2012 年通过了全球环境标志互认,并连续六届当选为GEN理事,为中国环境标志在国际舞台上赢得更多的话语权,也在制定全球环境标志发展战略中贡献了中国智慧。

四是促进消费者绿色消费意识明显提升。根据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发布的《中国公众绿色消费现状调查研究报告(2019版)》,绿色消费的概念在我国公众的日常消费理念中越来越普及,有83.34%的受访者表示支持绿色消费行为,其中46.75%的受访者表示“非常支持”。在对“中国环境标志”的了解程度方面,消费者对 “中国环境标志”的认知度从2014年的38.60%上升到70.95%。另外,企业采购、使用和销售环境友好的绿色生态产品和消费者购买安全放心的绿色生态产品的意愿不断增强,公众对绿色食品、绿色家装、绿色包装等的关注度显著提升,消费者不仅愿意购买高品质的绿色生态产品,同时也关注生产方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我国推动绿色消费的几点思考

目前,我国正处在推动消费绿色转型的机遇期、窗口期,居民消费方式和意愿发生明显变化,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随着公众的环境意识、参与意识和环境维权意识明显提升,对享有良好生活质量的要求和期待日益增长,已形成了推动绿色消费的社会基础。与此同时,我国绿色消费存在政策推动力不足、绿色生态产品供给不足和企业及公众绿色消费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应抓住当前绿色转型发展的历史机遇,围绕“十四五”发展目标,系统谋划,分解目标,持续完善和不断创新推动绿色消费的制度、政策和行动。

一是把绿色消费作为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措施,建立绿色消费社会治理体系和机制,开辟生态环境治理的新途径。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绿色消费社会治理体系,明晰在推动绿色消费中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能定位、社会组织的职能作用,鼓励企业承担更多环境社会责任,同时建立面向社会公众的绿色消费激励和惩戒制度。

二是顺应社会绿色消费升级的趋势,健全绿色生态产品和服务的标准体系和绿色标识认证体系。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导向,围绕与居民生活和消费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用等环节,加大绿色生态产品和服务的标准研发与认证,扩大绿色生态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居民绿色消费需求。

三是完善和强化推动绿色消费的市场和经济激励政策,引导绿色生态产品的供给和居民消费的绿色选择。研究财税、信贷、金融、价格及市场信用等方面的绿色消费激励政策,探索建立“十四五”政府绿色采购目标指标,提升绿色生态产品的竞争力,让生产者和消费者从绿色发展中获得实惠。

四是加强绿色消费的宣传引领和示范作用,引导绿色消费成为社会时尚。将绿色消费理念融入到各类教育培训、创建活动、考核指标中,加强对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公众绿色消费的能力建设。建立全国绿色消费信息公开平台,加强宣传和示范推广。

(本文部分观点来源于国合会“绿色转型与可持续社会治理专题政策研究”课题组的研究成果)


文章发布:开发者
返回顶部
登 录

登录
说明:申请加入可持续发展行动展示厅,请联系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申请账号发布行动案例信息,联系电话:010-62160423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