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块内容信息

大型跨国企业聚焦供应链碳减排,供应商应如何行动

发布时间:2022-06-23来源:作者:

文|马荣军  王莹莹


供应链是集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于一体的链条式结构,其功能之一是可以高效聚合所有资源相关方、加强沟通协作,从而产生社会经济上的规模效应。同理,由于上下游供应商的碳排放与减排通常相互关联,力图达成碳中和目标的企业不仅需要进行内部节能减排,还有必要加强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约束机制,通过降低整个供应链的资源与环境损耗来提升自身的整体碳减排能力。

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CDP)的全球供应链主管Sonya Bhonsle曾表示,企业供应链的平均排放水平是企业直接排放的5倍以上,可见供应链是企业进行碳减排的关键环节之一。然而,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nstitute of Public and Environmental Affairs,IPE)的一项供应链品牌调研数据却显示,全球范围内开展供应链碳排放管理的品牌仅占评价总数的7%,其中中国品牌占比不到1%,围绕供应链的气候行动规模亟待扩展。

近年来,一些大型跨国企业作为先行者已开展了多种类型的供应链减排实践,并且初见成效。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梳理,相关企业或可结合自身需求找到可借鉴、可复制、可实施的技术及管理手段。

大型跨国企业碳减排先进案例

通用电气:在采购标准中纳入绿色指标

通用电气公司(GE)自2004年开始推行绿色供应链精益管理体系,将供应商绿色指标纳入采购绩效考核体系中,并从考核指标量化、跟踪程序规范化、数字化、透明化等方面入手,对其采购标准和制度进行了不断完善。与此同时,通用电气还协同第三方专业机构,通过市场化手段推进对供应商的“深绿”要求,为供应商提供节能、可再生能源的综合解决方案,借助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的建立,倒逼供应商进行低碳转型,从而实现碳减排的规模效应。

苹果: 协助供应商布局可再生能源

根据苹果公司的计算,源自供应链的碳足迹占据了其碳足迹总量的75%,而供应链碳排放又有70%来自电力消耗,可见供应链减排是苹果实现碳中和的最大挑战之一。为推动整个供应链尽早实现100%的可再生能源使用,苹果公司启动了一系列针对供应商的能效优化措施,包括制定太阳能光伏、风能的电力项目采购原则;对供应商进行能效审计,为对能效管理不理想的供应商提供相应的可再生能源规划与技术支持;以打包合同的方式为资金短缺的供应商提供金融性扶持以激励其使用清洁电力;推出专注于供应链节能的美中绿色基金(US-China Green Fund),鼓励供应商在中国投资和开发更多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项目等。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初,共有110余家苹果公司的生产合作伙伴承诺在生产苹果产品时只使用可再生能源,苹果公司预计这将拉动超过8GW的清洁能源需求,避免每年超过1500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

英国石油:将市场化手段引入集团生态

早在1998年,英国石油公司(BP)就建立了集团内部的模拟碳排放交易系统(Emissions Trading System , ETS),该系统纳入了BP集团在世界范围内的上百家子企业,业务范围涵盖勘探、生产、能源、销售等各个端口,并鼓励它们通过交易排放信用额度,各自寻找最低成本方式来实现集团的总体减排目标。2002年,这一实践随英国推出国家碳交易体系而结束。通过内部碳交易体系的实施和推动,BP集团提前7年达到了“2010年前减排10%”的早期目标。

戴尔科技:推动材料回收和风险干预

戴尔科技同样启动了供应链能效管理提升项目,帮助其供应链上的相关中小型企业设置与戴尔相一致的科学减排目标与战略,导入环境和能源管理系统,挖掘节能机会。除此之外,戴尔还推出两项举措,其一是着重与组装供应商配合,通过收集、加工各类回收材料,增加废弃物回用比例,从源头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填埋量;其二是自2018年起开发供应链绿色环境地图,通过对各类在线数据的不间断识别,及时发现供应商企业的环境风险并进行主动干预,从而保障整条戴尔产品供应链的可持续运行。

供应商企业碳减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大型采购方对来自供应链的间接碳排放愈发重视,意味着供应商企业必须尽快完善自身的碳减排方案。然而,当前很多基础薄弱的供应商企业在碳排放管理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

一是对碳减排目标概念不清晰。目前很多企业在碳减排目标上缺乏相关概念,未设置明确的碳减排目标。基于广泛调研可判断,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没有将碳减排目标与自身实际生产状况相结合,导致实际管理过程中目标设置过紧或者过松,相关工作后期难以推进或成效甚微。这不仅会影响企业在可持续发展路径上各个阶段目标的达成,还会影响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报告信息披露质量、ESG评级,以及企业在客户供应链中的竞争力排名。

二是碳排放基础数据不准确。除去部分头部企业,目前仍有很多供应链企业对碳排放过程不甚了解。譬如,没有对企业活动数据进行及时收集与整理;缺乏数据管理系统的支持;对排放源识别不充分,只初步统计直接燃料和外购能源的使用量,忽视工艺制程排放、制冷剂逸散、交通运输以及其他相关间接排放的活动数据;缺少平台化的数据收集方法等。

碳排放数据不准确给供应链企业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其一,不准确的数据会影响企业碳减排目标的制定与实现、相应节能减碳措施的减排效应,以及对外气候相关数据披露的可信度;其二,来自供应链上下游的间接排放是碳核查的重要部分,数据不准确会影响到合作企业的碳排放计算;其三,目前很多绿色金融信贷业务都与温室气体减排绩效挂钩,因此,碳排放数据不准确可能会影响企业自身的相关金融业务,从而影响企业财务表现。

三是碳管理意识不足。从当前趋势来看,企业进行内部碳资产管理会逐渐常态化,基于碳资产管理制定的生产经营策略,将成为提升企业发展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完善的碳管理体系需要较高的气候战略制定能力,然而,当前部分企业仍缺乏碳减排管理方针及控制程序文件约束,还有部分企业尚未在部门设置中增设碳管理相关部门,或仍将碳管理职能放在环安部门或厂务部门进行兼管,未能将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推动供应商企业实施碳减排的建议

一是设置可验证的有效减排目标及措施。在设置碳减排目标时,企业可以考虑从绝对目标和相对目标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其中,绝对目标是指企业绝对量的减排目标,如“企业每年减少排放1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相对目标则指企业单位工业总产值或者单位产品产量温室气体排放的减排目标,如“企业单位产值温室气体排放量下降3%”。结合碳减排目标,企业应该策划和实施碳减排措施计划,且必须要在制定具体计划时考虑减排量的具体验证方式,必要时可以引入第三方机构协助审核验证。企业的最高管理者也应该积极发挥领导作用,将碳减排目标及行动方案融入公司的整体业务流程中。

二是制定温室气体数据的持续性收集计划。企业进行内部碳核查时,要依据国家和地区的碳核算标准,或国际上较为通用的ISO 14064标准,在规定时间间隔内,对自身运行中影响温室气体排放的全部活动数据、排放因子进行识别、测量、监视和分析。这是一个持续、繁琐但必要的过程,因而需要企业先行制定并实施与自身规模及组织复杂程度相适配的温室气体数据实时收集计划。同时,详细、规范、可重现的数据收集计划也有利于企业进行内部审核和外部核查。

三是在企业内部设置碳资产管理部门。碳资产管理部门的职责包括制定减排战略规划、优化内控制度和交易管理方法、对碳交易市场及相关政策进行分析研判等多个方面。在确保可实施的碳减排目标和可测量、核查的排放数据的基础上,碳资产管理团队可以参考国际通行的PDCA流程进行全过程碳排放管理,持续改进企业碳排放现状。此外,企业最高管理者还应确保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在组织各部门内能够得到明确分配和有效沟通。

四是积极开展绿色金融项目。近年来,随着国家激励政策陆续出台,绿色金融成为金融机构新兴业务的增长点。供应链厂商引进碳减排项目需要资金的投入,因此,为了促进供应链的整体低碳转型,建议供应商企业管理者积极开展绿色金融项目,将企业的金融需求与绿色金融相融合。目前已有多家商业银行在积极参与绿色金融建设。例如,汇丰银行于2020年推出了“碳减排激励计划”,为其企业客户节能减排项目的固定资产贷款提供相应财务激励。为保证有效真实的减排效果,汇丰银行会聘请国际专业的第三方认证评估机构对有关贷款项目进行环境绩效评估,实现指定碳减排目标的项目获批贷款后,每年可根据其碳减排量获得一定比例的现金返还。

五是开发核证自愿减排量。在碳交易市场中,除控排企业外,满足条件的自愿减排企业可以通过登记注册成为交易方,提供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2020年12月31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明确重点排放单位每年可以使用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抵销碳排放配额的清缴,抵销比例不得超过应清缴碳排放配额的5%。可再生能源供应商可将项目开发为CCER项目并参与碳交易市场,获得额外的碳资产收益。


作者:马荣军,美国注册能源管理师,世界银行集团绿色建筑咨询顾问及评审专家,SGS中国能效低碳产品经理;王莹莹,SGS 能效低碳市场经理

文章发布:开发者
返回顶部
登 录

登录
说明:申请加入可持续发展行动展示厅,请联系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申请账号发布行动案例信息,联系电话:010-62160423
关闭